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朱高煦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朱高煦,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熾同母弟,徐皇后所生。朱高煦最初被封為高陽郡王,后隨父親起兵靖難,累立戰(zhàn)功。成祖即位后,封為漢王,藩國云南。他卻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謀取太子之位,縱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輿器物。
永樂十五年,被強令就藩樂安州,但仍不悔改。宣德元年,明宣宗繼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卻在宣宗親征后投降,被廢為庶人,囚禁在西安門內。后與諸子相繼被殺。
朱高煦叛亂事件:
靖難之役時,燕王朱棣帶兵時,朱高煦經(jīng)常隨軍左右,尤其是在某些關鍵戰(zhàn)役中立有大功,為朱棣所倚重,高煦自恃有功,周圍也有一幫人為其出謀劃策,幾次陰謀離間燕王與世子關系。朱棣即位后,太子定朱高熾。
其后,朱高煦屢不就國,多次改封,最后封于山東樂安州。朱棣去世后太子朱高熾即位,改元洪熙,是為仁宗。仁宗在永樂二十二年十一月一日立皇太孫朱瞻基為皇太子。仁宗當了10個月皇帝,于洪熙元年5月病崩,太子朱瞻基即位,即明宣宗,改明年年號為宣德。
朱高煦在樂安州,聞朱棣崩,蠢蠢欲動,10個月后,明仁宗又崩,太子朱瞻基從南京奔喪,即陰謀從路上伏擊,因倉促而未能得逞。明宣宗對朱高煦仁至義盡,但其仍沒收斂,于宣德元年8月起兵反叛,打“靖難”之名。
明宣宗召群臣應對,有提議派陽武侯薛祿前往征討,而大臣楊榮則主張親征,夏元吉也表示贊同,明宣宗定奪,率三大營五軍將士親征朱高煦。明宣宗一面派人到樂安城宣詔,曉以利害,令其投降;一面大軍直抵樂安城下,重重圍困。朱高煦被迫出城向宣宗請罪。朱高煦之亂遂平。
朱高煦是怎么死的?
據(jù)說有一天,宣宗皇帝閑得無聊,便想起了造反兵敗被抓起來了的朱高煦,朱高煦同學可是一點都不乖,這么大人了還玩小孩子的游戲,趁皇帝小兒不注意的時候,勾了宣宗一腿,讓宣宗跌了一個大跟頭,估計當時朱高煦非常得意的笑了。
這可是誰都沒干過的也是誰都不敢干的淘氣事情,作為手下敗將,朱高煦終于贏了一次,絆倒了自己的侄子宣宗皇帝,總算是出了一口惡氣,但是作為囚下之臣還不老實,還要干壞事,自然是要付出代價、受到懲罰的。
宣宗皇帝摔了一跤,搞的顏面不存,憤怒之余,自然要大大教訓這個叔叔才行。于是,叫了一個大力士舉了一個三百斤的銅缸壓在了朱高煦的頭上,但是朱高煦力氣大得很,并沒有被這個銅缸給壓扁、壓倒、壓碎。
朱高煦可是個真正的軍人,行伍出身,跟著他老子成祖皇帝戎馬沙場,小小一個三百斤的銅缸豈能就壓垮這個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朱高煦?朱高煦昂首挺胸,硬是將這個三百斤的銅缸給頂了起來,這不是駁宣宗的面子嘛,但是朱高煦顯然已經(jīng)視死如歸了,不能活得精彩,就要死得轟烈。
朱高煦也是一個王者,他有他的尊嚴,他不能屈辱的再這樣活下去,所以,朱高煦并沒有求饒,宣宗皇帝命人往銅缸里面加了大量的木炭,然后將木炭點燃,木炭燃燒得很厲害,個把時辰便將銅缸熔化,朱高煦就這樣丟了他的性命。
朱高煦的后人被殺了嗎?
根據(jù)史料記載,朱高煦在第二次造反之后,被他的侄子,也就是當時的明宣宗朱瞻基軟禁在西安門的逍遙城內。除了朱高煦之外,連同朱高煦的所有妻子兒女全部都關在里面。
在一次探訪中被朱高煦一腳踢飛而被活活燒死,在朱高煦死后,朱瞻基并沒有放過他的家人。朱高煦總共生了十一個兒子,其中長子早夭,另外十子全部被朱瞻基斬草除根殺害了,因此到此為止,朱高煦的后人算是被殺盡了。
朱高煦(1380年12月30日-1426年10月6日),明成祖朱棣與徐皇后的第二個兒子,是仁宗朱高熾同母胞弟。明宣宗朱瞻基繼位后,朱高煦起兵造反,投降后被貶為庶人,囚禁在西安門內,明宣宗前往探望時,朱高煦言行不遜,最終全家被殺。
縱觀朱高煦的一生,也是悲情的一生,他落得個如此結局,很大的原因還在于其父親朱棣的那句“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就這句話,讓朱高煦一生陷于帝皇夢而不能自拔。
朱高煦生性驕橫無禮,漠視百姓生命,不但在自己父親的封地上如此,出了封地,一樣也是為非作歹。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建文帝朱允炆繼位,朱高煦與他哥哥朱高熾一起回應天府(進江蘇省南京市)奔喪。
到了應天府后,舅舅徐輝祖見他游手好閑,品行不端,多次告誡他要規(guī)矩做人。朱高煦非但不聽,還在回北京前,偷走徐輝祖心愛的寶馬。騎著寶馬的朱高煦趾高氣揚,在回北京的路上,只要有人惹他不高興,不管是當?shù)毓賳T還是普通百姓,他都大開殺戒,還在涿州殺了驛丞,他的惡行傳到朝中,大臣們都因此指責他的父親朱棣管教不力。
起兵后,朱棣讓世子朱高熾留守北京,二子朱高煦則隨軍出征。朱高煦驍勇善戰(zhàn),經(jīng)常作為前鋒。建文二年(1400年),在白溝河之戰(zhàn)中,朱高煦率領精銳部隊沖鋒陷陣,斬殺了都督瞿能父子。同一年,在東昌(今山東聊城)一戰(zhàn)中,由于兵力懸殊,燕軍大敗,大將張玉戰(zhàn)死,朱棣被困。朱高煦聞訊后,立即率軍趕來,奮力擊退南軍,救出朱棣。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在浦子口被南軍擊敗,朱高煦率軍趕到,父子一見面,朱棣拍著他的背,大喜道:“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边@話猶如一劑強心劑,朱高煦聽了,大為興奮,親率軍隊奮力殺敵,終于將南軍擊退。
靖難之役中,朱棣多次瀕臨危難,每次都是在朱高煦的力戰(zhàn)下轉敗為勝,因此認為他很像自己,帝皇夢也在靖難之役后埋在朱高煦的心中。
此后,朱高煦常跟隨朱棣左右,一有機會就挑撥是非,陷害太子朱高熾,此時的朱棣對這個兒子還深信不疑,直接導致大臣解縉冤死、黃淮入獄。永樂十三年(1415年),朱高煦被改封到青州,但他仍不愿前往,再次揚言道:“我有何罪,置我瘠土”。朱棣這才發(fā)現(xiàn)他有奪嫡之意,于是下詔書,催他就藩。朱高煦不但不肯就藩,還私底下招募精兵三千人,擊殺兵馬指揮徐野驢,僭越使用御用車馬等器物。?
永樂十四年(1416年)十月,朱棣返回應天府,得知了朱高煦的胡作非為,便剝奪冠服,囚禁在西華門內,準備將他貶為庶人。太子朱高熾知道后,念及兄弟之情,在朱棣面前極力請求,朱棣最后只是削去朱高煦的兩護衛(wèi),誅殺他的親信了事。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在樂安起兵造反,宣宗朱瞻基御駕親征,城內的叛軍一聽皇帝來了,都想抓住朱高煦獻給宣宗,朱高煦大驚。結果,這場謀反還沒開戰(zhàn)就以朱高煦的投降而告終。
群臣紛紛請求將朱高煦明正典刑,但宣宗朱瞻基不忍心,返回北京后,宣宗將朱高煦父子貶為庶人,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后來,宣宗去探視,卻被朱高煦故意絆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將大缸頂起。宣宗又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銅缸內。隨后,朱高煦的幾個兒子也全都被殺。?
就這樣,正值壯年的朱高煦在46歲這一年走完了他悲情的一生,這位戰(zhàn)功赫赫的漢王,半生在稀里糊涂中橫行霸道,半生在追求帝王夢中,戰(zhàn)場上,他驍勇無敵,官場上,他莽闖莽撞,可嘆可悲
一、朱高煦在老爹燕王朱棣美其名曰?靖難"的叛亂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加之大哥朱高熾身有殘疾,出入須人攙扶,使他有了取而代之的妄想。
朱棣造反各武將按功勛排名,朱高煦穩(wěn)居前頭甲(前三名),和張玉、朱能齊名。在叛亂的戰(zhàn)場上,朱高煦是員悍將,多次救朱棣及北軍于危難之中,多年的共同馬背舔血生涯,也使朱高煦在朱棣的武將班子中有了廣泛的人脈,厚皮總統(tǒng)朱棣也多次忽悠這個極像他的二兒子:你哥哥高熾是殘疾人,你好好努力啊!這使朱高煦在戰(zhàn)場上拼了老命,同時也有了成為李世民第二的歹念,人心不足蛇吞象,他的人生悲劇就此拉開了序幕。
二、和朱高熾爭太子失敗,不收手。
朱高熾本是朱棣嫡長子,當年獨守北平老營,擋住了李景隆五十萬南軍的瘋狂進攻,也立下了汗馬功勞。
朱高熾獲得了解縉、楊士奇、楊榮、楊溥等文官集團的支持,尤其是黑衣丞相、靖難總參謀長姚廣孝的力挺,加之朱棣對朱高熾兒子朱瞻基的特別寵愛,朱高熾不僅上了太子位,還穩(wěn)住啦!
解縉是個心理學專家及大明三大才子之首,他和以上諸大臣一起成功地打動朱棣,最終朱高熾上了太子位。
朱高煦陰謀策劃,幾次反撲,擁戴太子的文官集團曾遭到沉重打擊。但朱高煦得意忘形,竟像《祝?!分械南榱稚┌銍Z叨:我英武,豈不類秦王李世民乎?沒文化真可怕!
?李世民"的爸爸?李淵"不干了!賴在京城的朱高煦竟又向朱棣要求增加自己的護衛(wèi),出于自保的需要,永樂十三年五月,朱棣敦促朱高煦去青州!朱高煦想耍賴,太子死黨楊士奇奏了一本:漢王(高煦)兩次被封不肯就藩,現(xiàn)在陛下要遷都了,非常時期,他要求留南京,唯陛下熟察其意!永樂十五年三月,朱棣將朱高煦趕到樂安州,從此皇位和朱高煦說拜拜了!但高煦是從不言棄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3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