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0年前的今天,1810年12月7日,德國生理學家索多·施旺誕生。
施旺 Schwann Theodor 1810年12月7日生于諾伊斯,1882年1月11日歿于科隆。德國生理學家,細胞學說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普遍被認為是現(xiàn)代組織學(研究動植物組織結構)的開創(chuàng)人。
施旺受教于波恩,維爾茨堡和柏林大學,1834年在柏林大學獲得醫(yī)學博士學位。從1834年起他和約翰內斯米勒(Johannes Peter Muller)一起工作,直到1838年他移居比利時。他先在盧萬大學(18381847)后在列日任解剖學教授直到去世。
施旺在柏林的第一項實驗是肌肉收縮問題。他提出機械收縮根本無需用甚么活力論就能夠解釋-這一點和米勒的教導背道而馳。這類機械論哲學的觀點后來由他在柏林的繼任者埃米爾杜波依斯-雷慕(Emil du Bois-Reymond)和赫爾曼馮赫爾姆霍茨(Hermannvon Helmholtz)卓有成效地發(fā)展了。施旺還做了一些實驗再次顛覆了10世紀30年代中期再度復活了的自然產(chǎn)生論觀點。1836年在他進行的腐敗和發(fā)酵實驗中意外發(fā)現(xiàn)了發(fā)酵必須有酵母菌的參與,而夏爾卡尼亞爾。德拉圖爾(CharlesCagniard de la TOur)也獨立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同年施旺還發(fā)現(xiàn)了消化酶(胃蛋白酶)。
固然,施旺最為人記念的功績也是最重要的著作是他的《顯微鏡研究》即《關于動植物的結構和生長的一致性的顯微研究》(Mikiosko-pische Untersuchungen;Mic-roscopical Researches, 1839)1書。書中第1次系統(tǒng)地論述了現(xiàn)代生物學所有觀點中最重要的觀點: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同時期馬西斯施萊登(Mat-thias Schleiden )也提出這個觀點,即細胞的結構可能相當廣泛存在,也許是所有有機物資構造的1個普遍原則。
1838年施萊登提出所有植物組織都是由有核的細胞構成的。施旺應用新引進的消色差顯微鏡繼續(xù)研究從幾種不同的動物身上取下的組織。他推測纖維導管等其實不是直接由份子組成的,而是由細胞組成的。他把細胞的構成進程看成有幾分象結晶構成一樣。細胞其實不是由其他細胞構成的,而是由細胞間液營養(yǎng)液凝集而成。他更毛病的1個觀點是認為細胞物資即施旺氏細胞胚基(cytoblastema)是無結構的。
雖然有這些毛病,細胞理論還是很快為人們接受。而且很快就對之作出了修正。1841年羅伯特雷馬克(Robert Remak)第1個描寫了細胞分裂,1855年魯?shù)婪蛭⒍?Rudolf Virchow)已能提出他的新教條:所有的細胞都是由細胞而來的。細胞胚基的觀點固然也進行了修改,被改稱為原生質( protoplasm),1861年馬克思舒爾策(Max Schultze)證明它具有明確的特性和結構。
雖然施旺取得這些功績,他的發(fā)酵研究結果遭到了當時化學權威人士如尤斯圖馮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和弗里德里希維勒(Friedrich Wohler)的粗魯批評。特別是在這兩人1830年發(fā)表了1篇狠毒攻擊的文章后,施旺感到不可能在德國繼續(xù)工作了。他在比利時謹慎地實行著自己的專業(yè)職責,并發(fā)明了一些有益于采礦業(yè)的裝備。但是他對生理學所做的最杰出的貢獻實際上已終止了,直到19世紀60年代巴斯德(Pasteur)的研究結果公之于眾后,才證明了施旺的正確。
點評:細胞學說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45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