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釵黛并舉,但相對于黛玉的簡單直白,寶釵是個比較讓人難以琢磨的人物形象,因此世人以之惡者居多。這也難怪,人們都喜歡一眼就看到底的事物,需要撥開迷霧去見真相,就會覺得有故意遮掩之嫌。
寶釵讓人看不透,主要是因為她的言行都異于常人,不符合常規(guī)。比如年紀輕輕的不愛打扮,還有喜怒不形于色,顯得很有城府。
然而,對于寶釵的這些表現(xiàn),作者早在第五回就說明了原因,只是不愛深究細節(jié)的人,往往就忽略了。這個細節(jié)就是“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
“行為豁達”很好理解,什么是“隨分從時”呢?可以說,如果不能透徹理解“隨分從時”的含義,對寶釵的理解就會走入誤區(qū)。
“分”和“時”代表的是自然之道,即天道
作者對“隨分從時”的“分”和“時”其實有具體的解讀,就在冷香丸的配方里。
冷香丸的配方,以花蕊和水為主?;ㄈ锖退径际菍こJ挛?,很容易得到,但這個配方很刁鉆,對花蕊和雨水采集的時節(jié)有明確的要求:
要春天開的白牡丹花蕊十二兩,夏天開的白荷花蕊十二兩,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兩,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兩……雨水這日的雨水十二錢,白露這日的露水十二錢,霜降這日的霜十二錢,小雪這日的雪十二錢。
春、夏、秋、冬代表的是季節(jié),雨水、白露、霜降、小雪代表的是節(jié)氣,這才是這個配方的重點,沒有按照這個時間點采集,再好的花蕊和水都無效。
這就是對“分”和“時”的解釋:“分”指的是節(jié)候,比如春分、秋分,“時”指的是時令,比如冬暖夏涼、白晝黑夜等。
節(jié)候和時令都屬于自然之道,即天道,其主要特點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是客觀存在的。比如太陽落山,我們的世界就會進入黑夜,即使人類用若干照明工具維持光明,依然無法像白晝一樣明亮。
寶釵的“隨分從時”,指的是順應(yīng)自然,接納變故。
既然自然之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那么我們應(yīng)該如何應(yīng)對它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但最舒適的方式只有一種:順應(yīng)!
什么是順應(yīng)?比如冬曖夏涼是自然之道,那么我們冬天就多穿點以御寒,夏天就少穿點以納涼?;蛘呦窈蝤B一樣遷徙,冬天去南方防寒,夏天去北方避暑。這都是順應(yīng)自然的做法,其結(jié)果就是讓自己過得更舒適。如果一定要與之對抗,不但難受,還容易生病。
順應(yīng)自然的道理其實很簡單,但能做到的人極少,尤其是面對那些突如其來的變故,我們很難做到順應(yīng)和接納。
人的生老病死也是自然之道,因此,我們在安慰失去親友之人時,通常會說一句“節(jié)哀順變”,其中的“順變”,指的就是順應(yīng)和接納變故,不拿變故來折磨自己,因為這是無可更改的自然之道。
寶釵的可貴之處,正是善于順應(yīng)自然、接納變故。父親去世,是她人生中的一次巨大變故,這次變故對她造成的影響是被父親寵愛的日子一去不復(fù)返了,同時宣告她作為嬌小姐的生活結(jié)束了。
面對這種變故,寶釵沒有沉浸在自我哀憐和怨嘆里,而是根據(jù)這種變故進行了自我調(diào)整,“見哥哥不能依貼母懷,他便不以書字為事,只留心針黹家計等事,好為母親分憂解勞”。
父親去世是無可更改的事實,就像冬天到來一樣,除了接納和順應(yīng),還能做什么呢?哀憐和怨嘆并不能改變現(xiàn)狀,只能讓自己和身邊人更加痛苦。
可以說,人的一生就是不斷面對變故的一生,沒有誰一生都能按照既定的意愿去走,總是會各種橫生枝節(jié)。比如薛家進京,原計劃依傍舅舅王子騰,沒想到臨進京了,舅舅卻“奉旨出都查邊”,只好改變主意,住進賈府。
薛家是商家,賈府是儒家,薛家的家風和賈府不一樣,也沒有賈府這么多規(guī)矩。但既然住進了賈府,就必須入鄉(xiāng)隨俗,改變過去的習慣,順應(yīng)賈府的規(guī)矩,才能和賈府和睦相處。
因此,賈母所安排的那些豪奢活動,寶釵從不缺席,不因自己不喜歡就抗拒。住進別人家里,就得合群,還做出一副特立獨行的樣子,只會讓主賓都不舒服。就像進入了寒冬還非得穿夏裝,不但會把自己凍壞,還會引得路人側(cè)目。如果是住在親戚家也這樣做,親戚會自慚是不是虐待了你。
這就是寶釵的“隨分從時”,可以接納一切變故,順應(yīng)加諸于身的各種外部環(huán)境。
寶釵的“隨分從時”,延伸到了把自己納入自然。
人類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忘了自己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追求文明的路上,我們不斷破壞自然,也把人類自己弄得不倫不類。比如對動植物的摧殘和殺戮,比如用濃妝艷抹掩蓋了本來的樣子。
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也逃不脫自然之道,正因為認清了這一點,寶釵把“隨分從時”進行得更為徹底:遵從自然,把自己納入自然。
遵從自然是指回歸到天然素樸的狀態(tài),不愛花兒粉兒,素面朝天;穿著以整潔舒適為宜,不追求新奇;住處不加裝飾,如“雪洞一般”。在旁人眼里,寶釵的這些行為屬于古怪,連她的親媽都說“寶丫頭古怪著呢”。其實,所謂古怪,只是沒有從眾,沒有跟上人類愛雕飾的思維。如果我們從自然的角度去看,寶釵才是正常的,旁人才是古怪的。
什么是自然的角度?比如我們春天去賞花,那些在郊野肆意開放的花是自然的,而被圈養(yǎng)在公園經(jīng)過修剪成形的花就是人為的。
寶釵崇尚自然之天然去雕飾,認為“淡極始知花更艷”,每個自然之物,都應(yīng)呈現(xiàn)它的本色,才是最美的。
這個本色,還包括隨著年齡增長而帶來的身體變化,比如衰老變丑,都是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現(xiàn)象,都應(yīng)安然接納,不為之煩惱。
一個能順應(yīng)自然、接納變故的人是無比強大的,因為沒有什么挫折能打倒她,這正是寶釵的魅力所在,也是作者賦予她“隨分從時”的原因:用她的順應(yīng)自然,映照黛玉的自怨自嘆和寶玉的拒絕長大,還有世之那些因離自然越來越遠而煩惱不斷的人。
遠離煩惱其實很簡單,就是順應(yīng)自然、接納變故,像接納和順應(yīng)天時和天氣的變化一樣,“隨分從時”。如果人生有些事情是逃不開、躲不掉的,那就安然接納吧,和誰過不去,都不能和自己過不去。
這也正是我們看不懂寶釵的原因:我們離自然已經(jīng)很遠,沾染了世俗之灰塵。只有回歸自然,以素樸本真去看她,才能發(fā)現(xiàn)她合乎自然之道的簡單純凈。不是寶丫頭古怪,是大家古怪,古怪的人去看素樸本真的寶釵,就會以為是寶釵古怪。就像皇帝的新裝,大家都覺得說真話的孩子有問題,其實真正有問題的那些被世俗污染了的大人們。
讀懂了寶釵的“隨分從時”,便知她其實是個很簡單的人,上天要給我什么,我就接納什么,是好是壞全盤接收,不糾結(jié)、不抗拒,因為抗拒無效,糾結(jié)只能自傷。
因此,說她“藏奸”,純粹是黛玉“多心”,以己度人?!安丶椤敝袨?,有違天道,也不符合作者對寶釵“隨分從時”的定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42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隋文帝冷落三千宮黛
下一篇: 神秘大火燒死美國億萬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