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心”語出《淮南子·泰族訓(xùn)》:“學(xué)者必須澄心清意,才能明于天人之分”。
南唐先主李升最先在自己的御書房用它做堂號,叫“澄心堂”。南唐后主李煜即位后,因為這里環(huán)境幽靜,就沿用了這個堂號,并當成自己的書房。他還把徽州和宣州地區(qū)兩地紙工按照他的心意,造出的一種細薄光滑又堅韌的紙叫“澄心堂紙”。李煜對這種紙非常喜歡,甚至到了“非澄心堂紙不書”的地步。但“澄心堂”和“澄心堂紙”并沒有給李后主帶來好運,而是見證了南唐在李后主的手里混沒了。
綺春園里也有一個澄心堂,位于綺春園西路南湖島上,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在乾隆年間就已存在,當時叫“竹園”。
嘉慶中后期,對這里進行了大規(guī)模修繕,并取名為“誠心堂”,后因嫌其太俗而改名“澄心”。正殿就坐落在南湖島上偏南的位置,坐北朝南,為兩卷五間大殿。殿內(nèi)裝修十分豪華,設(shè)有寶座床。嘉慶皇帝在描寫澄心堂詩中云:“放棹南湖度水關(guān),書堂四面碧漪環(huán)。霞光燦爛輝高宇,鑒影微茫印遠山?!?這日記式的詩歌中記錄了,比較愜意的環(huán)境,所建造的園林景觀效果,使人性情舒暢,忘卻了外界的紛擾。
澄心堂東西各建有大殿七間,俗稱“西室”“東室”。西室外檐下懸掛“垂虹榭”匾,東室外檐下懸掛“綺旭車”匾。澄心堂北建有東、西配殿各五間,是庫房與值房。澄心堂東北小島上是三開間敞廳“湛清軒”。澄心堂島北岸與其隔湖相望建有坐北朝南五間兩卷殿,名曰“云漪館”,而澄心堂西南對岸則是“凌虛亭”,外檐懸嘉慶御書“凌虛亭”匾。
澄心堂本島西北有三孔石橋通向西堤,橋外有三間值房,北為水關(guān),水關(guān)東西分別石刻匾曰“別有洞天”和“武陵佳境”。本島東南有三曲板橋通出,橋東為曲尺形值房六間,皆面寬3.2米,進深3.84米。
嘉慶當政后期,已注意到時局的不穩(wěn)定,并著手整頓內(nèi)政,打出了“咸與維新”的旗號,詔罷貢獻,黜奢崇儉,還要求地方官員對民隱民情“纖悉無隱”,據(jù)實陳報。嘉慶希望能從根本上扭轉(zhuǎn)清朝政局的頹敗,但沒有想到父親給自己挖的坑太大了,國內(nèi)階級矛盾尖銳,農(nóng)民起義如火如荼。
為什么說“澄心堂”背后總有一段不可言說的痛呢?是因為“澄心堂”是南唐后主李煜的書房,在這里,他珍愛的“澄心堂紙”寫出了千古傳唱的《虞美人》,但“澄心堂”記錄和“澄心堂紙”記下更多的是南唐的滅亡。嘉慶帝在自己最后的5年時間里,以《澄心堂》為題寫下了23首御詩,可見他對這里的喜愛,雖也在整頓內(nèi)政,傾力企圖維護清王朝的穩(wěn)定鞏固,然而不可逆轉(zhuǎn)的歷史發(fā)展趨勢,使清王朝的敗落,嘉慶末年已完全表面化,并從此日漸走向衰亡。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77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日本幕府將軍德川秀忠逝世
下一篇: 中國劇院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