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為何不傳位給才德兼優(yōu)的“鬼子六”?接下來小編帶你詳細了解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公元1850年,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結束了自己勤奮節(jié)儉而又平庸軟弱的一生。作為古代中國最后一位皇帝,他無疑是稱職的。繼位之后,躬行節(jié)儉、整頓吏治、嚴禁鴉片,在“守成之君”的道路上全力奔跑。然而作為近代中國的第一位皇帝,他又是失職的。歷史已經(jīng)將中國推到了風口浪尖,面對風起云涌的國內外形勢,大清這艘破敗不堪的巨輪,再也無法憑借龐大的身軀嚇唬世界了。時代需要“開創(chuàng)之君”而不是“守成之主”。一句話,古代中國的路,到頭了。近代中國的路,卻不知在何方。
作為跨越兩個時代,集興亡于一身的君主,歷史慷慨地給了他時間,也送了他希望。從1842年鴉片戰(zhàn)爭結束到1850年道光皇帝駕崩,他和他的王朝有整整八年的時間勵精圖治、洗刷國恥。但事實證明,他沒有把握住時間,也親手葬送了希望。這個希望,便是他的接班候選人——奕訢。
1833年1月11日,愛新覺羅?奕訢出生,四年之后即入上書房讀書,受到了極為嚴格而又特殊的封建教育,滿蒙漢三族語言、儒家經(jīng)典、武功騎射無一不通,無一不精。在16歲那年,奕訢奉皇命迎娶了熱河都統(tǒng)桂良之女為嫡福晉。
01
按照清朝傳統(tǒng),皇位傳給諸皇子中才德兼優(yōu)者。無論是條陳時政還是騎馬習武,比起他那平庸無能的哥哥奕詝,奕訢的資質和條件都取得了壓倒性的優(yōu)勢??删褪沁@么“一邊倒”的局勢,道光帝也犯了難。
第一,奕訢有才,奕詝有“德”,至少在道光帝看來是這樣的。關于奕訢之才,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已有了事實證明,此處不再贅言。關于奕詝之德,流傳最廣的恐怕是他那句“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干天和”了。其實這話我們也可以討論。故事情境是這樣的:一日,道光帝領諸皇子狩獵,奕詝故意一箭不發(fā),上問之,他才悠悠地說了那句話。于是道光大悅:“此真帝者之言!”立儲遂密定。
在我看來,此話真是漏洞百出。首先,奕詝這話,豈不是在變著法兒地指責他的祖輩和他的父親不仁德嗎?要知道,從清太祖開始,有哪一個皇帝騎馬射獵,不是滿載而歸?騎馬習武,那是大清的立國之本,所以道光帝才會領諸皇子狩獵。這話不但不會贏得好感,就是治他個不忠不孝之罪也不為過。其二,以奕詝一貫無能的表現(xiàn),說什么“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干天和”的話,完全就是在作秀嘛,江山社稷怎么可能會因一言而如此草率決定呢?
02
第二,奕訢明勢,奕詝明心。時代已經(jīng)將中國推到了風口浪尖,精明強干的奕訢也意識到了這點。面對風起云涌的國內外形勢,只有向西方列強學習,師夷長技以制夷,才能救大清。后續(xù)的洋務運動也證明了奕訢的治國思路與理政方針,所以才有了“鬼子六”的稱號。而改弦更張,恰恰是道光帝最不愿意看到的,否則他也不會在鴉片戰(zhàn)爭結束后,八年時間里趴著不動。
奕詝卻看懂了皇阿瑪?shù)男?。他知道他的皇阿瑪最需要的不是什么?jīng)天緯地之才,性能優(yōu)良之器,而是服從,堅決的服從,徹底的服從!他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堅定不移走“守成之主”道路的接班人,而不是撇開他另立山頭,去做“開創(chuàng)之君”的創(chuàng)業(yè)者!他需要將他的治國理念延續(xù)。因此,擺在道光帝面前的就不是什么世界潮流、浩浩蕩蕩,而是一己之私心,一家之私利。讓奕訢繼位,改革的風險太大,成本太高,相關利益集團勢必受損。反而老實巴交的奕詝,才不會改弦更張,才會沿著道光帝的既定戰(zhàn)略,毫不動搖地走下去。
03
第三、奕訢思痛,奕詝思舊。鴉片戰(zhàn)爭,大清喪師辱國、割地賠款,天朝上國的紙老虎架子被一個遠在十萬里之外的蕞爾小國無情捅破,這不能不讓道光帝悲憤交加、惱羞成怒。面對失敗,通常有兩種選擇,一是痛定思痛,直面失敗,尋找原因,全力追趕;二是痛定思舊,避而不談,自欺欺人,得過且過。很遺憾,道光帝選擇了后者。
因此我們可以想象,當奕訢痛定思痛之后,表現(xiàn)出對那些被道光帝斥為奇技淫巧之西洋器物的極大興趣時,就應該知道道光帝內心有多么厭惡了。而當奕詝痛定思舊之后,所展現(xiàn)的為人臣子的忠孝服從,道光帝內心又是何等愉悅了。
可道光帝畢竟是一個不甘于平庸,夢想有一番作為的皇帝。他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也十分注重內心的修養(yǎng)和體格的鍛煉。早在青年時期,也就是嘉慶十八年,發(fā)生林清之亂后,還是阿哥的道光帝表現(xiàn)得非常鎮(zhèn)靜,親自率領侍衛(wèi)進行抵抗,親手使用火槍擊斃暴徒。應該說,他還是有一定的志向和血性的。
04
繼位之后的道光帝,面對滿目瘡痍的清王朝,也做了很多工作,盡了很多努力。他躬行節(jié)儉,一天只做四樣菜,也很少穿新衣,龍袍磨破了打上補丁繼續(xù)穿。他整頓吏治,為防止貪污受賄,嚴格控制捐納制度,甚至于連自己的弟弟綿愷與太監(jiān)過從甚密,也毫不留情地將其革職查辦。他嚴禁鴉片,起用林則徐赴廣東掃除煙患,堅決維護國家利益與人民健康。
作為古代中國最后一位皇帝,道光帝無疑是稱職的。但是作為近代中國第一位皇帝,他又是失職的??缭搅藘蓚€時代,糾結是他最大的特點。在面對奕訢的有才、明勢與思痛和奕詝的有“德”、明心與思舊時,我們應當能夠明白道光帝內心是如何的糾結了。
在理智與情感的糾結中,道光帝的生命也快走到了盡頭。終于在公元1850年,他做出了一生最后一次糾結的決定,召十重臣公啟錦匣,內有御筆兩諭,一為“立皇四子奕詝為皇太子”,一為“封皇六子奕訢為親王”。就這樣古代中國結束了,近代中國開始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8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