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白地五彩云龍紋盤
高1.5、口徑10.8厘米
1965年董純才先生 捐贈
敞口
五爪盤龍
,張口,露牙,龍身飾細鱗紋,鬣毛曲折挺拔,神態(tài)活躍。龍的周邊有黃、綠彩流云圍繞,主題突出,釉色明凈,胎質(zhì)潔白精細,紅彩呈色純正。是清代瓷器中的精品。明 宣德 青花海水龍紋高足碗
陳設品
高18厘米、口徑15.7厘米
、足徑7.8厘米碗撇口
,深腹,豐底,高足中空外撇。通體青花紋飾,內(nèi)口沿繪海水紋,碗心為團龍紋,外口沿下青花橫書“宣德年制”四字楷書款,外壁繪波浪濤天的海水之上飛奔的行龍龍紋是明清官窯瓷器典型裝飾紋樣之一,形態(tài)多樣
,有云龍紋、穿花龍、趕珠龍、蓮池龍、海水龍紋等。明初朝廷曾下令景德鎮(zhèn)御窯廠燒造帶有龍鳳紋樣的瓷器,并禁止民窯燒制。此器形制別致,秀美典雅
,青花色澤濃重艷麗,繪制精湛,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為明宣德官窯的典型器,除繪海水龍紋,尚有纏枝花卉作裝飾。宣德時期青花瓷以古樸典雅的造型
,晶瑩艷麗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紋飾而著稱于世,其燒造技術達到了中國青花瓷的巔峰。《景德鎮(zhèn)陶錄》評價宣窯瓷器有“諸料悉精
,青花最貴”之說,其藝術成就被稱為“開一代未有之奇”。清 乾隆青花加紫云龍紋瓶
高30.8厘米
,口徑8.7厘米,底徑10.9厘米
瓶為撇口
,束頸,鼓腹,腹下部漸收,圈足。外壁釉下青花繪如意紋、云紋及波濤海水紋明 李朝青花龍紋罐
高51.6厘米
罐直口
清 乾隆青花趕珠龍紋瓷碗
高9.7厘米,口徑13.2厘米
足徑5.5厘米
碗為撇口
清 康熙 斗彩云龍紋橢圓形缸
通高43.5厘米
,口徑61.2×46厘米,底徑47×29厘米
器呈橢圓形
,折沿清代康熙朝大件器物增多,器不因胎體厚重而變形
清 仿石釉堆貼螭龍紋瓶
陳設品
高37.3厘米 口徑5.4厘米 足徑11.9厘米
瓶直口
螭龍刻劃采用寫實手法,概括凝練
清乾隆皇帝嗜古成癡,瓷器除大量仿燒前朝名窯外
清 粉青釉描金暗花夔龍紋交泰瓶
陳設品
高12.7厘米 口徑5.8厘米 足徑6.3厘米
瓶口微撇
交泰瓶上、下兩部分鏤雕成回紋
清 松石綠地胭脂彩云龍紋螭耳扁瓶
陳設品
高19.3厘米 口徑6.6厘米 足徑6.4厘米
器通體呈扁圓形
清 粉彩鏤空云龍紋亭式香薰
陳設品
通高50厘米 底座17×17厘米
器仿銅質(zhì)香薰
香薰為陳設用品
,筒內(nèi)可放香料,香氣從筒壁孔中溢出,以凈化空氣。清代香薰多見玉質(zhì)、銅質(zhì),瓷質(zhì)少見。此器制作工藝復雜,集鏤空、堆貼、彩繪于一身,顯示出乾隆時期高超的燒瓷技藝,體現(xiàn)出唯美觀與實用的完美結(jié)合。清 青花胭脂紅彩云龍紋瓶
陳設品
高30.8厘米 口徑8.7厘米 足徑10.9厘米
瓶撇口,短頸
,豐肩胭脂紅彩為釉上彩
,清雍正十三年(1735)景德鎮(zhèn)御窯廠燒制成功,唐英《陶成紀事碑》稱為“新制西洋紫色”,其色彩鮮麗嬌嫩。青花胭脂紅彩裝飾,釉下青花繪紋樣,再釉上胭脂紅描彩,組成完整圖案。乾隆官窯有尊、瓶、罐、爐等器。此瓶端莊秀麗
,青花與胭脂彩搭配巧妙,繪制精細,紋飾布局嚴謹。清 釉里紅云龍紋玉壺春瓶
陳設品
高30.8厘米 口徑8.8厘米 足徑11.4厘米
瓶撇口,短頸
,溜肩,鼓腹,圈足。通體釉里紅裝飾,頸部為蕉葉紋,肩部為纏枝靈芝紋、如意云肩,腹部為云龍紋,脛部為蓮瓣紋,足墻為折枝花紋,外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玉壺春瓶為明
、清時期瓷器的典型造型,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記:“玉壺春口頗侈,項短腹大,足稍肥,亦雅制也清 青釉刻劃夔龍紋盤
陳設品
高10厘米 口徑48.6厘米 足徑24.5厘米
盤折沿
,弧壁,淺腹,廣底,圈足。盤心刻劃夔龍紋,外壁飾雙層蓮瓣紋,通體施以青釉,外底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此盤形制較大
,端莊規(guī)整,胎體輕薄,釉質(zhì)肥厚瑩潤,色澤清幽,夔龍隱現(xiàn),為雍正時期青釉瓷的典型器。明 五彩穿花龍紋蒜頭瓶
陳設品
高42.8厘米 口徑7.2厘米 足徑15.2厘米
瓶蒜頭式口,長頸
,垂圓腹,圈足。通體繪五彩紋飾,口沿繪忍冬紋并青花橫書“大明萬歷年制”六字楷書款,口部繪纏枝蓮紋,頸部繪古樹蒜頭瓶是秦漢時期典型的陶器造型,因瓶口似蒜頭形而得名
明 青花穿花龍紋帶蓋梅瓶
陳設品
高72.5厘米 口徑10厘米 足徑20.5厘米
瓶撇口
此器為1958年北京明十三陵的神宗朱翊鈞定陵出土
明 黃地綠彩云龍紋方斗杯
陳設品
高7.5厘米 口徑11.8厘米 足徑5.8厘米
器呈斗形,故稱方斗杯
嘉靖時期,黃釉綠彩器燒制較多
明 紅地黃彩云龍紋罐
陳設品
高11.5厘米 口徑7.7厘米 足徑8.2厘米
罐直口,豐肩
明嘉靖瓷器由于不能燒制釉里紅
,而大量以礬紅彩作裝飾。明代黃一正《事物紺珠》云:“嘉靖窯回青盛作,鮮紅土斷絕,燒法亦不如前,惟可燒礬紅色?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明 青花云龍紋高足杯
陳設品
高9.5厘米 口徑11.8厘米 足徑4.3厘米
杯撇口
高足杯因器下承以高足似把柄
,稱為“把杯”,又因執(zhí)于手中便于在馬上飲酒,又稱為“馬上杯”。瓷質(zhì)高足杯始見于隋唐時期,源于同時期的金銀制品,應是受到西亞文化的影響。元、明、清時期成為典型的器物之一,燒造品種多樣。此器為嘉靖官窯仿宣德青花之器,雖刻意模仿,但其繪制技法、紋飾和青花,有嘉靖青花瓷的顯著特征,與宣器不同。青花發(fā)色濃艷泛紫,所繪龍紋形體細弱,也無宣德龍紋體魄雄健,氣宇軒昂之勢。明 青花云龍紋盤
陳設品
高8.8厘米 口徑44.4厘米 足徑28.2厘米
盤敞口
,弧壁,平底,圈足。器青花紋飾,盤心和外壁繪云龍紋,云紋呈“壬”字形,外口沿下青花橫書“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楷書款。大盤是嘉靖官窯燒制的典型器物,有青花
、黃釉青花、五彩、孔雀綠釉、孔雀藍釉等品種明 黃地綠彩云龍紋盤
陳設品
高3.8厘米 口徑22.5厘米 足徑14.4厘米
盤敞口
,弧壁,廣底,圈足。器內(nèi)施白釉,外壁黃釉為地,刻云龍紋并填綠彩,外底青花雙圈內(nèi)書“正德年制”四字二行楷書款。低溫黃地綠彩瓷始創(chuàng)于明代永樂時期,宣德
、弘治、正德、嘉靖朝均有燒造,其制作工藝先在坯胎上刻劃紋樣,紋飾上填低溫鉛綠釉,隙地填低溫黃釉。正德黃釉綠彩瓷品種有盤、碗明 青花穿花龍紋盤
陳設品
高4.5厘米 口徑24.5厘米 足徑15厘米
盤撇口
“穿花龍”也稱為“花間龍”或“串花龍”
明 綠彩云龍紋盤
陳設品
高4.1厘米 口徑17.5厘米 足徑10.4厘米
盤撇口,弧壁
白釉綠彩器制作方法是先在坯胎上錐拱紋樣,然后在花紋以外的地子上施以透明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68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下一篇:
四大徽班進北京京劇開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