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束暖意,無數(shù)遍探進書房東墻靠南的書櫥上,也一點點潛進肺腑照透我。
那是夕陽的惠撫,晴時亮確,薄霧或淡云時含蓄,就在木框、玻璃和一冊冊的書上,情深般地停留不已。
會有莫名的感動,水一樣一點點洇遍全身。這時,我會停住手中的活,向它們轉(zhuǎn)過靠椅,面對著,清晰地沉浸在時間里。常常,就忘了生死物我,只是微醺著,與無垠的蛋黃樣的混沌融為一體。羽毛樣的晚輝,就軟軟地慰藉著每一個細胞。誰說天地不仁?僅僅幾十分鐘的時間,就讓我經(jīng)歷了宇宙的生命史。
忘了是哪一天的后晌,與夕羽靜靜地相對時,就想到了那幅油畫:爸媽的遺像就在病床的一側(cè)放著,幾歲的孩子抱著全家的相冊已經(jīng)死去;醫(yī)生與護士,則悲傷而疲憊地環(huán)圍在四周;油畫的下面有一行字:家、國、悲慟——孩子,一路走好,到那邊就可見到爸爸媽媽了……清楚地記得,畫面上,白、藍、黑冷色調(diào)的上面,有光在的,只是不知是燈光還是陽光。但是那一刻,我看到了夕照的淚光,文火一般燃燒。我就想,那邊的陽光,一定比我們這邊多。
作者:李木生,中國著名作家,二馬看天下特邀專欄作家,二馬中國夢精神家園文化交流群成員
約稿:千山獨一鳥
責(zé)編:謝天謝地
作者簡介
李木生:詩人,作家,編輯。童年失恃,孤夢飛依星月;少年挨餓,生吞西游紅樓;青年國亂,緣遇馬列魯迅,荒漠之心,遂萌詩之芽苗;中年新聞,醒忌喉舌,有雜感發(fā)思索之音;八九之秋,寒凝橫眉,黜遷副刊,卻塞翁失馬,得自由筆墨。墾荒散文之僻壤,又操詩歌之雜音,憂憤仍不得抒解,則偶犁小說之貧地。不覺進入生命的初冬,卻不懼不怠,只是墾荒不止,期待于真相中覓真理,于黑夜里舉燭臺,于奴役中發(fā)戰(zhàn)叫,以心血煉文字,以生命薦軒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59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倫敦西敏寺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