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于謙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于謙,他是明朝的大清官。在國家危難時,以一己之力挽救,黎明百姓感激他,文武百官佩服他,就連皇帝明代宗,也事事讓他拿主意。這樣一個人人愛戴的忠臣,為何在明英宗篡位時,沒有阻止呢?事實的真相很殘忍。
先說說明英宗和明代宗的關系,他們兩人是兄弟,一樣當過皇帝。于謙侍奉的第一個皇帝是明英宗朱祁鎮(zhèn),朱祁鎮(zhèn)在位時,重用太監(jiān)王振,導致朝廷烏煙瘴氣。當時蒙古族侵犯明朝國土,朱祁鎮(zhèn)受到太監(jiān)的慫恿親征,結果在土木堡被俘虜了。消息一傳到京城,很多官員和貴族想要逃命,被于謙成功制止,下令逃跑者應當斬首?;实郾环?,太子年幼,為了保住明朝江山,于謙上書請孫太后立朱祁鈺為皇帝,也就是明代宗。
經過土木堡一戰(zhàn),明朝國庫空虛,精銳的騎兵也在土木堡失陷,只剩下不到十萬的老弱殘兵,朝廷上下完全沒有信心抵抗蒙古大軍。這時候,于謙站了出來,他提議全國各省起兵,準備充足的糧食,馬上奔赴順天府,支援京城。
最值得一提就是京師保衛(wèi)戰(zhàn),當時,蒙古軍挾持明英宗攻打京城,于謙親自督戰(zhàn)。這一戰(zhàn)關系到國家興亡,他下令若有將士或士兵臨陣逃脫,直接殺無赦。將士們聽到后,知道沒有了退路,果斷和敵人死戰(zhàn)到底,最后取得勝利,保住了北京城。在這場京師保衛(wèi)戰(zhàn)中,于謙成為當之無愧的頭號功臣。
蒙古軍戰(zhàn)敗后撤退到了塞外,之后也有過大大小小的戰(zhàn)斗,在于謙的指導下,明朝軍隊都取得了勝利。蒙古族這邊,常年打仗失敗,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經濟出現(xiàn)了衰退。沒有辦法,只好無條件放了朱祁鎮(zhèn),再次成為明朝的附屬國。
明英宗回到京城以后,不僅皇位沒了,還遭到明代宗的軟禁。對于這一切,于謙看在眼里,卻無可奈何。在別人看來,皇帝防止太上皇篡位,將他軟禁是情理之中的事,于謙不阻止可以理解,畢竟“清官難斷家務事”。可是在后來,明英宗發(fā)動“奪門之變”,篡奪當今皇帝的位置,于謙也沒有阻止,這就讓人想不通了。
據(jù)史書記載,明代宗重病當晚,孫太后和太上皇一黨發(fā)動“奪門之變”,于謙為了大明王朝,為了天下太平,聽任明英宗的復辟政變,選擇了按兵不動,還犧牲了自己。根據(jù)于謙的作風,會覺得很荒謬,可是仔細一想,他真的是一個忠心的臣子。
一般情況來說,皇位是由先皇傳給太子,由于特殊情況,明代宗的皇位是孫太后詔書所立。如今孫太后站在明英宗那一邊,也就是說,既然可以扶他上位,也能廢掉他皇位的合法性,按照君臣之道,這是“合理”的。
明代宗當時已經奄奄一息,而且沒有子嗣。如果于謙出來阻止這場政變,明英宗將成為罪人,他的后代也都是罪人之子,全部要殺頭,后果就是皇室一脈再也沒有繼承人?;饰缓罄^無人,只能從其他藩王選舉,藩王誰也不服誰,必然會導致國家大亂。那一晚,于謙什么都沒做。
明英宗成功后,以“復辟出師有名”為由,命人把于謙送上斷頭臺。于謙在崇文門外,這座他曾經誓死保衛(wèi)的城池面前,得到了最后的結局,斬立決?!胺酃撬樯砣慌拢羟灏自谌碎g”,于謙也如同他千古絕句一般,高風亮節(jié),名流千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7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