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砹H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事實上,藺相如和廉頗的命運不可以分開講,不論他們本人是否愿意,當(dāng)他們選擇報效趙國時,命運就已經(jīng)被捆綁在一起。從“將相爭”,再到“將相和”,體現(xiàn)的是藺相如的寬容胸懷以及廉頗的知錯能改。
藺相如是一位賢相,廉頗是一位良將,藺相如主內(nèi),廉頗主外,這樣看來,兩人都該有美好的結(jié)局,趙國該興盛繁榮才是??墒乾F(xiàn)實不是童話,廉頗和藺相如和解,不代表他們的抱負(fù)就一定可以實現(xiàn)。藺相如在自述時曾說過,趙國不能缺他和廉頗,這話是事實,但不同的人聽起來卻有不一樣的意思。
在藺相如的這段話下,趙王似乎被忽視了,趙惠文王對于這種忽視沒有什么介懷,他深知藺相如說的是實話,而且沒有藺相如,他就要受到秦王的羞辱,沒有廉頗,趙國沒辦法抵擋秦國的進(jìn)攻??墒遣皇敲恳蝗尉醵加汹w惠文王這樣的胸懷,比如他的兒子趙孝成王,就很介意這一點。
在趙孝成王繼位以后沒幾年,秦國再次舉兵伐趙,兩軍在長平對陣。秦軍選擇的進(jìn)攻時間實在是趙國最危難的時刻,趙孝成王剛剛登基不久,沒有經(jīng)驗,名將趙奢已經(jīng)去世,藺相如則病重,只剩下廉頗苦苦支撐。廉頗知道趙軍不宜主動出擊,秦軍遠(yuǎn)道攻趙,糧草補給比趙軍困難,所以他選擇固守不出,使得秦軍陷入困境。
秦國見廉頗執(zhí)掌的趙軍難以攻克,就派間諜散布謠言,說秦軍不怕老邁軟弱的廉頗,就怕名將趙奢的天才子嗣趙括。這種話明眼人都知道有詐,然而年輕的趙孝成王卻偏偏信了。趙孝成王覺得自己父親在位時廉頗就可以替父王攻城掠地,怎么自己上位以后廉頗就龜縮不出,這豈非羞辱他?于是趙孝成王命趙括代替廉頗。藺相如聽聞以后,拖著病軀來勸諫趙王,但趙王一意孤行,沒有聽從。
最終,趙軍四十萬士卒慘死戰(zhàn)場,化作亡魂,若不是他國支援,趙國險些亡國。藺相如得知以后,連氣帶病,撒手人寰。不過趙孝成王不是一位徹徹底底的昏君,他在危難關(guān)頭再次啟用廉頗,守護(hù)住了趙國。
可是趙孝成王去世以后,他的兒子趙悼襄王更加不堪。趙悼襄王上任以后,就解了廉頗兵權(quán),用樂乘代替他。受到排擠的廉頗憤懣不已,他帶兵攻打樂乘,隨后投奔大梁。魏王收留了廉頗,但沒有重用他。
廉頗走后,秦國數(shù)次攻打趙國,趙王再次想到廉頗,但由于郭開從中作梗,廉頗最終還是沒有再次被趙國啟用。楚國聽聞廉頗在魏國不得志以后,將他接到楚國,給他兵權(quán),但廉頗再沒有建功。廉頗晚年時感嘆:“我還是想用趙人。”最終,廉頗客死楚地。
就這樣,將相和的兩位主角,一位病死在國家危亡之際,另一位戰(zhàn)功彪炳,卻被迫流落他國,抑郁不得志,最終死在外鄉(xiāng)。這個充滿遺憾的結(jié)局,簡直是對美好溫馨的將相和的反轉(zhuǎn),怪不得就連許多老師,都不敢向?qū)W生們講述兩人最終的結(jié)局。
其實到生命的最后廉頗和藺相如的結(jié)局都還算不錯,因為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許許多多的功臣名將結(jié)局都不算好,有的戰(zhàn)死沙場,有的受君王猜忌,被戰(zhàn)首示眾,而廉頗和藺相如已經(jīng)算是壽終正寢的了。
在“將相和”的這個故事里,我們知道廉頗和藺相如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兩人一文一武幫助趙國提升實力。然后等到趙孝成王死后,新繼位的趙悼襄王卻不像父親一樣信任廉頗,于是便罷黜了廉頗的職位,而此時的廉頗也因此受到排擠,不容于趙國,于是廉頗便決定去投奔魏王,可是魏王看他在趙國呆了那么久,不是很信任他,也就沒有重用廉頗。
而此時的楚王聽說廉頗在魏國,出于自己的愛才之心,便把廉頗迎入了楚國,封他為將軍,可是廉頗卻并沒有為楚國做出自己的貢獻(xiàn),他始終還是記掛著趙國,但是此時的趙王還是認(rèn)為廉頗年紀(jì)太大,沒什么用了,依舊不用廉頗,因此廉頗就在楚國抑郁而終。
至于藺相如,他雖然也沒有受到新王的信任和重用,卻還是呆在了相國的位子上。有傳言說藺相如是因為廉頗的兒子戰(zhàn)死沙場而被被驚的口吐鮮血而死的,其實這當(dāng)然不是真的了,畢竟藺相如也是當(dāng)了那么多年相國的人,怎么會因為這件事就吐血而死呢。事實上在史書上已經(jīng)寫明藺相如是因為生患重病而死。因此可以說廉頗,藺相如的結(jié)局都還算可以。
負(fù)荊請罪是一個典故,主要講述了廉頗不服藺相如,認(rèn)為藺相如不是靠真本事獲得官職的,隨后廉頗一直刁難藺相如,但是藺相如還是以禮對待,在廉頗知道藺相如的用心后,他明白此時出現(xiàn)內(nèi)亂,那么別國就會忌憚趙國,之后廉頗脫掉衣服披著荊條來到藺相如府中請求原諒。之后他們成為了好朋友,在趙國的朝政上,他們互幫互助,此時的趙國國力不輸于秦國。他們兩人的結(jié)果也所不同,藺相如在家中病逝,而廉頗卻客死異鄉(xiāng),在趙惠文王之后,趙國就沒有了英明的君王,此后趙國的君王開始親近小人,遠(yuǎn)離忠臣。
在趙惠文王時期,趙國還處于強盛的時期,秦國雖然名震東方六國,但是趙國還是秦國的強敵。于是和氏璧的案子就出來了,秦王本來要以十幾座城池來換和氏璧,可誰都明白秦王想要奪取和氏璧 ,秦王根本不想付出任何的代價,趙王聽到后,十分的膽怯,但是藺相如上奏趙王愿意出使秦國,藺相如的表現(xiàn)駁回了秦王的要求,而且趙王的面子也沒有丟失。此后藺相如名震天下。
此戰(zhàn)后,趙國武將廉頗不負(fù)藺相如,但是在他們之間的了解下,他們最終成為了朋友。之后再朝政上,他們互幫互助,使趙國處于強盛的狀態(tài)??上A相如身體不好,在長平之戰(zhàn)無法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導(dǎo)致廉頗被趙括代替,繼位的趙孝王是一個昏君,在聽到謠言后,開始無視廉頗,最終造成了幾十萬大軍被坑殺。
在這之后,趙孝王的兒子趙悼文王依然不中用廉頗,之后廉頗被罷官回家,于是廉頗來到了魏國,輾轉(zhuǎn)反側(cè)又來到了楚國,在楚國因為想念家鄉(xiāng),不被楚王重用,最終客死異鄉(xiāng)。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6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