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和陶淵明對酒,只怕也不盡興,將軍寂寞古無人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幾!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厥捉小⒃骑w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辛棄疾《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初衣解詞:晚春時節(jié),清明過后,別有一種美,為傷春之人所忽略,那就是鋪天蓋地的青翠。
花雖然謝了,但是各種嫩綠的樹芽和芳草蓬勃生長,帶著青嫩氣。比如劉禹錫的“楊柳青青江草齊”,一個齊字,點出了春深草茂,卻又不是茂密的野蠻生長,這即是晚春。
在迎送完2月的花事之后,萬紫千紅被各種清新深淺的綠色所替代,海棠是暗綠,楊柳是青綠,梅葉是青綠,樟樹是嫩黃,松樹是明青,茶樹是嬌葉,如何不是春?是青青子衿,正正青春。
而綠潤青新,最直接的效果就是青山變得格外蒼翠,水色變得格外碧綠。
“春江水沉沉,上有雙竹林,竹林壞水色,郎亦壞人心?!澳谴航G,是竹林染就,那蕩漾春心,是郎意青青。晚春之美,美在了,浩瀚的層次,不同的綠。但這種綠色不欺人,給人振奮,也給人安慰。
所以踏青最美的季節(jié),二月看繁花,三月看山水。而山水之麗,又少有人寫的情生意動。但是辛棄疾是個例外。
1198年,58歲的辛棄疾和年輕時候相比,的確是老了。21歲的他在金國的土地上,奮起反抗,率領義軍歸宋,譜寫了少年俠士熱血愛國的篇章。在南宋的30多年里,辛棄疾認清了自己被閑置的命運,但是一腔英雄氣并未消磨,化為了豪放詞。就是非常難得的。
58歲的辛棄疾,依然在憂心國事,主張抗金,但是朝廷無他的用武之地,知己零落,生涯寂寞。在新居亭云堂,看見了湖光山色,這青山綠水,既激發(fā)了他,也安撫了他。寫就了傳世名詞。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幾!”
我現在已經老了,惆悵這一生,朋友都漸漸的淪落凋零,沒有多少了。
“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p>
雖然白發(fā)三千丈是一個虛寫,源于李白的浪漫“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钡枪湃说念^發(fā)可修不剪,這是中國古文明的一個傳承。所以58歲的辛棄疾,如果不掉發(fā)的話,頭發(fā)應該是垂發(fā)齊腰。能夠隨時看見自己的白發(fā),不借助鏡子,也算是一種悲催。所謂自古英雄美人,不愿人間見白頭。
辛棄疾的牢騷話發(fā)自肺腑,是苦悶是自嘲。如今已經,白發(fā)垂垂,也笑過了世間萬事,那種笑不是快樂,冷笑。問自己這世上有什么能夠令自己歡喜?
警句來了“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p>
可以說一般的詩人詞人,是沒有如此的轉折的魄力的。開篇看起來消沉,卻原來是為此時的心情和麗景做鋪墊,英雄雖老,氣息完足,且萬分瀟灑,豪氣自信十足。
”我見青山多嫵媚“,剛才我已經說了青山綠水不欺人,只有天地間如玉的光澤,而晚春此時的春山,千般綠,萬種風煙,是辛棄疾敢用嫵媚大氣來談,這是仙人俯瞰之筆。
“料青山見我亦如是?!斑@是何等自信與寂寞,又是何等狂放與融合。只有真正的有山的大氣,才能對山如鏡。寫點,辛棄疾不被重用也在情理之中,此等平視山水,平視王侯的魄力和氣息,讓小家子氣的南宋朝廷,忌憚多于信任吧。瀟灑驚艷盡在此句!
“情與貌,略相似?!敝挥行翖壖仓雷约菏侵邑憪蹏?,愛著大宋的青山綠水,魂魄與在,但這樣的氣量和心懷,又有誰是他的知音?
“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滋味?”
想陶淵明當時寫田園的時候,也是這樣的感覺吧。那些求取功名利祿,在酒宴上沉醉的人,怎么會知道這樣對山飲酒的真諦?
實際上辛棄疾也是無可奈何,其實他的人生境界是遠超于陶淵明的,辛棄疾他不是一個隱士,他是一個將軍。只是將軍無用武之地,被迫將自己沉醉在田園里,詩詞中,歌詠里。實際這詩詞里的豪放雄氣,是陶淵明所沒有的。他糅合了李白和屈原狂放,但顯然,辛棄疾雖然沒有他們廣袤瑰麗,但更加現實銳氣。
”回首叫云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p>
這是英雄的寂寞,只能在歷史中尋找慰藉和安慰。而誠如初衣所言,陶淵明又真的是他知己么?辛棄疾和陶淵明對酒,只怕也不盡興,將軍寂寞古無人。
辛棄疾有“詞中之龍”之稱,這個半路寫詩詞的將軍,居然詞中龍吟虎嘯,成為豪放派的大家。但是設若他襟懷全開,我可以說歷史沒有如果,他是可以做帝王的人。而且是那種會做的,有內容的。
那么我們該學習辛棄疾哪些呢?
第一是愛國。能夠一生從頭到尾的愛國,不是裝的,不是為道義,不是為虛名,只是因為發(fā)自內心的熱愛,愛得純粹,古往今來,能夠像辛棄疾這樣的,不少,但也不多。
第二是自信。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辛棄疾不是青蔥少年,他說的青山之美,是魂魄之美,氣象萬千。一個58歲的古代的不受重用的官員,無論仕途在外多么坎坷,但心中有自信和信念,白發(fā)雖長,仍舊不遜巍巍之青山,這是值得當代人學習的。
至少你的五六十歲,在外界的磨礪和打壓下,有如此的發(fā)自肺腑的浪漫和自信嗎?
所以踏青不止是要流連花事,更要欣賞好山好水,開闊胸襟。如果你有辛棄疾這樣的自信,我恭喜你一生都會過的非常有厚度和質量。
當然幾百年后有一個女子,熱愛這首詩,將名字起做柳如是。但到底欠缺的是辛棄疾的那種淋漓瀟灑,模仿是容易的,超越是不可能的。
初衣勝雪為了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73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蘇軍最終解除了列寧格勒之圍
下一篇: 三權分立學說的奠基人孟德斯鳩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