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砝钍烂窈臀赫鞯奈恼?,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p>
貞觀十六年,魏征染病臥床,唐太宗李世民下令把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為魏征營構(gòu)大房屋。貞觀十七年,魏征病重,李世民多次親臨魏府看他,給他送藥,并將公主許給魏征的兒子。
不久,魏征病逝家中,李世民親臨吊唁,痛哭失聲,并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p>
魏征死后李世民罷朝五天致哀,詔以一品官的禮節(jié)送葬,親自撰寫碑文,刻于碑石上。這種榮耀,前所未有,貌似一代君臣之間的知音佳話。
然而,就在魏征死后半年,太子李承乾謀反。魏征是太子李承乾的老師,雖然已經(jīng)去世,也有失教之嫌。更要命的是,魏征生前曾經(jīng)極力舉薦的兩個具備宰相之才的人,吏部尚書侯君集、中書侍郎杜正倫都牽涉了進來,杜正倫因為獲罪被免官,侯君集因參與謀反而被斬首。
李世民非常生氣,認為魏征說他們有宰相之才是在誤導(dǎo)自己,說白了這是和奸人串通在一起害他,于是開始懷疑魏征在朝廷內(nèi)有結(jié)黨營私的嫌疑。
后來,李世民又得知消息:魏征曾把自己給皇帝提建議的書稿交給當(dāng)時記錄歷史的官員褚遂良觀看,李世民懷疑魏征是故意博取清正的名聲,心里更加氣憤,久久不能釋懷。
于是李世民自踐天子金口玉言的名聲,解除了公主與魏征之子的婚約。還不解氣,竟氣沖沖地來到魏征的墓地,推倒了親手為魏征寫的墓碑。
李世民和魏征這對在后人看來是明君與賢臣的楷模,為什么在魏征死后,李世民對他的態(tài)度就發(fā)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呢?難道僅僅是上面兩件事情的疊加?事情應(yīng)該不會這么簡單。
其實李世民和魏征之間的關(guān)系,很難說得上有多么密切。雖然后來魏征因為善于進諫看上去日益得勢、受寵,但他與李世民之間決非是好友關(guān)系,更談不上有什么戰(zhàn)友情誼。他們之間僅僅存在政治上的君臣關(guān)系而已。
因為,無論如何都不可否認一點,那就是,他們倆曾經(jīng)是都想置對方于死地的政敵!而玄武門政變后,是魏征免死重用事件洗凈了李世民身上的血跡,澄清了李世民逼父讓位、殺死兄弟、侄子、納室弟媳的諸種污名。李世民通過對魏征的重用不殺和納諫晉職,在向世人證明自己具有寬容之心,是不忍心殺死自己的同胞兄弟的,實在是自己這二位兄弟做事太絕,天譴當(dāng)死。
反過來,又是李世民成全了魏征的地位和聲望,澄清了魏征先后事奉多個主子不是忠貞之臣的污名。魏征通過對李世民貌似死諫的做法在向世人證明,不是我魏征反復(fù)無常事奉多主,實在是我以前的主子昏庸不聽我的忠言而已。李世民與魏征,一對相互利用的政客,一對假人而已。
而在魏征的貌似死諫中,有時也確曾忘了自己的過往,毫無顧忌地進諫、批評和干預(yù),時間久了,明智如李世民也不能不起逆反心理。盡管魏征的許多君臣理論和治國見解都是高明的,但是說得過多也會讓人產(chǎn)生反感,特別是使皇帝不能盡情享受皇家的特權(quán)及愉悅,讓本性不羈的李世民積怨已久。
對于魏征的許多諫言、諫條,李世民并非發(fā)自內(nèi)心喜好和接受,可他為什么基本接受呢,這不能不說是李世民的一種政治姿態(tài)和做秀手段。他要以對魏征的容納來襯托自己的開明并打造自己的政治形象。
李世民也并不是真心相信和喜歡魏征,他對魏征的容忍也是有限度的。李世民忍到最后,不得不將魏征趕走查資料編史書去了,遠離了朝堂,落得了眼前的清凈。實際上,這點從他對魏征任用的官職以及從貞觀十年后就不再理會魏征就可以看出,他只是為了自己的皇權(quán)利益而不得不任用魏征。
同樣,為了使自己有好的口碑與形象,他又不得不忍受魏征的進諫。以至于李世民多次忍無可忍,曾經(jīng)在長孫皇后面前忿忿地說出“早晚有一天要將魏征殺頭”、“我恨不得殺了這個鄉(xiāng)巴佬”等話來。
后來李世民東征高麗失利,據(jù)說想起了魏征,后悔莫及地說:“如果魏征還在的話,我就不會犯這個錯誤了?!苯o自己找了個臺階,立刻重加賞賜,撫慰魏征家人,并派人去祭奠魏征,重新將魏征的碑立好。
李世民通過為魏征重修墓碑一事,從而為自己和魏征二人的政敵君臣關(guān)系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這也成為李世民最后一次從對方身上博取青名、澄清自身污名的行為。再返回去看,李世民砸毀魏征的墓碑,才是真正表達了他曾經(jīng)深藏不露的真性情。理由呢,假人作多了你煩不煩?
李世民得位不正。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是皇家與士家大族共治天下,上一個要消滅門閥的楊廣被干掉了,后面一個要打壓門閥的李淵也被干下來了。而且在李世民登基后的幾年內(nèi),國內(nèi)各種天災(zāi)人禍不斷。這種情況下,魏征作為前太子的得力臣子,也代表了世家的監(jiān)督者,對于李世民是各種刁難。
李世民這個人很矛盾,他作為戰(zhàn)爭統(tǒng)帥是一流,作為皇帝也尚算是合格,最少保證國家平穩(wěn)。但是他并不是作為太子來培養(yǎng)的,畢竟有缺憾。你看看南北朝到隋唐時期,那些精英貴族的培養(yǎng)。
相比較而言,李世民做皇帝真心有點蠢,一年只殺了29人,放任壞人繼續(xù)違法?開倉賑災(zāi),大災(zāi)之后必有大疫,這是讓人死的更多?吞蝗蟲,蝗災(zāi)中蝗蟲是劇毒,喝消毒液有多少人效仿,吞蝗蟲又害死多少人?推崇分封制,李治一生全部和李世民反著來,奠定唐朝輝煌。李隆基按照李世民說的做,唐朝走向滅亡。西域小國全滅掉,養(yǎng)大了吐蕃,吐蕃成為唐朝一生的對手。一人滅一國,帶吐蕃兵去打印度,本來吐蕃缺糧食,幫人家打下一個糧倉。留給李治長孫無忌,國舅+實權(quán)宰相+關(guān)隴門閥之首,李治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在長孫無忌的陰影下繼位,李治用了10年才除掉長孫無忌。
李世民就是各種秀。他是一個優(yōu)秀的將領(lǐng),但是對于之前的隋文帝和之后的李治來說,太弱了,沒有政治眼光和手腕,當(dāng)然這也和當(dāng)時的大環(huán)境與得位不正有關(guān)。
長期以來,唐太宗李世民與魏徵之間被描繪為了君臣“互信互愛”的楷模、典范!魏徵犯言直諫、唐太宗虛心納諫……這種場景想必也是大多數(shù)人心目中對唐太宗與魏徵的印象。在魏徵剛剛?cè)ナ乐蟮暮芏桃欢螘r間里,唐太宗的確曾經(jīng)幾度公開提及魏徵的犯言直諫,對他甚為懷念、也甚為贊譽!
可是,不久之后,唐太宗卻又命人推倒了魏徵的墓碑,還下令取消了嫡幼女衡山公主(新城公主)與魏徵長子魏叔玉的婚約,將自己這位最小的嫡女另嫁他人……唐太宗雖然沒有大張旗鼓地清算魏徵,但是這一些列舉動已經(jīng)釋放出了濃烈的政治信號——魏徵倒了!那么,唐太宗對魏徵的態(tài)度為何前后出現(xiàn)了一百八十度轉(zhuǎn)彎呢?
李承乾-侯君集謀反案
貞觀十七年,被胞弟李泰和父親唐太宗逼到墻角的皇太子李承乾最終選擇了鋌而走險,企圖效法唐太宗當(dāng)年的“玄武門之變”除掉李泰、逼唐太宗下臺!因為當(dāng)初“玄武門之變”造成的心理陰影,唐太宗對自己兒子這方面的防范是相當(dāng)嚴格的,不僅其他皇子、就連皇太子李承乾手里也沒有唐太宗當(dāng)初發(fā)動“玄武門之變”的家底!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人出現(xiàn)并最終促成了李承乾的謀反行動,他就是唐王朝的開國元勛之一侯君集。
彼時的侯君集和后來清朝的年羹堯頗為相似,在平定高昌之后,侯君集非但沒有等來“高官厚祿”,反倒是成了一些文官、言官博取美名的靶子!一些“貪財好貨”的小節(jié)被無限放大、上綱上線,最終導(dǎo)致侯君集被唐太宗囚禁……雖然后來侯君集被釋放,但心中與唐太宗的梁子算是結(jié)下了!
就在這時候,李承乾通過侯君集在東宮任職的女婿賀蘭楚石聯(lián)系上了侯君集,企圖利用侯君集與父親唐太宗之間的矛盾,把侯君集綁上自己的戰(zhàn)車!侯君集到底是見過大世面的人,他根本不屑于小打小鬧,見李承乾性格懦弱、舉棋不定,擔(dān)心李承乾重蹈他大爺隱太子李建成的覆轍,索性以自己出面支持為理由、鼓動李承乾先下手為強,再搞一出“玄武門之變”。
結(jié)果,東窗事發(fā),李承乾策劃謀反事敗。侯君集的女婿賀蘭楚石為了撇清自己、爭取寬大處理,居然出賣了自己的岳父侯君集,將侯君集與李承乾的密謀一五一十全部兜給了唐太宗。本來李承乾謀反還只是屬于“動機大于實際行動”,畢竟他手里沒有兵權(quán)。可侯君集卷了進來,等于直接坐實了“李承乾謀反案”!結(jié)局可想而知,李承乾被廢、流放黔州,侯君集被殺……同時還牽連到了杜如晦的兒子杜荷等一眾高官顯貴。
李承乾-侯君集謀反案與魏徵何干
李承乾-侯君集謀反案發(fā)生時,魏徵剛剛?cè)ナ啦痪茫@件事本來和他一個死人八竿子打不著??墒?,因為一個人,魏徵被唐太宗人為地與這件事聯(lián)系到了一起,他就是杜正倫。這個人是魏徵在世時為數(shù)不多幾個看得起的人物之一,魏徵曾經(jīng)多次向唐太宗舉薦,說他有宰輔之才!不巧的是,杜正倫也牽扯進了“李承乾謀反案”之中。聯(lián)系杜正倫之事,唐太宗又聯(lián)想起了魏徵與侯君集的關(guān)系,魏徵生前也曾經(jīng)多次在唐太宗面前贊揚過侯君集,同樣是說這人有宰輔之才云云……這就不得不讓唐太宗多心了:“你魏徵本就是皇太子李承乾的老師,一直極力贊揚、舉薦的兩個人又都卷入了李承乾的案子,那么你魏徵真的干凈嗎?你就沒有卷入這件案子?”于是,魏徵也成了唐太宗的懷疑對象。
屋漏偏逢連夜雨
就在唐太宗開始懷疑魏徵之時,已經(jīng)作古的魏徵也淪入了墻倒眾人推的境地。隨即便有人舉報魏徵生前每次向唐太宗諫言時都會保留副本,事后親自交給彼時的史官褚遂良,并叮囑褚遂良不要遺漏等等。個人甚至認為,這個舉報之人很可能就是褚遂良本人。這一悶棍給唐太宗砸得不輕!唐太宗一直將魏徵視為了諍臣典范并到處宣揚,可這件事至少說明魏徵犯言直諫很可能是為了沽名釣譽!再聯(lián)想起當(dāng)初魏徵從隱太子李建成麾下改換門庭的歷史,同樣是先假意不從、最后又從了,同樣是沽名釣譽!
這不僅讓唐太宗丟了面子,也丟掉了里子。一個自己如此信任、如此器重的諍臣,居然是個沽名釣譽之徒!唐太宗已經(jīng)出離憤怒了……不管魏徵是否牽扯進了“李承乾-侯君集謀反案”,單是沽名釣譽、欺君罔上這八個字,就已經(jīng)夠魏徵喝一壺的了!因此,盛怒之下的唐太宗命人推倒了魏徵的墓碑并下令取消了衡山公主與魏徵長子魏叔玉的婚約:“這樣的人不配做我李世民的親家!”
后來,唐太宗似乎也沒有查出什么魏徵勾結(jié)侯君集的實質(zhì)性證據(jù),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了,但魏徵也算是倒了……直到兩年之后,唐太宗親征高句麗,以極大的代價換去了小勝,最終也沒能滅掉高句麗。事后,唐太宗忽然又想到了魏徵,言及:“要是魏徵還活著,或許這一仗就打不起來了!”于是,唐太宗命人馳驛下旨、以少牢之禮祭祀魏徵并為其重新立碑,算是以一種特別的方式為魏徵摘掉了“謀反嫌疑”的帽子……
做為一代名臣,魏徵被李世民稱之為“人鏡”,這一點評那真是指算強的了,和其他皇上抬舉這些文人墨客時的“走走過場”不一樣,李世民真實地把魏徵的優(yōu)勢給說了出來了,還說得那樣有深層,造就了魏徵千載的知名度。因此在魏徵過世以前,李世民都是極為痛惜的,想盡一切辦法來救魏徵。遺憾天命難違,魏徵到人生道路最后的緊要關(guān)頭,無法彌補,在去世前,他解決了李世民一件事情,那便是給與魏家后代一定的富貴榮華。
魏徵一輩子沒怎么求過李世民,為人正直都是很有標準的,李世民念及魏徵這些年的“勉勵”,因此當(dāng)他們的面冊立了他的兒子為爵,接著歸還魏徵服務(wù)承諾,讓自己的女兒和魏家聯(lián)婚。魏征死后三天被李世民誅十族這個事是不存在的,但是李世民的確對魏征有不滿意,也是有處罰,這一處罰被稱作“停婚仆碑”。唐開元十七年(643)魏征病亡以后,一開始李世民十分震悼難過,輟朝五日,追贈魏征為司空、相州大都督,溢號“文貞”,與此同時傳旨讓朝臣一起出城送靈,并親手為魏徵墓編寫墓碑,生榮死哀,盛大游戲得沒有話說。
魏征以前拿自身紀錄的和李世民中間一問一答的諫諍言辭,給史官褚遂良做為寫史的參照,這樣做曝露了她極弱的功利心和愛慕虛榮,李世民了解后十分大怒,魏征上下史官,犯了李世民的忌諱。魏征長期性和多次的勸諫,讓李世民覺得十分抑制,李世民都是一個淋漓盡致得人,他有自身的觀點、愛好和遠大的理想,魏征卻屢次干預(yù)。怪不得李世民有一次下朝后對高陽公主說非殺了這一莊戶佬不能,多虧高陽公主十分仁善知理,立即安慰了李世民。把皇上逼上如此處境,魏征的確太過了。
侯君集以造反罪被論罪,只要是與侯君集有關(guān)系得人都遭到蔓延到。魏征死前,以前向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強烈推薦過侯君集,因而,唐太宗李世民猜疑魏征早已與侯君集有關(guān)系,對魏征心存不滿意。魏征將自身送給唐太宗的奏折給史官褚遂良看。魏征死前以前向唐太宗強烈推薦過侯君集與杜正倫,說這兩個人有安邦定國的宰相之才。尤其是侯君集,能征慣戰(zhàn)、屢建榮譽。魏征提議把諸崗哨馬交到侯君集統(tǒng)率。可就在魏征過世的這一年,侯君集在皇太子李承乾的迷惑與籠絡(luò)下,參加了造反,事兒泄漏后被處決。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而且唐太宗將魏征當(dāng)作鏡子這更是大家都所知道的,然而為什么唐太宗和魏征的關(guān)系如此之好,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卻要砸了魏征的墓呢?接下來下邊給大家講解一下唐太宗和魏征二人私下的故事!
唐太宗曾這樣說過:“魏征就像我的一面鏡子,可以讓我隨時看到自己的錯誤和不足!”所以在魏征死時李世民十分地傷心,而且還聲稱自己失去了一面可以正視自己“衣冠”的鏡子。可是讓人們?nèi)f萬想不到的是,就在魏征死后不久李世民就親自砸了魏征的墓碑,看來一定是這面“鏡子”生前又做了哪些讓他不爽的事情,導(dǎo)致在這面“鏡子”碎了,他還要繼續(xù)踩兩腳來解恨!
魏征開始是太子李建成身邊的人。然而就在玄武門之變以后,李世民在審問魏征為什么當(dāng)時為李建成出點子處處和他做對,然而魏征卻很淡定的說:“如果太子聽了我的話,也不會落的這個下場。”唐太宗聽完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對他非常敬重和信任。
在唐太宗當(dāng)政期間魏征敢于犯顏直諫,前后共勸諫唐太宗200多次,他的這些建議為唐朝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有一次,唐太宗準備對關(guān)中地區(qū)16?18歲的男子實行大規(guī)模征兵。魏征極力反對,他說:“如果把水抽干而捕魚,今年是能捕到好多魚,可是到明年就捕不到魚了。如果把森林燒了抓野獸,那么到第二年就沒野獸可抓了。如果現(xiàn)在連16歲的青年也要征來當(dāng)兵,那么勢必會造成將來勞動力減少、農(nóng)田荒蕪、賦稅無源、財政空虛的后果?!碧铺诓杉{了魏征的諫言。
唐太宗曾經(jīng)問魏征:“為什么要把皇帝分為昏君和明君,是如何區(qū)分出來的?”魏征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魏征勸諫李世民要居安思危,自始至終保持兢兢業(yè)業(yè)的治國態(tài)度。后來,他覺得唐太宗開始有點安于享樂了,于是寫了一份諫書來提醒唐太宗。唐太宗看后恍然大悟,就把魏征的那個文章貼在了墻上,以便隨時提醒自己不要有松懈的念頭。
公元643年,魏征生病去世了。唐太宗聽后十分的難過,哭著對身邊的大臣和太監(jiān)說:“魏征就像我的一面鏡子,現(xiàn)在他去世了,我從此便失去了一個可以看清我錯誤是非的一面鏡子!”
但是就在魏征去世不久,卻有發(fā)生了一個讓人感到意外的事情,李世民僅僅因為一個曾經(jīng)由魏征秘密推薦的杜正倫參與謀反,于是唐太宗就感覺魏征和這些結(jié)黨營私的嫌疑犯一樣。李世民這個時候突然又發(fā)現(xiàn)魏征曾把諫書給史官觀看,如此一來,一是面子上掛不住了,第二點他更加懷疑魏征這是在故意炫耀展示他自己的清正,于是心里感到十分的不開心,一氣之下就下旨將魏征大兒子魏叔玉和衡山公主的婚約解除了。然而這樣他依舊沒有解氣,于是他親自去魏征的墓地砸掉了魏征的墓碑,然而就這樣,讓人們感覺歷史上唯一讓人敬佩的和諧君臣就這樣“和諧”了!
感謝你在無意中看到這篇文章,顏值都這么高了,還愿意看看小編的文章,希望可以給你帶來一點輕松在百忙的生活中,如果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和想法也可以在評論區(qū)給小編留言,小編時刻在下方等著你,如果喜歡文章可以點擊關(guān)注即可,小編力求不讓你們失望,每天都會更新哦!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3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