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山色之間,初晴后雨之際
【誦讀】
誦讀專家:方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指導
【書寫】
書寫專家:吳行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講解】
講解專家:酈波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飲湖上初晴后雨》講解
專家 | 酈波(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蘇軾的名作《飲湖上初晴后雨》
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是怎樣的
剛好從一場小病中康復,在湖上共飲美酒
這首詩寫于蘇軾在杭州為官期間
熙寧六年,也就是公元1073年的初春
水光瀲滟晴方好
瀲滟和空蒙描繪出了水光和山色的流動變幻
這首詩的前兩句是對晴雨兩種不同風光的描寫?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盀囦佟笔切稳菟ㄊ幯臉幼?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而“空蒙”則是形容細雨迷蒙的樣子,西湖是三面環(huán)山的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以人喻物,這是一種比較獨特的比喻方式
西湖就好比古代著名的美女西施那樣
,無論是淡妝還是濃抹都是那么的美麗。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比喻。善用比喻是蘇軾詩歌的一個重要特點。這個比喻的精彩我們可以通過這樣幾個層次來加以體會。首先,我們來看比喻本身,它是以人喻物,這是一種比較獨特的比喻方式,古人在打比方的時候,往往是以物來喻人的,而蘇軾這兩句詩卻不同,是以人來比喻物,把西湖比作西施——也就是西子,這確實是比較新奇的一種聯想方式。其次
,我們再來看這個比喻的效果,由于是用人來比喻物的,所以在藝術效果上也帶來了獨特之處。人們使用比喻這種修辭方式,目的是使所描寫的對象變得更加形象可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坝盐骱任髯印?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卻恰好相反,它是把實體的事物比喻成一個較為抽象的對象這個比喻的巧妙還不止于此
,我們還可以再往深一個層次看,關于西施,我們都知道一個東施效顰的故事。蘇軾的比喻其實就化用了這個典故,既然常態(tài)、病態(tài)都是美的,那么無論淡妝還是濃妝自然都是恰到好處的。這一點不正是吻合了西湖晴雨皆宜的特點嗎?通過這幾個層次的解讀,我們現在對這個比喻應該有了更深入的體會了。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74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巴勒斯坦首次選舉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