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人品如何,往往不看他的境界有多高,而看他的底線有多低。
境界并非人人都能有,而底線,任何人都不能缺失。
守住人品的底線,才能突破人生的上限。
一、人品有底線
底線就是最基本的人品,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基礎(chǔ)。
一個人首先要有底線,扎牢了根基,然后才能有所作為。
人品不好,底線太低,做的再多都沒用。
孟子曰:“人有所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也?!?/p>
守住底線,不僅在于做了多少事,更在于明白哪些事做不得。
再苦,不欺騙朋友;再累,不埋怨家人;再難,不丟掉骨氣。
《菜根譚》中說:“一段不為的氣節(jié),是撐天撐地之柱石?!?/p>
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任何條件下,人都不能輕易失掉底線。
無底線就無敬畏,無敬畏就無禁忌。
人一旦沒了底線,什么事都敢干; 社會一旦沒有了底線,什么事都會發(fā)生。
沒有了底線,商人就會弄虛作假,學(xué)者就會指鹿為馬,裁判就會大吹黑哨。
沒有底線的人生,就像是脫韁的野馬、斷線的風(fēng)箏。
一失足就會陷進(jìn)淤泥里,風(fēng)一吹便會墜落深淵。
《易經(jīng)》中說:“直、方、大,不習(xí)無不利?!?/p>
一個人只要品行正直、胸懷寬廣、堅守底線,無論走到哪、做什么,都沒有不順利的。
二、境界無上限
底線是不可缺失的,一旦失守就會被人鄙視 ;而境界卻并非人人可得的,因此也就不必去強求。
《元史》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宋元之際,世道紛亂。
當(dāng)時有位大學(xué)者名叫許衡,帶領(lǐng)一眾百姓躲避戰(zhàn)亂。
時值盛夏,天氣異常炎熱。眾人走了半天,口渴難耐。
道旁偶遇幾株梨樹,人們便一擁而上摘梨解渴,只有許衡不為所動。
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吃,許衡說:“這又不是你我的果樹,怎能隨意采摘?”
百姓笑他迂腐,說:“這世道兵荒馬亂,梨樹哪還有主人!吃也無妨?!?/p>
許衡正色道:“梨樹雖然沒有主人,但我的心卻是有主的?!?/p>
許衡守住了自己的心,也守住了自己的底線。
可他卻無法勉強饑餓的百姓達(dá)到與他相同的境界。
《易經(jīng)》的最后一卦叫做“未濟(jì)”,意思是世間萬物處在永恒變化中,永遠(yuǎn)沒有終點。
同樣,人品的修行、境界的提升也是永無止境的。
《論語》云:“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p>
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xué)習(xí),見到好的事,生 怕遲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滾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遠(yuǎn)遠(yuǎn)的避開。
保持這樣一種心態(tài),讓心始終行走在路上,不斷突破人生的上限。
點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31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