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讀清人詞選,至吳藻篇
,一首詠紅詞,高度凝練概括描寫了寶黛愛情的成長、發(fā)展,直至毀滅的全過程,情深意濃,讓人感慨萬千。全詞如下:《乳燕飛》(讀紅樓夢)
欲補天何用
。盡銷魂、紅樓深處。翠圍香擁,騃女癡兒愁不醒,日日苦將情種。問誰個、是真情種。頑石有靈仙有恨,只蠶絲、燭淚三生共。勾卻了、太虛夢。喁喁話向蒼苔空。似依依
、玉釵頭上,桐花小鳳詞作情感抒發(fā)深沉濃烈
,初讀之下,感覺不過是對書中經(jīng)典情節(jié)的深情再現(xiàn)。“喁喁話向蒼苔空”
,寫的是第二十六回,黛玉至怡紅院,敲門被拒,不顧蒼苔露冷,悲悲戚戚獨自垂淚的情景;“黃土茜紗成語讖”,回顧的是第七十八回寶玉誄晴雯事;“何處吊、埋香故冢”,寫的是黛玉葬花。其實不然
。如果我們了解詞作者的生平遭際
讓我們來看一下詞作者的生平。
婚前:她是傅秋芳
吳藻
吳藻的父親是當時富甲一方的絲綢商,又對風雅之事特別感興趣
在吳藻的時代
自小便飽讀詩書
無奈在當時的小小仁和縣,似這般才貌雙全的高配男子
她的這段大齡剩女的婚配史,很自然讓我們聯(lián)想到《紅樓夢》里傅秋芳的遭遇:
只因那寶玉聞得傅試有個妹子
娘家夫家都是商人
婚后:她是名士
婚后不久,吳藻通過丈夫
此后不久,吳藻開始應邀參加杭州城的一些文人學士們舉辦的詩文酒會
為了更便于參加詩文聚會
有一次去風月樓喝花酒,一個林姓歌妓竟對她情有獨鐘
珊珊瑣骨
吳藻婚后十年的這段魏晉名士般率性放誕、徹底放飛自我的生活方式
,很容易讓我們想到《紅樓夢》第四十九回史湘云的那句名言: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風流”
,你們都是假清高,最可厭的。我們這會子腥膻大吃大嚼,回來卻是錦心繡口。再看前文所述史湘云的打扮:
只見他里頭穿著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鑲領袖秋香色盤金五色繡龍窄褃小袖掩衿銀鼠短襖
書中這個小子打扮、豪飲豪睡(醉臥芍藥裀)
吳藻的恩師陳文述評價她說
只是,這樣愜意的生活
,只維系了十年。十年后,丈夫一病而亡。余生:她是史湘云
中年喪夫的吳藻
,膝下亦無一男半女,她開始懷念起這個一輩子都不懂她,卻終其一生都敬她愛她護她的丈夫,這個背后深愛了她一生的男子。她平生第一次為他寫詞:
門外水粼粼
,春色三分已二分。舊雨不來同聽雨,黃昏,剪燭西窗少個人。小病自溫存,薄暮飛來一朵云。若問湖山消領未,琴樣樽,不上蘭舟只待君。原來
,一定要等到永遠失去了,她才知道生命里所有的美好
,她都已錯過,雖然她還只有三十二歲,卻已走到了人生的晚秋,從此她的生命里,再也沒有春天了。喪夫后的吳藻
,后來獨自一人,移居到人跡稀疏的南湖僻靜處,守著湖畔大片梅花林,靜靜讀著唐詩宋詞法華經(jīng),過著與世隔絕的隱居生活。在南湖幽居期間,她將自己的詞作一一整理出來
,編成了兩本集子,一是《花簾詞》,收集的是她三十歲以前的詞作;一是《香南雪北詞》,在道光二十四年刊成,匯入了她三十歲以后的作品因了這兩本詞集的刊行
中年喪夫
襁褓中,父母嘆雙亡
若沒有這如花容顏
三十多年漫長凄涼的孤苦余生,她或許也會在無數(shù)個午夜夢回的秋雨之夜
一卷《離騷》一卷經(jīng)
清咸豐十一年
張應昌《煙波漁唱》集中有一首《南歌子》
有人猜測
(咸豐)十一年冬十二月
年老體衰、避亂山中
那一年她六十四歲。自三十二歲中年喪夫后
吳藻
她是佳人,她是才女
注: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
作者:午夢堂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81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好萊塢成為世界電影中心
下一篇:
南極洲被發(fā)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