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晉國分裂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大概知道春秋那段歷史的人都知道,春秋五霸,齊,楚,秦,晉,宋,除了宋這個小丑之外,其余的諸侯位于邊境的諸侯稱霸都是一時的,只有晉是真正有機會完成一統(tǒng)的,他的地理位置太出眾了,但是為什么如此強大的晉國,在強盛過后突然分裂了呢?
首先晉國的位置地處絕對的中心,經(jīng)過長時間的優(yōu)勝略汰,春秋幾百個小諸侯,沒剩下幾個了,特別是地處大國周圍,和處在混亂中心的小國。在無數(shù)吞并,無數(shù)的征戰(zhàn)之后,晉在迎來重耳這位明君時終于爆發(fā)出它積蓄的力量!
此時的晉雖然是在這個春秋地圖的中心,可以理解為被包圍,也可以理解為有極好的戰(zhàn)略位置,雖然周邊強敵不少,但是地處中心讓它有了經(jīng)濟文化上的集中,特別是鯨吞各個小諸侯后吸收的財富和戰(zhàn)力,讓它可以在力保邊境不失情況下和任何一國開戰(zhàn),這種一統(tǒng)天下之勢隨著越來越多的小諸侯國被它吞噬,此勢幾乎不可阻擋!
但是這個龐然大物就像泡沫一樣,泡沫越大爆的危險就越大!首先邊境強國都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晉國雄心,所以開始逐步聯(lián)手抵抗晉國,但是就算這樣也阻止不了晉國的腳步,一場場戰(zhàn)敗,晉國能人太多了!這時第一個危機到來,晉文公太老了,年齡太大,進取之心越來越不足!這導(dǎo)致晉國外征的勢頭逐步緩下來,這就像劈木頭,越不使勁就越難劈下去!沒有這種勢頭,也就沒有了主要方向,想針對國家內(nèi)部矛盾去解決的時候,重耳已經(jīng)老死了。
國家內(nèi)部矛盾是什么?還是制度問題,很多諸侯國都不是打下來的,都是派個使臣,你臣服么?在巨大的實力差距面前有選擇么?所以晉國實力雖然迅速膨脹,但是根基著實不穩(wěn),有晉文公壓著誰也不敢惹事,但是晉文公一絲,各個諸侯都是人精,他們選擇各自支持的勢力迅速抱團,并且都想以此來完成自己另類的重生。這就是制度的弊端,就算征服了各個諸侯,但是很多人還是自治的,有自己的實力,就有了談判的本錢,特別是當時周的分封,完美的延續(xù)在各個諸侯國之間,晉最高層的統(tǒng)治其實達不到最底!
這種制度只有明君能夠駕馭,但是這就是人才多壞處了,聰明人太多了,晉國越大,派系也就越多,但是卻游刃有余,他們能相互扭打,也能統(tǒng)一口徑,讓晉國國君只能按照他們的最大利益來實行國策。這樣一段時間諸侯中腦袋靈光,本來自己勢力就大的,韓大夫趙大夫魏大夫就成了把持朝政的人,國有國界,他們之間的界限就更加明顯,不僅僅是在朝堂之上,他們還有屬于自己的領(lǐng)地,本來不是他們的,但是在抱團融合后,別人的也就是成了他們的。
每個都有自己的派系的領(lǐng)地,因為抱團嘛,抱到最后一樣,弱者被消化,只有最強者成為中心。他們互相不服,但是更不負晉主!做臣子做到極致了,什么都有了,沒啥追求了,那為啥不當國君?三者勢力大致相當,既然談不攏,那么就一拍全散,自己玩自己的。
晉國就此分裂,分離的很快,很安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2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都說皇太極最寵愛孝莊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