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劉邦和韓信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漢元年,曾做過楚軍逃兵的韓信,再次做了漢軍的逃兵。
韓信做逃兵的消息傳到蕭何蕭相國的耳朵里,蕭何來不及向漢王劉邦報告,便帶著幾個人匆匆出發(fā),追趕韓信去了。
幾天之后,蕭何帶韓信回來,跟劉邦力薦了韓信。蕭何稱韓信為國士無雙,說韓信之外,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劉邦東爭天下。
就這樣,經(jīng)過蕭何的力薦,劉邦就登壇拜將,拜韓信為大將。
劉邦為什么會拜韓信為大將,除了蕭何蕭相國的力薦,劉邦還有其他的判斷方法嗎?
實事求是地說,蕭何蕭相國力薦之外,劉邦并沒有其他的判斷方法。
劉邦之所以會拜韓信為大將,就是因為蕭何蕭相國,他非常相信蕭何的判斷力,也必須要給蕭何的面子。
這是劉邦的過人之處。
在韓信之前,周文也被陳王拜為上將軍,宋義也被楚懷王拜為上將軍,但陳王和楚懷王都在拜周文、宋義為大將軍之前,全部搞過一次面試,而劉邦并沒有在拜韓信為大將軍前面試過韓信。
當然了,劉邦雖然沒有面試過韓信,但劉邦是留有后手的。
這后手便是劉邦與陳王、楚懷王最大的不同之處,即劉邦可以親冒矢石,披掛上陣。
因為劉邦可以親自帶兵征戰(zhàn),所以劉邦任命哪個人為上將軍,并不重要。
你就想吧,無論劉邦任命哪一個人為上將軍,都不會把軍權(quán)交給這名上將軍,上將軍仍舊得受到劉邦的指揮,所以如果這個上將軍的能力確實不行,劉邦也能發(fā)現(xiàn),不至于像周文那樣直接折損了整支軍隊。
所以,劉邦根本就不需要像陳王、楚懷王那樣對韓信進行面試。
當然了,在登壇拜將之后,劉邦也對韓信進行了一次面試,這次面試的內(nèi)容,惜墨如金的司馬遷不惜篇幅,把韓信和劉邦的對話細致如實地記錄了下來。
這次面試,韓信并沒有像韓王信那樣泛泛而談,而是從天下格局上指出,劉邦雖然表面上看著弱小,但很容易就逆轉(zhuǎn),成為比項羽更強的諸侯王。
后來天下形勢的發(fā)展,完全如韓信所預(yù)料的那樣,跟韓信說的一模一樣。
這就證明了,韓信的見識是很好的,而劉邦也是很識人的。
當然了,劉邦之外,作為相國的蕭何,也非常識人,蕭何之外,作為太仆的夏侯嬰,也非常識人。
如果你曾仔細地研究過蕭何的傳記和夏侯嬰的傳記,你就會發(fā)現(xiàn),韓信之外,蕭何跟夏侯嬰兩個也在劉邦沒有發(fā)跡前就認定,劉邦就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人,蕭何多次維護劉邦,夏侯嬰則多次和劉邦相談甚歡。
現(xiàn)在的我們,如果沒有做過人事,根本就不能理解,為什么做人事的只需要面試,就能大概確定一個人的真實水平。
劉邦、蕭何、夏侯嬰也是一樣。
漢初三杰,蕭何、韓信以及張良,對于西漢的建立可以說是立下了汗馬功勞。關(guān)于這三位的故事也有很多。蕭何是劉邦的老鄉(xiāng),很早就跟著他走上了起義的道路。韓信和張良是后來加入的。尤其是韓信的加入,似乎被添加了很多神奇的色彩。韓信之前屬于項羽的人,但不受重用,后來投奔了劉邦,一再受到了劉邦的一幫老班底的舉薦,先是夏侯嬰,而后是蕭何。但韓信在很長時間里沒有受到重用,于是決定脫離劉邦陣營,趁亂逃走另謀出路。結(jié)果上演了一幕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情景。那么,韓信在之前并沒有打過什么仗,蕭何是怎么看破韓信身負驚天奇才的?有什么依據(jù)呢?第一,蕭何在與韓信的接觸中了解了他的能力。第二,蕭何識人的能力還是很強的。第三,劉邦陣營的氛圍使得可以這么推薦人才。第四,蕭何推薦韓信,也并非看到了他有驚天奇才,只是覺得此人不是等閑之輩。
第一
韓信投奔劉邦后,雖然得到了推薦,但劉邦最開始還沒有重視。后來韓信多次與蕭何交談,才讓蕭何發(fā)現(xiàn)了這么一個人才。蕭何還是很欣賞他的,也很認可他的能力。
第二
古人云: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也就是說,人才,哪里都有,只是發(fā)現(xiàn)人才的那些人并不是哪里都有。蕭何的個人能力還是有的,他也非常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所以偏偏是蕭何才能發(fā)現(xiàn)韓信的才能。
第三
一方面是劉邦正處于創(chuàng)業(yè)階段,對于人才他們是非常渴望的,不僅僅是劉邦,包括他手下的蕭何等人也是如此,所以,在整個劉邦的陣營,有著這么一種氛圍。另一方面,蕭何敢于這么推薦,也是因為劉邦這個人。如果沒有劉邦對人才的渴望,那么,不管韓信多么的有能力,在劉邦這邊,他永遠只是一個廢物。
第四
蕭何推薦韓信,只是認可他的能力,但不代表蕭何就看到韓信有什么驚天奇才。至于之后的韓信的發(fā)展,完全是韓信自己的能力展現(xiàn),恐怕就連韓信都不清楚他的能力到底有多大。
背楚投漢之前,韓信的確沒有帶過兵,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便是沒有工作經(jīng)驗,但這并不影響蕭何賞識他。
首先,蕭何與韓信有過多次交流,對于韓信的能力,蕭何感到驚奇。
韓信背楚投漢時,只是做一個連敖。連敖,是低級軍官。一次,軍中有人觸犯軍法,按律當斬,韓信作為連敖,也要連坐。刑場上,依次有十二個士兵掉了腦袋,輪到韓信時,韓信反而昂起頭,看了看監(jiān)斬官夏侯嬰,說,“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夏侯嬰奇其言,壯其貌,和韓信交談起來,了解到韓信很有能力,便推薦韓信做了治粟都尉。
在治粟都尉的位子上,韓信和直屬上司蕭何有過多次交談,每一次交談,都給蕭何留下了深刻印象。作為大漢第一賢相的蕭何,閱人無數(shù),見解獨到,在劉邦發(fā)跡前,就處處維護劉邦,在剛進咸陽時,其他人都去搶金銀財寶,唯獨蕭何去搶圖書律令。這樣的一個蕭何,自是能夠通過交談發(fā)現(xiàn)韓信的能力,這就類似于咱們今天所說的面試,高明的HR并不會僅從工作經(jīng)驗上去審視應(yīng)聘者,而是會通過問答、交談、觀察的方式來評判應(yīng)試者的能力。蕭何就是那個高明的HR。
其次,韓信與劉邦初次對話,便獲得劉邦的肯定。
在識人方面,劉邦也很厲害。
初次見張良,便了解到張良的能力,為了能使張良留在自己身邊,劉邦后來情愿幫助韓王成攻下韓地十余座城池;初次見酈食其,簡單的幾句對話,便已斷定,酈食其是個能人;初次見陳平,陳平獻上一計,劉邦便立馬讓陳平做了大官。
同樣地,登壇拜將后,劉邦與韓信有過一次對話,這次對話中,韓信比較了劉邦與項羽,并跟劉邦講,只要劉邦反項羽之道而行之,則天下無人不服,至于說三秦王,根本就不是劉邦的對手,三秦王做占據(jù)的關(guān)中,只是暫時占據(jù),劉邦出巴蜀之日,便是關(guān)中傳檄而定之時。這段話說得高屋建瓴,有理有據(jù),若沒真水平,絕對說不出這樣的話來,劉邦因此斷定,韓信果然是個奇人。
總之,蕭何并不需要單憑工作經(jīng)驗來判斷韓信能否勝任大將之位,韓信與蕭何的對話,雖史書無載,但從韓信與劉邦的對話來推斷,二人之間的對話應(yīng)當也很有料,憑借對話,蕭何完全可以判斷出來,韓信的能力非常出眾。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4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