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22年前的今天,1798年12月7日,清朝詩人袁枚去世。
袁枚
袁枚(1716⑴798年12月7日),清朝詩人、詩論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蒼山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3大家。乾隆4年(1739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7年外調(diào)做官,曾任江寧、上元等地知縣,政聲好,很得當時總督尹繼善的欣賞。3103歲父親亡故,辭官養(yǎng)母,在江寧(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筑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自此,他就在這里過了近50年的閑適生活,從事詩文著述,編詩話發(fā)現(xiàn)人材,獎掖落后,為當時詩壇所宗。袁枚24歲參加朝廷的科考,試題是《賦得因風想玉珂》,詩中有聲疑來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但是總裁們以為語涉不莊,將置之孫山,幸得當時總督尹繼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新齊諧》24卷及《續(xù)新齊諧》10卷;隨園食單1卷;散文 ,尺牘,隨園食單說部等30余種。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朝韓愈的《祭102郎文》并提。
提倡性靈說。主張寫詩要寫出自己的個性,認為自3百篇至本日,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guān)堆垛。主張直抒胸臆,寫出個人的性情遭際。主張性靈和學識結(jié)合起來,以性情、天分和學歷作為創(chuàng)作基本,以真、新、活為創(chuàng)作尋求,這樣才能將先天條件和后天努力相結(jié)合,創(chuàng)作出佳品,認為詩文之作意用筆,如美人之發(fā)膚巧笑,先天也;詩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飾,后天也。主張文學應(yīng)當進化,應(yīng)有時期特點,反對宗唐宗宋。他譏諷神韻派是貧賤驕人,格調(diào)派是木偶演戲,肌理派是開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兒搬家。他也反對沈德潛的溫順敦厚說,認為孔子論詩可信者,興觀群怨也;不可信者,溫順敦厚也。主張駢文和散文并重,認為駢文與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與奇一樣不可偏廢,2者同源而異流,它們的關(guān)系是雙峰并峙,兩水份流。詩歌清新雋永,流轉(zhuǎn)自若。寫景詩飄逸玲瓏。
袁枚的文學思想有發(fā)展的觀點,對封建正統(tǒng)文學觀點及情勢主義思潮有沖擊作用。另外,他強調(diào)駢文作為美文學的存在價值,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他的詩多敘寫身旁雜事,多風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會內(nèi)容,有些詩趨向艷俗,不免淺薄乃至浮滑。
江蘇古籍出版社巳出版《袁枚全集》共8卷。
評論:清朝文學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45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我國首次將電子能量加速到千兆電子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