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旅游時受到儒生的譏諷,談笑間寫下一詩,成為千年以來罵人之絕唱
李白不但為人放蕩不羈、不拘小節(jié),就連他的詩歌也都是自由奔放,充滿幻想。因此世人多將他歸類于浪漫主義。
但是,李白的一生也是命運多舛,縱使才高八斗,學(xué)富五車,仍舊還是遭到了一些人鄙視和不齒,還曾公然遭受過文人的白眼和嘲諷。
譏諷李白的這類人叫做“魯儒”,說起“魯儒”的由來,有一個十分有趣的歷史典故。當年漢高祖劉邦擊敗項羽,創(chuàng)立大漢王朝之初。
齊地一個叫叔孫通的人敏銳的察覺到,自己光宗耀祖的時機到了,他來到孔子的故鄉(xiāng)魯?shù)?,想要招攬一大批有真才實學(xué)、資歷深厚的儒生,與自己一道為新朝制定國禮。
但是,魯?shù)氐娜迳鷧s對叔孫通十分反感和不屑,他們認為,國家剛剛結(jié)束戰(zhàn)亂不久,許多的死者的尸體還暴露在荒野之上,這個時候就要搞禮儀,確實為人所厭惡,你自可享受劉邦施舍給你的高官厚祿,但請不要來敗壞我們的名節(jié)。
對此,叔孫通只能無奈聳肩,并苦笑道:“你們這群酸儒,實在不知變通”。事后,叔孫通憑借著自己的堅強的意志和努力,還是成功的制定出了一套相對完善的禮儀制度,以至于劉邦都感嘆:“是叔孫通讓我明白了,當皇帝原來是如此的氣派!”
從此以后,人們就將儒生一分為二了,一部分是魯?shù)貫榇淼?,稱作為“魯儒”,寓指頑固守舊,不知變通;另一部分則是叔孫通為代表的齊儒,特指與時俱進,注重經(jīng)世致用的文人。
李白一生最大的嗜好就是旅游,一次在山東游覽名山的時候,就被魯?shù)氐娜迳靶玩覒?,魯生以孔子故地名門正統(tǒng)自居,看不上只會詩詞歌賦嘩眾取寵的李白。
平白無故遭此奚落的李白,自然不會善罷甘休,為了反擊“魯儒”的群嘲,李白談笑之間便寫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詞”,這首詩的名字叫做《嘲魯儒》:
魯叟談五經(jīng),白發(fā)死章句。問以經(jīng)濟策,茫如墜煙霧。足著遠游履,首戴方山巾。緩步從直道,未行先起塵。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孫通,與我本殊倫。時事且未達,歸耕汶水濱。
大意是:魯儒們只會尋章摘句,即使皓首窮經(jīng),依舊還是一事無成,一到坐而論道便夸夸其談,談到經(jīng)世致用就如同墜入煙霧之中,百無一策,令世人所不齒。
就連秦朝的宰相李斯也不待見你們這些魯儒,你們本就不是叔孫通,和我李白更不是一類人,與其嘲笑與我,還不如回到汶水河邊安安心心耕種。
李白三言兩語便將“魯儒”夜郎自大的丑態(tài)描述的一覽無余,痛罵的淋漓盡致,雖然能夠飽讀四書五經(jīng),卻無一計能保國安民,這樣的“魯儒”于國于家又有何用呢?
細想李白這首詩堪稱是文人“罵街”的巔峰之作,也是千百年來令世人津津樂道的文人罵人的經(jīng)典之作。同尋常百姓家那句“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有異曲同工之妙。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82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中國衛(wèi)生部提出適當克制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