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79年前的今天,1742年1月14日,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去世。
哈雷
哈雷, 英國天文學家和數(shù)學家(1656.11.8⑴742.1.14)。1673年進牛津大學王后學院。1676年到南京大學西洋的圣赫勒納島測定南天恒星的方位,完成了載有341顆恒星精確位置的南天星表,記錄到1次水星凌日,還作過大量的鐘擺觀測 。1678年哈雷被選為皇家學會成員,并榮獲牛津大學碩士學位。1684年,他到劍橋向牛頓請教行星運動的力學解釋,在哈雷研究獲得進展的鼓舞下,牛頓擴大了他對天體力學的研究。
哈雷具有處理和歸算大量數(shù)據(jù)的才能,1686年,他公布了世界上第1部載有海洋盛行風散布的氣象圖,1693年,發(fā)布了布雷斯勞城的人口死亡率表,首次探討了死亡率和年齡的關系,1701年,他根據(jù)航海羅盤記錄,出版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地磁圖,1704年,他提升為牛津大學幾何學教授。1705年,哈雷出版了《彗星天文學論說》,書中論述了1337⑴698年出現(xiàn)的24顆彗星的運行軌道,他指出,出現(xiàn)在1531、1607和1682年的3顆彗星多是同1顆彗星的3次回歸,并預言它將于1758年重新出現(xiàn),這個預言被證實了,這顆彗星也得到了名字-哈雷彗星。1716年他設計了觀測金星凌日的新方法,希望通過這類觀測能精確測定太陽視差并由此推算出日地距離,1718年,哈雷發(fā)表了認明恒星有空間運動的資料。1720年繼任為第2任格林威治天文臺臺長。
在1682年8月,天空中出現(xiàn)了1顆用肉眼可見的亮彗星,它的后面拖著1條清晰可見、彎彎的尾巴。這顆彗星的出現(xiàn)引發(fā)了幾近所有天文學家們的關注。當時,年僅26歲的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對這顆彗星尤其感興趣。他仔細觀測、記錄了彗星的位置和它在星空中的逐日變化。經過一段時期的視察,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顆彗星好像不是初次光臨地球的新客,而是似曾相識的老朋友?;畹哪莻€時期,還沒有人意想到彗星會定期回到太陽附近。自從哈雷產生了這個大膽的動機后,便懷著極大的興趣,全身心腸投入到對彗星的觀測和研究中去了。在通過大量的觀測、研究和計算后他大膽地預言,1682年出現(xiàn)的那顆彗星,將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次回歸。
哈雷作出這個預言時已近50歲了,而他的預言是不是正確,還需等待50年的時間。他意想到自己沒法親眼看見這顆彗星的再次回歸,因而,他以種幽默而又帶點遺憾的口吻說:如果彗星根據(jù)我的預言確切在1758年回來了,公平的后人大概不會謝絕承認這是由一位英國人首先發(fā)現(xiàn)的。
在哈雷去世10多年后,1758年底,這顆第1個被預報回歸的彗星被一位業(yè)余天文學家觀測到了,它準時地回到了太陽附近。哈雷在18世紀初的預言,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時間終究得到了證實。后人為了記念他,把這顆彗星命名為哈雷彗星。其實在歷史上從公元前240年起的每次回歸我國都有所記載,最早的1次多是周武王伐紂之年,即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每隔大約76年都會按時回歸。在哈雷彗星回歸時,可以對它進行大量的觀測研究。哈雷彗星的最近1次回歸是1986年,中國和各國一樣對它進行了大量的觀測,發(fā)現(xiàn)了斷尾現(xiàn)象。它的再次回歸要等到2061年左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69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