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電視中的古裝劇,太監(jiān)在宣讀圣旨的時候,動不動就拿“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當做開場白。
其實明代以前,圣旨是沒有這八個字的,但凡出現(xiàn)都屬“穿幫”。
秦始皇稱雄天下后,不再滿足于王的稱號,定名號為皇帝,自稱為“朕”,命為制,令為詔,其玉璽上就刻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盎实邸薄霸t”的最早使用者或許正是秦始皇。漢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備的皇帝制度,“詔曰”這兩個字則最早出現(xiàn)在漢代帝王的文書中,之后一直被沿用下來。

在中國古代,圣旨的開頭語也不全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作為圣旨開頭語的,是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造了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其中一座規(guī)模最大的朝會大殿,取名為“奉天殿”。這是朱元璋和大臣們議事的地方。為了向人們昭示他登上皇位是奉天的旨意,也就是進一步闡明自己做皇帝的“合法性”,朱元璋自稱“奉天承運皇帝”,所以他頒發(fā)的詔書前面都要加上“奉天承運皇帝”六字。
這八個字并不是時下影視作品中“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讀法,其正確的斷句應該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其實,歷朝歷代的圣旨開場白是有區(qū)別的,比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皇帝的即位圣旨中多用“應天順時,受茲明命”開頭,以闡明天子的“正統(tǒng)”;唐代的圣旨,一般由門下省審核頒行,圣旨正文開頭往往是“門下”兩字,《肅宗命皇太子監(jiān)國制》的開頭就是“門下,天下之本……”;宋代的圣旨寫作格式大體上繼承了唐代,又有所變化,從宋太祖到宋徽宗,即位時下達的旨意都用“門下”二字開頭,另外喜歡用“朕紹膺駿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開頭的也不少;元朝時期,圣旨開頭語一律為“長生天氣力里,大福蔭護助里,皇帝圣旨……”
●《易經(jīng)》和《周易》是一回事嗎?
●揭秘「周」與「易」的含義●《十翼》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孔子?
●《尚書》如何逃過焚書坑儒的一劫?
●《詩經(jīng)》里的「十五國」,如今都在哪?
●《詩經(jīng)》的“四始六義”分別指什么?
●孔子真的刪掉了《詩經(jīng)》90%的內容嗎?●三綱、五常、五倫、四維、八德
●古人「高考」主要考什么?
●“九流十家”,是哪九流、哪十家?
● 《二十四史》:以史為鑒,閱盡人間興衰!
本文由學國學網(wǎng)整理、撰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65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明代落魄才子唐伯虎逝世
下一篇:
疫情過后這三種家庭將走向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