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6年前的今天,1985年1月5日,北京中學生通訊社宣布成立。
北京中學生通訊社,簡稱學通社,于1985年1月5日正式成立。學通社是繼新華社、中新社、上海紅圍巾通訊社以后的中國第4家通訊社,也是全國第1家中學生通訊社。凡北京在校中學生(職高生)都可報考。學通社最初由北京青年報學校部領導,自1994年后由《北京青年報》的系列報刊之一《中學時事報》編輯部負責平常管理工作。
自成立至今學通社見證、培養(yǎng)了近3000個孩子以別樣的方式走過了自己的中學時期。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看前人沒有看過的風景!是學通社記者的口號。學通社在社會上有了相當?shù)闹?,被譽為首都新聞界的1支新軍。學通社以《北京青年報》、《中學時事報》、YNET網(wǎng)站和北京中學生通訊社網(wǎng)站為依托,為中學生參與提供了豐富的平面、電子媒介平臺。
每一年《中學時事報》編輯部都會在寒假或暑假請知名新聞工作者為學通社記者講授新聞理論知識,進行系統(tǒng)新聞實踐培訓。學通社的指點老師有明確的分工,有針對新聞業(yè)務的版面編輯,也有負責組織管理的指點老師。學通社總社和各分社每個月各召開1次例會,會上記者們與報社的記者、編輯就新聞選題、報紙版面進行交換。
作為我國青少年新聞人材培養(yǎng)的領旗軍,學通社為我國職業(yè)新聞隊伍輸送了大量人材。包括:2000 年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藝術類金獎取得者、2002年范長江新聞獎得主王瑤;《法制進行時》節(jié)目主持人、2002年范長江新聞獎取得者徐滔;我國第一位采訪情感隱蔽的女記者、《絕對隱私》等系列口述實錄的作者安頓;著名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賓利歡樂傳播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那威;現(xiàn)新華在線總裁夏鴻;鳳凰衛(wèi)視著名主持人許戈輝;中央電視臺《藝術人生》導演、策劃馬寧等等。
目前學通社共有10個分社(包括兩個國際分社),記者遍及海淀、東城、西城、崇文、朝陽、豐臺、宣武、石景山、門頭溝、大興。目前在社記者共有近300名,散布在全市150所初中及高中校、職高、私立學校。他們活躍于學校電視臺、電臺、???、校報等校級媒體中,具有龐大的校內(nèi)和校際傳播網(wǎng)絡。許多優(yōu)秀的學通社記者還在校內(nèi)承當學生會的管理工作,在學生中威望高,號令力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64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明代杰出的地理學家徐霞客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