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碓鐭ㄓ诿鞒莻€怎么樣的存在?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當(dāng)一個國家走到盡頭時,就如同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身體的各種病癥都會表現(xiàn)出來,就比如大明王朝,當(dāng)這個龐大的帝國即將崩塌時,不僅天災(zāi)不斷,而且內(nèi)有李自成和張獻忠兩支起義軍,外有后金虎視眈眈,整個國家處于內(nèi)憂外患之中。
當(dāng)然,如果能有“良醫(yī)”,這個老人的生命還能夠延續(xù)一段時間,若是碰到“庸醫(yī)”,恐怕反而會加速死亡,那么袁崇煥之于大明王朝,乃是“良醫(yī)”還是“庸醫(yī)”呢?
從古至今,這個問題爭議不斷,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先來看看袁崇煥的背景
袁崇煥是萬歷四十七年的進士,考中進士時已經(jīng)35歲了,雖說他是文官出身,但他志向卻不在此,他向往沙場金戈鐵馬的生活。
所以閑暇之際經(jīng)常會翻閱一些兵書,碰到退伍的老兵就會與其談?wù)撨吶膽?zhàn)況,這就是袁崇煥所有的軍事背景。
嚴格來說,這根本稱不上什么軍事背景,他本質(zhì)上還是一名書生,只是看了幾本兵書,咨詢了幾個老兵,甚至都沒有親身去前線考察就覺得自己能夠行軍打仗了,但他實在“膽大包天”,敢在皇帝面前夸夸其談。
據(jù)《明史》記載:天啟二年,袁崇煥前往京城覲見明熹宗朱由校,適逢廣寧淪陷,袁崇煥當(dāng)即上言“只要兵馬錢糧足夠,我一人即可鎮(zhèn)守山海關(guān)”。
一個敢說,一個敢信,看袁崇煥如此自信,朱由校破格提拔他為兵備僉事,讓他督軍關(guān)外。
最輝煌的兩大戰(zhàn)役
看完袁崇煥的軍事背景,我們再來看看他一生最出彩的兩次戰(zhàn)役:寧遠大捷、寧錦大捷。
寧遠之戰(zhàn)爆發(fā)于天啟六年,當(dāng)時袁崇煥的恩師受魏忠賢誣陷,被罷職免官,努爾哈赤以為有機可趁,便親率大軍進攻寧遠,經(jīng)略高第已將錦州軍民撤入關(guān)內(nèi)并擁重兵于山海關(guān),不去救援寧遠。
如此情況之下,袁崇煥死守寧遠,并用西洋巨炮打傷努爾哈赤,后金因而撤軍,此為寧遠大捷。
天啟六年,袁崇煥升任遼東巡撫,同年八月,努爾哈赤病死,皇太極繼位,袁崇煥主張與皇太極議和,而此時皇太極關(guān)注的重點在朝鮮和毛文龍身上,所以便同意議和。
天啟七年,皇太極打下朝鮮后立即撕毀協(xié)議,圍攻錦州,此時的袁崇煥還鎮(zhèn)守在寧遠,并未第一時間增援錦州,直到皇太極分兵寧遠,他才“重視起來”。
歷經(jīng)一月,皇太極始終未能攻下寧遠和錦州,反而損兵折將,無奈之下只能撤軍,此乃“寧錦大捷”。
慘遭凌遲
據(jù)《明實錄》記載,崇禎二年十一月,后金主皇太極舉兵數(shù)十萬分別進入龍井關(guān)、大安口,不久遵化、三屯營相繼淪陷,后金大軍直逼京師,袁崇煥親率大軍回援,以火炮轟擊金營,后金大軍死傷慘重,皇太極下令撤軍,京師得以保全。
戰(zhàn)后,袁崇煥被崇禎帝下令處死,罪名有兩條:勾結(jié)后金,擅殺毛文龍。
其實崇禎也是被氣壞了,當(dāng)初起用袁崇煥時他夸下海口要“五年平遼”,崇禎為此舉全國之力大力支持,到頭來不僅沒能平遼,還被后金大軍打到了京城,正所謂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那毛文龍又是何人呢?
毛文龍也是明末將領(lǐng),天啟六年被加封為平遼總兵,手握尚方寶劍,鎮(zhèn)守皮島,因為“天高皇帝遠”且手握重兵,慢慢在皮島建立了自己的“小朝廷”,他與時任薊遼督師的袁崇煥不合,于崇禎二年被袁崇煥設(shè)計殺害。
毛文龍雖不聽袁崇煥號令,但其水師是明朝主要的海上防線,曾多次打退后金大軍,因而被皇太極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為了拔掉“這根刺”,皇太極不惜與袁崇煥議和。
所以,袁崇煥殺毛文龍實在有失妥當(dāng)。
小結(jié):
縱觀袁崇煥一生,身為讀書人卻擔(dān)起征戰(zhàn)沙場,保家衛(wèi)國的職責(zé),其愛國之心值得我們敬佩,但其并非行伍出身,軍事能力確實有所欠缺,雖然取得了“寧遠、寧錦”兩次大捷。
但都是被動防御,于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而言無太多值得夸耀之處,且能夠擊退后金大軍主要得益于城堅炮利,而這主要是孫承宗的功勞。
至于崇禎處死袁崇煥的兩大罪狀,私通后金乃是站不住腳的,至于擅殺毛文龍確實很不應(yīng)該,而且袁崇煥此人最好夸夸其談,時常口出狂言,在任時多與下屬不和,這一切都說明袁崇煥不是將才,但他愛國之心是值得肯定的。
歷史評價 “只認定‘不怕死、不愛錢’與‘曾經(jīng)打過’十個字耳。強敵壓境,人方疾呼而望援,而崇煥為關(guān)門必不可發(fā)一援寧之兵,法置之死地而后生。亦但是置將與卒耳。而崇煥置母妻子百口於軍中。紙上甲兵,禁中頗牧人,可自命也。而實從矢石鋒刃中,住奴而遏奴者,其膽氣較練,而伎倆較實?!保ā冻绲潓嶄洝肪戆耍?“遼左發(fā)難,各城望風(fēng)奔潰。八年來賊始一挫,乃知中國有人矣。蓋緣道臣袁崇煥平日之恩威,有以懾之維之也。不然,何寧遠獨無奪門之叛民,內(nèi)應(yīng)之奸細乎?本官智勇兼全,宜優(yōu)其職級,一切關(guān)外事權(quán),悉以為之。而該道員缺,則聽崇煥自擇以代?!保ā睹黛渥趯嶄洝肪砹耍?“初,虜勢張甚。人心惶駭欲遁。自崇煥堅拒,氣始振。關(guān)外九城得屹然拱護山?!倏h(袁崇煥)之于東陲,亦勛勞多矣!初,經(jīng)略高第議棄寧前錦右。果如其說,則遼西將非國之有也。賴藤縣力持,成寧遠之功,士氣少奮。”(《國榷》) “柳河敗績,士卒西奔。崇煥狂呼邀截,使各還守信地。關(guān)外城堡幸爾得存。至于寧遠解圍,誓眾效死。金啟倧一炮打壞虜營一角,虜乃旋退,危城得全。崇煥雖死于法,不可頓沒其功也?!保ㄍ踉跁x《三朝遼事實錄》卷十五,天啟六年正月) “(袁)軍門領(lǐng)諸將及一萬四千兵……由間路馳進北京,與賊對陣于皇城齊化門。賊直到沙窩門。袁軍門、祖總兵等,自午至酉,鏖戰(zhàn)十?dāng)?shù)合,至于中箭,幸而得捷,賊退兵三十里。賊之得不攻陷京城者,蓋因兩將力戰(zhàn)之功也。”(朝鮮《仁祖實錄》卷二十二) “自遼事者,所用人鮮有勝任者。當(dāng)時所望成功者,惟熊廷弼、袁崇煥、孫承宗……而崇煥先置于極刑,妻子流數(shù)千里,刑浮于罪,冤哉!”(《明季北略》二十四) “我大清舉兵,所向無不摧破,諸將罔敢議戰(zhàn)守。議戰(zhàn)守,自崇煥始?!猿鐭ㄋ?,邊事益無人,明亡征決矣?!保ā睹魇贰ぴ鐭▊鳌罚?“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憫惻?!保ā肚甯咦趯嶄洝罚?“若夫以一身之言動、進退、生死,關(guān)系國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 。有之,則袁督師其人也?!?(梁啟超《袁督師傳》) 感謝您對本團隊的支持 我比較傾向于明朝那些事兒所說的評價一個人要看他在一些關(guān)鍵性事件上采取的行動。 對于袁崇煥,第一是,努爾哈赤是死在他手上的。這點幾乎被大家所公認。 都是經(jīng)過一些佐證來旁敲側(cè)擊,沒有直接性的證明。 第二是,皇太極打到北京城的時候,袁崇煥是千里迢迢趕回北京城來保衛(wèi)京師的。 即使是在被崇禎關(guān)到牢里,關(guān)寧鐵騎的祖大壽(或是另一將領(lǐng))逃跑的時候, 袁崇煥從牢里出來,勸說他返回保衛(wèi)北京城。 不過我們也不妨討論下,權(quán)當(dāng)茶后閑話 第一是,袁崇煥殺掉了毛文龍。 毛文龍當(dāng)時起的作用是很大的,他的地盤應(yīng)該相當(dāng)于敵后根據(jù)地的樣子。 毛死后,清軍南下再無后顧之憂。 對于這點,按照當(dāng)時觀點看,毛的確有要殺頭地理由。明朝時候是由文官來節(jié)制武館的。 但殺掉后弊大于利。有這點看,袁崇煥至少不算是一個名將。 第二是,明朝的時候袁崇煥被凌遲,但是為他平反的卻是清朝的乾隆年前。 乾隆也許是想推出這個人,說崇禎皇帝自毀長城,證明清朝得天下的正統(tǒng)性。 但是我想,袁崇煥的實際作用應(yīng)該是沒有這么大的。 個人認為,袁崇煥運氣有(打死努爾哈赤),忠君報國有, 不過,明朝時候的以文制武的政策,以及其后期糜爛的財政狀況+天災(zāi)人禍, 決定了明末期是不會出現(xiàn)精兵名將的。 袁崇煥不是一個能決定明朝氣運的人。 個人推薦看一下 明朝的那些事,里面對袁崇煥的看法比較客觀。
否定袁崇煥 歷史上的二流角色
至于袁崇煥,作者當(dāng)年明月更是直接指出,這個所謂的民族英雄,在歷史上不過是個二流角色。
關(guān)于其死因,更是與我們之前知道的歷史大不一樣:一場與他無關(guān)的爭權(quán)奪利,把他送上了死刑臺。
除了崇禎帝和袁崇煥,當(dāng)年明月還講述了明末版的“薛仁貴”、“曹操”和“劉備”,以及引發(fā)大明動亂的取名為“逼上路”、“鞋底光”、“一塊云”,甚至“三只手”等起義軍的故事。
? ? ? ? ? 目前比較權(quán)威的評價就是袁崇煥是一個愛國英雄,而不是一個賣國賊。關(guān)于袁崇煥功罪的爭論,從明清時期一直延續(xù)至今,現(xiàn)在依然存在著爭論不休的“挺袁”和“倒袁”兩派。 ? ? ?倒袁派以草根為主,多是依據(jù)各種史料證據(jù)中袁崇煥寡謀、損兵、丟糧、不救、議和、獻媚、暮氣、資敵、斬帥、縱敵、敗陣、茍且等劣跡對其提出質(zhì)疑。
? ? 挺袁派中不乏名人,如康有為、梁啟超、金庸、閻崇年等,挺袁派則多以《明史》為依托,其中最為犀利的就是“反間計”和“冤殺”。
挺袁派部分言論摘錄:
努爾哈赤:“朕用兵以來,未有抗顏行者。袁崇煥何人,乃能爾耶!”
楊惟和:“十余年奴氛孔熾,士卒畏敵,不畏將帥。袁崇煥一振起之,而將士始用其命,軍民始安其生,天下壯之,真今之方叔也 ”
余大成:“力捍危疆,而身死門滅,其得罪大略相似。但武穆有子霖、孫珂,能白其冤。而督師竟允絕,圣世誰復(fù)為《金陀粹編》者?可嘆也!”
王在晉:“毛文龍徑襲遼陽,旋兵相應(yīng),寧錦之圍解,文龍與有力焉。此出于崇煥之自陳,劇稱其牽制之功,則文龍何可殺耶?文龍殺而虜直犯京城,明知而故悖之,崇煥之禍,其真自取耳!”
唐甄:“當(dāng)是之時,非無賢才也,袁崇煥以間誅,孫傳庭以迫敗,盧象升以嫉喪其功。此三人者,皆良將,國之寶也,不得盡其才而枉陷于死,使當(dāng)日者有一張居正為之相,則間必不行,師出有時,嫉無所施,各盡其才,而明之天下猶可不至于亡?!?/p>
談遷:“初,虜勢張甚。人心惶駭欲遁。自崇煥堅拒,氣始振?!薄疤倏h(袁崇煥)之于東陲,亦勛勞多矣!初,經(jīng)略高第議棄寧前錦右。果如其說,則遼西將非國之有也。賴藤縣力持,成寧遠之功,士氣少奮?!?/p>
計六奇:“自遼事者,所用人鮮有勝任者。當(dāng)時所望成功者,惟熊廷弼、袁崇煥、孫承宗?!?/p>
朱舜水:“奴虜種類,原自不蕃。先年李寧遠以奴隸兒子畜之,玩之掌股,使其長養(yǎng)內(nèi)地,知我虛實情形;又加以龍虎將軍名號,使得控崇別部,狡焉啟疆,失于防御,遂滅北關(guān)、白羊骨諸種,益致彼猖。又賊臣楊鎬、袁崇煥前后賣國,繼喪遼陽、廣寧,滋蔓難圖;然猶二十年蹂躪,三韓、燕云屹然無恙。即曾兩入朔易山東,未敢公然盤踞。祗因流寇攻陷京城,慘殺文武。吳三桂愚呆豎子,失于較計,欲報家仇,勾引入寇;逆虜遂令三桂為導(dǎo),乘機掩襲北京?!?/p>
夏允彝:“自有遼事,所用人,鮮能有勝任者。當(dāng)時所望成功,惟熊廷弼、袁崇煥、孫承宗為庶幾;而武臣如劉綎、杜松、滿桂、祖大壽、吳三桂,其最著也?!?/p>
張廷玉:“崇煥智雖疏,差有膽略,莊烈帝又以讒間誅之?!?/p>
乾隆帝:“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憫惻?!?/p>
汪榮寶:“明自用兵以來,督師者如熊廷弼、袁崇煥、孫承宗輩,皆以蓋世之才,能稱其職;而諸將委身許國,效死不屈者亦前后相望。”
韓文舉:“以叔季衰亡之國,攖犬羊暴起之眾,自有歷史以來,未有能取勝者,能取勝自督師始。且不徒取勝而已,實足制敵死命而無難,是中經(jīng)營慘淡,殆非尋常英雄所能勝任。夫知敵所長而避之,偵敵所短而乘之,難矣;然猶非至難也。大敗之后,人無固志,胡塵乍起,望風(fēng)而逃,于此而欲振作士氣,俾將卒去其畏敵之心,起其滅敵之望,寧非難中之至難者哉?以此而論督師,殆天人不可及歟!”
康有為:“若吾粵袁督師之喪于讒間也,天下震動,鬼神號泣,明社遂屋,余禍烈烈,波蕩至今。嗚呼,天下才臣名將多矣,讒死亦至伙,而惻惻于人心,震惕于敵國,非止以一身之生死系一姓之存亡,實以一身之生命關(guān)中國之全局,則豈惟杜郵、鐘室、涼風(fēng)、金牌之凄感也?!偃糸g不行而能盡其才,明或不亡?!?/p>
梁啟超:“使督師以前而有督師其人者,則滿洲軍將不能越遼河一步,使督師以后而能有督師其人者,則滿洲軍猶不能越榆關(guān)一步,故袁督師一日不去,則滿洲萬不能得志于中國,后金軍之處心積慮,以謀督師宜也。而獨怪乎明之朝廷自壞長城,為敵復(fù)仇,以快群小一日之意見,而與之俱盡,古今冤獄雖多,語其關(guān)系之重大,殆未有袁督師若者也?!薄叭舴蛞砸簧碇詣?、進退、生死,關(guān)系國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則袁督師其人也?!?/p>
蕭一山:“熊廷弼、袁崇煥、孫承宗,皆以蓋世之才,治遼事而有余,然或內(nèi)毀于閹黨,外罹于反間,不終其位?!?/p>
李濟深:“論明清間事者,僉以為督師不死,滿清不能入主中原?!?/p>
孟森:“庶知三百年公論不定,一翻明末人當(dāng)時之記載,愈墜云霧中。論史者將謂今日之人不應(yīng)妄斷古人之獄,惟有求之故紙,憑耳目所及者之言以為信。豈知明季之事,惟耳目相及之人,恩怨是非尤為糾葛?!?/p>
閻崇年
〇“袁崇煥的死是一場悲劇。從哲理來說,生死是一個大關(guān)節(jié),也是一個大境界。岳飛如此,文天祥如此,于謙如此,袁崇煥也如此。袁崇煥之死,喚起萬千人奮起,笑灑碧血振乾坤。如魯迅所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p>
〇“袁崇煥是一位歷史人物,有其歷史的、社會的、民族的與性格的局限性,也有其軍事失誤和舉措失當(dāng)之處,且成為他罹禍的‘口實’。然而,瑕不掩瑜。袁崇煥作為明代杰出的軍事家和著名的愛國英雄而永垂史冊,萬古流芳。”
〇“崇禎三年(1630年),袁崇煥因閹孽誣陷、后金設(shè)間、崇禎昏庸而被含冤磔死。崇禎帝在自毀長城。”
金庸
〇袁崇煥真像是一個古希臘的悲劇英雄,他有巨大的勇氣,和敵人作戰(zhàn)的勇氣,道德上的勇氣。他沖天的干勁,執(zhí)拗的蠻勁,剛烈的狠勁,在當(dāng)時猥瑣萎靡的明末朝廷中,加倍的顯得突出。
〇努爾哈赤與袁崇煥正面交鋒之時,滿清的兵勢正處于巔峰狀態(tài),而明朝的政治與軍事也正處于腐敗絕頂?shù)臓顟B(tài)。以這樣一個文弱書生,在這樣不利的局面之下,而去和一個縱橫無敵的大英雄對抗,居然把努爾哈赤打死了,打三場大戰(zhàn),勝了三場,袁崇煥的英雄氣概,在整個人類歷史中都是十分罕有的。
〇希臘史詩《伊里亞特》記述赫克托和亞契力斯繞城大戰(zhàn)這一段中,描寫眾天神拿了天平來秤這兩個英雄的命運,小時候我讀到赫克托這一端沉了下去,天神們決定他必須戰(zhàn)敗而死,感到非常難過,“那不公平!那不公平!”過了許多歲月,當(dāng)我讀到滿清的皇太極怎樣設(shè)反間計、崇禎和他的大臣們怎樣商量要不要殺死袁崇煥,同樣有劇烈的凄愴之感。
相關(guān)爭議
? ? ? 袁崇煥的事跡、評論幾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正如孟森在《明本兵梁廷棟請斬袁崇煥原疏附跋》中提及,明末時期歷史記載十分混亂,即使是與其耳目相關(guān)的人,其恩怨糾葛也尤其復(fù)雜。其中,主要爭議的集中點是袁崇煥殺死毛文龍、是否背叛明朝政府等。
被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學(xué)者之一的朱舜水參加過“反清復(fù)明”的活動,在他的著作《朱舜水集》里,將袁崇煥稱為“賣國賊”, 明末將領(lǐng)徐石麒也認為,袁崇煥表面上主戰(zhàn),而實際上是想主和,甚至以擒殺毛文龍的方式取信于清廷。清朝學(xué)士張廷玉在撰寫《明史》時認為袁崇煥殺毛文龍是“妄殺”,計六奇在《明季北略》里認為袁崇煥雖然死的冤,但是他列十二條罪狀殺毛文龍,如同秦檜以十二道金牌殺岳飛一樣。
? ? ? 清乾隆皇帝覺得袁崇煥的死值得憐憫,民國初年,梁啟超在《袁崇煥傳》中對袁崇煥大加贊賞,認為他是能影響國家安危、民族興亡的人。1952年,北京市進行大規(guī)模的改造城市建設(shè)時,葉恭綽等聯(lián)名上毛澤東,請求保護袁墓,毛澤東在回復(fù)中稱袁崇煥為“明末愛國領(lǐng)袖”。
? ? ? ?袁崇煥因為行事作風(fēng)的問題,曾經(jīng)讓器重他的孫承宗大為震怒, 擒殺毛文龍也是袁崇煥擅自主張。他的同事王在晉認為袁崇煥雖然死于國法,但是他的功勞不可淹沒, 但同時,他也認為袁崇煥的死是自取滅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7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