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邦昌的死為什么是千古奇冤,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歷史上的張邦昌進士出身,做過少宰,在金人進攻汴梁時封為割地使與金人談判,后被立為大楚皇帝。金人走后,張邦昌把政權(quán)交于趙構(gòu),封王,后被貶,最后被賜死。他的一生,為君忠心過,做皇帝風光過,無可奈何過,為國家交出政權(quán)痛哭請罪過,被賜死自縊而亡。
金人進攻汴梁時,宋欽宗貿(mào)然求和,任命張邦昌為割地使前往談判。后汴梁被攻破,北宋滅亡,張邦昌登上帝位,有人就覺得是張邦昌聯(lián)合金人賣國,以謀得皇位。事實上,張邦昌是被金人逼迫上位。那時金人知其知名度,威脅他若不上位將讓汴京城血流成河。張邦昌無奈登上帝位。張邦昌在登位這段時間,一度想自殺,后被旁人勸住。后張邦昌把玉璽交予趙構(gòu),想讓趙構(gòu)領(lǐng)導國家。之后趙構(gòu)將其賜死,可能與此有關(guān)。畢竟趙構(gòu)的皇位表面上是從張邦昌處得來,名不正言不順。
趙構(gòu)稱帝后,張邦昌封王。李綱等人奏了一本,稱張邦昌僭迸不道。張邦昌的丑事被人揭發(fā),生活作風問題被人檢舉。趙構(gòu)為了樹立南宋朝廷的威信,將張邦昌以私幸宮人的名義賜死。最后,張邦昌自縊而亡。張邦昌在登位后處處小心,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張邦昌被趙構(gòu)賜死,也是意料中的事情,他當過皇帝,到底是個威脅。
張邦昌之死冤不冤?冤,千古奇冤。歷史上為什么把張邦昌定義為叛賊呢,不外乎是他做過幾天偽楚皇帝。乍一想,一個臣子連皇帝都敢做,如此大逆不道,還有怎么事情不敢做的?可是實際上,這個皇帝并不是張邦昌自己想做的,他也是被逼無奈。
歷史上稱張邦昌主張求和,是金人的內(nèi)應。當金人進攻汴梁時,張邦昌打開城門讓金人順利入內(nèi),導致北宋滅亡。事實上呢,那時金國進攻汴梁勢如破竹,宋欽宗早已嚇破了膽,根本沒有預估兩方能力就貿(mào)然求和。張邦昌被任命為割地使,與趙構(gòu)一同前去談判割地事宜。
而后北宋滅亡,張邦昌被立為大楚皇帝。有人會覺得是因為張邦昌與金人內(nèi)應,以此得到了事先商量好的皇位。事實上呢,當被選為皇帝的候選人,張邦昌是拒絕的。后來即使張邦昌當了皇帝,他也沒有自稱“朕”,說明他從心里是不想到當這個皇帝的。他不在皇帝辦公的地方辦公,禁止官員行跪拜禮,與官員商量國家大事時自稱“予”,他所下發(fā)的指令也不是圣旨。這些都反映了張邦昌是把自己放在和朝廷官員同個級別上處理政事的。
在金兵走后,張邦昌把玉璽給了趙構(gòu),這唯一的皇族。他認為,趙構(gòu)當了皇帝,能比自己更好的治理國家,穩(wěn)定戰(zhàn)局,做出利國利民的事情。
要說中國的歷史上冤死的人,那著實不少。畢竟朝代更替,政權(quán)更迭,總得有人做替死鬼吧。但是冤死的皇帝,那可真的是少見了,這個皇帝就是張邦昌。張邦昌總共做皇帝也就大約三十天,并且即便在他做皇帝的這三十幾天里,他都不敢稱呼自己為皇帝,最后更是自盡而亡。這樣窩囊的皇帝也真的是少見了。
史書上說張邦昌是宋朝的大叛徒,是奸臣,是小人。估計張邦昌要是在天有靈,一定劈死這個造謠的!要知道當時的張邦昌根本就不想當皇帝,他是被逼著做皇帝的。那個時候宋朝被金朝控制,國家動亂,誰想做個傀儡皇帝??!指不定哪一天金人就要了他的小命。
當年金朝攻打宋朝,宋朝軟弱無能,想要和金朝和談。于是就派遣了康王前去和金軍商談,順便讓當時的宰相張邦昌也一同前去。萬沒想到,兩個人前腳走進了金朝的大軍里,后腳宋欽宗就對放松了警惕的金軍大舉進攻??上н@次突襲失敗了,要不然宋朝也不會滅亡了。其實宋欽宗也算是個好皇帝了,但是他爹宋徽宗那真的是不爭氣啊。老子的鍋,只能讓兒子背了。因為這次突襲,宋朝徹底惹怒了金朝,很快在金軍的進攻下,宋朝滅亡了。并且還擄走了宋欽宗和宋徽宗父子倆,以及數(shù)百名皇室成員。
金朝的軍隊總不能一直留在宋朝這里,他們總得班師回朝。但是金朝的人非常的貪婪,他們想讓宋朝每年給他們上貢。于是就把關(guān)押在軍營里的張邦昌抓來,立他為帝,讓他做一個服從于金朝的傀儡皇帝。張邦昌當時就明確的拒絕了,但是迫于金軍的施壓,同時也因為金軍威脅他不做皇帝,就屠殺城中所有的百姓。張邦昌只能硬著頭皮接下了這催命的差事。
張邦昌這個人非常的膽小,哪怕他做了皇帝,他也不敢稱呼自己為皇帝。甚至私底下都不敢讓大臣跪拜他,他始終認為自己不過是一個臣子,從不敢想自己是皇帝。甚至在金軍離開了宋朝后,他立刻將皇位還給了趙家人??墒勤w家人對張邦昌那是恨之入骨,即便張邦昌是被逼著做皇帝的,趙家人也不打算放過他??低醯腔蟾傻牡谝患?,就是下旨讓張邦昌自盡。 此刻的張邦昌已經(jīng)退位了,他又怎么斗得過趙家人了?可憐他一番好心,最后卻成了自己的催命符。甚至在他死后都被誣陷為奸臣,小人。這真的是千古奇冤了。
導語
張邦昌是北宋末年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在金國入侵的時候,他當時出任宰相。本來他是北宋主和派的重要人物,可惜遭到主戰(zhàn)派的指責,被迫出使金營去和金國人打交道,在北宋滅亡了之后,金國打算扶持一個傀儡政權(quán),而與金國人比較熟悉的張邦昌不幸被選上,當了傀儡政權(quán)的皇帝。而南宋建立之后,鑒于張邦昌此前曾經(jīng)做過偽政權(quán)的皇帝,屬于大逆不道的行為,所以最后被迫自盡,不過,比較詭異的是,張邦昌被處死的公開罪名卻不是賣國之類的,而是以私通宋帝嬪妃的罪名,這和當時的時局有很大的關(guān)系。至于張邦昌為什么會死,和當時的黨爭也有很大的關(guān)系,不過北宋的黨爭雖然厲害,但是很少會殺死這么高級別的官員,張邦昌可謂是生不逢時,碰到了北宋末年這個大亂局,再加上北宋的一系列失誤,造成了張邦昌的悲劇。
張邦昌位極人臣,可惜生不逢時
北宋當時處于兩難局面,無論有沒有聯(lián)金抗遼,都難逃一劫
說起張邦昌的悲劇,不得不說北宋末年聯(lián)金滅遼的事情,就是遼國統(tǒng)治的女真族強大起來了,聯(lián)絡(luò)宋朝消滅遼國,而宋朝一直想奪回幽云十六州,就答應了。后來的歷史大家都知道了,北宋軍隊的戰(zhàn)斗力實在太弱,即使是窮途末路的遼國,都能夠把北宋軍隊打得落花流水。北宋軍隊如此差的戰(zhàn)斗力,讓金國也感到非常的驚奇,進而根本就看不起北宋,金國滅亡了遼國之后,就對戰(zhàn)斗力相當差的北宋有了狼子野心。后來干脆找了一個小借口,直接出兵攻打北宋,一直殺到北宋的都城開封城下。
金軍狼子野心,妄圖侵占北宋的土地
從后來的歷史來看,北宋在南京抗遼中確實犯了戰(zhàn)略性的錯誤,但是這種情況也很難怪北宋的決策者。
首先他們并不知道自己的軍隊戰(zhàn)斗力會那么弱,在遼國和金國面前完全就是不堪一擊。 其次,北宋一直認為北方的形勢嚴峻,是因為失去了幽云十六州,所以急切想奪回幽云十六州,現(xiàn)在碰到這么好的機會自然不愿意喪失。 北宋并不知道,金國事實上是比遼國更兇殘的敵人。 還有一點就是北宋即使不出兵,保持中立又能怎樣?因為金軍的戰(zhàn)斗力很強,沒有北宋的幫助,金兵依然能夠滅掉遼國,事實上在聯(lián)宋滅遼中,北宋基本上也沒有給金國出過多少力,遼國基本上是被金國所滅。而強大起來的金國在滅掉遼國之后恐怕也不會收手,因為宋朝所占據(jù)的土地在他們看來,實在是太好了,而宋朝軍隊戰(zhàn)斗力又奇弱無比,所以金國早晚會進攻北宋。從這點來講,北宋不管出不出兵,都避免不了被金國所侵略的局面。
大難來臨,宋徽宗退位南逃,讓時局變得更加混亂
當金國大軍兵臨開封城下的時候,宋徽宗就知道要遭了。宋徽宗在文學藝術(shù)上有非常深的造詣,所以一直縱情聲色,可謂是一個太平天子。但是他一直沒有碰到過這樣的危局,事實上,自從宋真宗之后,北宋的皇帝都沒有碰到過這種局面,所以面對這樣的亂局,宋徽宗也實在是束手無策。經(jīng)過簡單的分析之后,宋徽宗發(fā)現(xiàn)繼續(xù)呆在開封城,就有可能遭受滅頂之災,所以這個時候宋徽宗就想逃到南方去避災。
大家也許在影視劇中看到,當北方的游牧民族向南進攻的時候,滿朝的文武大臣加上皇帝,甚至都想向南遷都逃跑,只剩下個別的主戰(zhàn)派堅決要求抵抗。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么宋徽宗應該就可以順利的逃到南方去,甚至能夠很容易的把都城都遷到南方去,從而避免自己被金國人抓住的危險性,但真實的歷史顯然不是這樣的。
當金國打來的時候,宋徽宗想向南逃,但是手下的大臣都不同意,因為作為皇帝他可以逃到南方去,但是那些大臣能有多少跟隨皇帝安全逃到南方去就很難說了,說不定其中很多人都會被金國人抓住。而且當年遼國最為強盛的時候,也想向南侵略宋朝,但是卻無法打敗宋軍,不得不同宋真宗簽訂澶淵之盟。這一次金國雖然來勢洶洶,但是說不定我們努一把力堅守的話,也許能實現(xiàn)當年的奇跡,打退金國人,保住我們的國土。
當時開封是北宋最繁華的城市,最富有的地方,同時也是整個世界上最繁華的地方。朝中的文武百官,王公大臣在開封附近擁有不少的田產(chǎn),莊園等利益。要他們放棄這些,跟隨宋徽宗逃到南方去,他們可不愿意,所以在朝堂的時候,他們都異口同聲的主戰(zhàn)。也許有人會說,宋徽宗作為皇帝直接下令就行了,事實上是不可能的,如果沒有其他大臣的支持的話,宋徽宗一意孤行也很難逃走。因為大家都知道,皇帝如果跑到南方去了,宋朝的資源可能就會向南方轉(zhuǎn)移,其他地方的軍隊就不會來救開封了,開封到時就是孤城一座,只能夠被金國肆虐了,所以他們也不肯讓宋徽宗走,并且強烈要求宋徽宗堅持抗戰(zhàn)打退敵人。
宋徽宗傳位給宋欽宗,把爛攤子扔給他
宋徽宗最后沒有辦法,只好將皇帝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宋欽宗,因為大家不就是需要皇帝坐鎮(zhèn)在開封,從而確保開封不至于被金軍攻破,那么我就不做這個皇帝,讓太子來做這個皇帝,那么宋徽宗就能夠輕輕松松地向南方逃跑,從而避免金軍的鋒芒。在很多史書上甚至連續(xù)劇中說,宋欽宗是非常不情愿接這個皇位的,但在真正的歷史上,宋欽宗應該不是如此,他還是非常希望能夠提前接過皇位,因為世上任何一個太子都想能夠順利的接過皇位,甚至提前登上皇位,即使這些太子在嘴里說不愿意,并且希望父皇能夠繼續(xù)掌權(quán),但那都是表面之詞。當然宋欽宗上臺之后,確實面臨著金軍的威脅。
張邦昌作為宋徽宗的嫡系,不被宋欽宗待見,被發(fā)配到金營議和
宋欽宗上臺之后,所謂的一朝天子一朝臣,曾經(jīng)在宋欽宗一朝權(quán)傾朝野的蔡京童貫等人都遭到了貶斥,這就是所謂的六賊。當時由于金軍入侵,所以宋欽宗使用了主戰(zhàn)派李綱。而張邦昌,事實上和蔡京童貫那些人的關(guān)系也相當?shù)牟诲e,只不過沒有他們那么鋒芒畢露,所以暫時逃過一劫,沒有直接被清理掉。但這并不表明張邦昌就順利過關(guān)了,因為城外的金軍威脅還現(xiàn)實存在在那里。當時金國人在議和的時候,要求宋朝派一個宰相和一個親王過來,否則級別低了,金軍就認為宋朝的議和誠意不夠,同時級別太低了,也無法在一些重要的條款上做主拍板。
張邦昌被宋欽宗和主戰(zhàn)派排擠,前往金營議和
張邦昌既然作為那些人的黨羽,同時又因為是宋徽宗的親信,平時又是主和派,所以在關(guān)鍵的時刻被宋欽宗和李綱發(fā)配前往金營,這可謂是九死一生的任務(wù)。因為金軍的兇殘有目共睹,大家誰也不敢去金營那個龍?zhí)痘⒀?,宋欽宗和李綱既然想置張邦昌于死地,自然就派他去執(zhí)行這個危險的任務(wù)。于是倒霉的張邦昌和同樣倒霉的九皇子康王趙構(gòu)被派往金營議和,而作為議和大使,他們沒有任何權(quán)力,只能算是宋朝給金國的人質(zhì),而在議和期間,宋欽宗也不管他們的死活,還派兵對金國發(fā)動了一次襲擊,只不過沒有起到什么作用。
當時作為人質(zhì)的張邦昌和趙構(gòu)可被嚇壞了,他們以為這一次死定了,只不過金國人最后還是沒有殺他們,史書上說是因為趙構(gòu)表現(xiàn)的非常神勇,這恐怕是后來南宋的史書過于神話趙構(gòu)所致。不過不管怎么樣,最終張邦昌和趙構(gòu)逃過一劫,安全的回到了開封,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后福,這兩個人后來居然都當了皇帝。
金軍第一次入侵北宋,北方還有太原等重鎮(zhèn),牽制了一部分金軍的兵力,所以南侵的金軍并不是很多,并沒有把握能夠攻下北宋的京城,所以最后再敲詐了北宋一筆巨額財富之后就退軍了。在金軍退走之后,宋徽宗從南方回到了開封,而宋欽宗上臺之后,通過領(lǐng)導開封保衛(wèi)戰(zhàn),已經(jīng)掌握了權(quán)力,很快將回到開封的宋徽宗軟禁起來。
宋欽宗當上皇帝后,北宋的形勢依然非常嚴峻
因為宋欽宗非常害怕宋徽宗再次稱帝,宋徽宗作為之前的皇帝,如果在開封陷落之后,自己在外面再登基稱帝,誰也無法阻止,到時候宋欽宗自己就成了目標,吸引金人的火力,給宋徽宗做嫁衣了。因此宋欽宗就把宋徽宗一直軟禁在開封,不讓他有再次出逃的可能性,這也給后來金軍攻破開封之后,兩個皇帝都做了俘虜埋下了伏筆。
張邦昌因為和金人打過交道,被指派為偽政權(quán)的皇帝
太原作為北宋北方的重要屏障,一直被金軍圍攻,最終還是被金軍給攻下,而沒有了太原城的牽制,金軍再次大舉南下,而且這次的兵力比上次要多得多。上次只有一路到達開封,大約5萬人,開封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守住,而這一次兩路金軍全部到達,總兵力13萬。而北宋這一邊,最精銳的西軍精銳在解太原之圍損失慘重,雖然宋欽宗派趙構(gòu)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前去招各方勤王之師,但是根本就沒有多少來的。而且來的都是烏合之眾,根本不敢靠近開封,有一些軍隊一靠近開封就被金軍給消滅了,最后開封城還是被金軍給攻陷,北宋就此滅亡。
北宋滅亡,兩個皇帝被俘
金軍攻下開封之后,并沒有打算直接占領(lǐng)北宋的領(lǐng)土,而是準備扶持一個傀儡政權(quán),但是當時的情況下,誰也不敢去當傀儡政權(quán)的首腦。拋開民族大義不說,此時北宋只是開封被占,在其他地方還有相當?shù)膶嵙?,假如當了這個傀儡政權(quán)的首腦,金軍一走自己就可能被清算,所以誰也不敢出這個頭。金軍一時之間找不到自己出頭的人,就干脆把張邦昌弄出來,因為張邦昌之前曾經(jīng)出使過金營,和金國的一些人還算比較熟,當然張邦昌本身也是宰相之一,在北宋的地位也足夠高。
張邦昌也是倒霉,之前因為作為主和派又不是宋欽宗的人,被趕到金營那個九死一生的地方去議和,好歹脫險回來,誰知道還沒完,這下子又要當做傀儡政權(quán)的首腦。張邦昌自然知道這個位置不好坐,所以不停的推辭,甚至以自殺來堅拒,金國人惱火了,說如果張邦昌不做這個皇帝的話,他們就要屠城。而其他很多大臣也勸張邦昌為了全城的百姓,還是從了金人,最后張邦昌沒有辦法,只好勉為其難當上了金國人所立的這個傀儡政權(quán)的皇帝,也就是大楚政權(quán)的皇帝。
張邦昌小心謹慎,不敢以皇帝自居,并很快讓位于趙構(gòu)
張邦昌由于和金人比較熟悉,被指定為偽政權(quán)的皇帝,但他小心謹慎,不敢以皇帝自居
事實上張邦昌坐上了這個皇位,基本上就注定了他悲慘的結(jié)局。當時張邦昌的命運可謂是相當?shù)臒o奈,因為他沒有什么選擇,要么當時就自盡,要么就當上皇帝,只不過當上皇帝,事實上也是一死,只不過晚死了一會兒而已。雖然張邦昌當上偽政權(quán)的皇帝確實是賣國,但是他當上皇帝也有無奈之舉,至少避免了開封被金國人屠殺。
張邦昌當這個皇帝的事實上非常的小心謹慎,一直沒敢把自己當做正式的皇帝,因為皇帝都是面南面南背北,而張邦昌一直是東面拱立。皇帝一般稱朕,張邦稱只稱予?;实郯l(fā)的叫詔書,而張邦稱是手書,并且張邦昌不在正殿辦公,不接受群臣的山呼萬歲,也不讓群臣稱自己是陛下,不設(shè)年號,不用天子禮儀,皇宮大內(nèi)都貼上?臣張邦昌謹封?的封條,總之一切都是不得已而為之。而且他以所謂的偽政權(quán)皇帝的名義,還給大宋的百姓和群臣爭取了不少的利益,他首先要求金國不要毀壞趙宋的皇陵,同時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還救了不少的北宋官員。
宋高宗趙構(gòu)很感激張邦昌,并不想殺張邦昌
不久在商丘的康王趙構(gòu)作為宋徽宗唯一幸存下來的皇子登基稱帝,張邦昌趕快派人將傳國玉璽送給趙構(gòu),并且請宋哲宗的元佑皇后暫時垂簾聽政,自己以太宰的身份退居資善堂。后來張邦昌又前往商丘見新皇帝趙構(gòu),并且伏地大哭請死。趙溝當時非常感動,封張邦昌為太保,奉國軍節(jié)度使,同安郡王。
趙構(gòu)當時和張邦昌的關(guān)系應該還算是不錯的,因為首先兩個人是同病相憐,在宋欽宗時代都受到別人排擠,共同出使金營去完成那個九死一生的任務(wù)。而后來趙構(gòu)登基稱帝,但從禮法上來講有很大的問題,因為宋欽宗并沒有傳位詔書給他,沒有法定的傳位流程,容易引起非議。而張邦昌將傳國玉璽還有其他御物送給趙構(gòu),事實上就是從禮法上鞏固了趙構(gòu)皇帝的身份,正是因為張邦昌對趙構(gòu)的上位有擁立之功,而且張邦昌當皇帝也確實有不得已的苦衷,所以趙構(gòu)當時對張邦昌的罪行也給予了寬恕。
主戰(zhàn)派和張邦昌有矛盾,死抓著張邦昌不放,張邦昌被賜死
主戰(zhàn)派首領(lǐng)李綱和張邦昌有矛盾,是賜死張邦昌的主要推手
但是當時主戰(zhàn)派李綱因為在之前就和張邦昌不和,兩人在朝堂上有很大的矛盾,所以李綱就堅決要求殺掉張邦昌,因為對于這樣的亂臣賊子如果都不殺的話,恐怕就無法進行與金軍的抗戰(zhàn)。趙構(gòu)沒有辦法,只好先將張邦昌貶往潭州,不過李綱等人還是不肯放過張邦昌,所以最后趙構(gòu)只好將張邦昌賜死。趙構(gòu)當時也處于一個兩難的境地,因為像張邦昌這樣當了偽皇帝的人都不處死的話,恐怕也沒法給自己的手下的臣子交代。但是當時像張邦昌這樣和金國有過合作的人很多,如果都處死的話,恐怕所有的人都會和金國去合作,不會再投靠他,而當時趙構(gòu)新登基不久,所擁有的實力還比較弱,還是希望能夠籠絡(luò)各方人才來為他服務(wù)。
不過對于賜死張邦昌的罪名,趙構(gòu)他們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因為當時南宋剛剛建立起來,非常的弱小,根本不敢得罪金國。而張邦昌又是金國扶持起來的人,和金國有很大關(guān)系,所以當時南宋甚至不敢以賣國的罪名來處死他。最后李綱他們想絞盡腦汁,最后弄出來一個私通宋帝嬪妃的罪名來賜死他,張邦昌最后在潭州城天寧寺的平楚樓上自縊而亡。
這個罪名恐怕有點莫名其妙,和岳飛的那個莫須有的罪名很相似。趙構(gòu)殺岳飛就是因為岳飛的軍權(quán)太大,威脅到了趙構(gòu)的皇位,但是趙構(gòu)殺他偏偏又不說明白,以至于后人整出一個莫須有的詞語出來。同樣的,殺張邦昌就是因為張邦昌當了偽政權(quán)的皇帝,但是當時李綱他們也不敢明說,所以最后找出了這么一個莫名其妙的罪名。
至于張邦昌所謂的私通宋帝嬪妃,據(jù)一種說法是張邦昌當了偽政權(quán)的皇帝之后,金國人將宋徽宗的一些宮女嬪妃扔給張邦昌。不過張邦昌當這個皇帝本身都是迫不得已,當時甚至連皇帝名號都不敢有,一直惶惶不可終日,即使金國人真的將一些宋徽宗的后宮嬪妃給了張邦昌,張邦昌也不敢去碰她們。
宋徽宗將李春娘賜給張邦昌,結(jié)果成了張邦昌被賜死的罪名
至于另外一種說法,據(jù)說是宋徽宗的后宮嬪妃宮女非常的多,所以宋徽宗經(jīng)常將一些宮人賜給自己所寵愛的臣子,并曾經(jīng)將一個叫做李春燕的嬪妃賜給得寵的張邦昌,由于是皇帝所賜,張邦昌不敢怠慢,甚至將這個李春燕還立為自己的正室。到了張邦昌當上了所謂的皇帝之后,這個李春燕自然也就成了偽皇后,后來趙構(gòu)和李綱他們就以這個罪名賜死了張邦昌。
這個說法應該是是比較可信的,因為皇帝所賜,合理合法,張邦昌自然也就不用忌諱。而李綱他們絞盡腦汁,只不過是為了弄出來一個合理的可以賜死張邦昌的理由,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李春燕身份的特殊性,而他們正好可以拿這點來做文章。至于李春燕本來已經(jīng)由宋徽宗賜給張邦昌了,但是趙構(gòu)不認賬,這就是所謂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張邦昌被賜死,金軍大舉進攻南宋
賜死張邦昌也引發(fā)了一系列的問題,如同前面所說的,張邦昌是金國所立,而現(xiàn)在張邦昌被南宋給殺了,如果金國人什么也不干,任憑張邦昌被殺,那么其他那些投靠金國的人恐怕就更是不敢和金國合作了,所以金國經(jīng)過短暫的考慮之后,立刻發(fā)兵大舉進攻南宋,借的旗號就是為張邦昌報仇。趙構(gòu)和李綱他們弄出個莫須有的罪名賜死張邦昌,就是不想惹怒金國,但是最終金國還是被惹怒了。
后來金國又立了劉豫為偽齊國的皇帝。曾經(jīng)劉豫在不得志的時候,有人勸說他投降南宋,但是劉豫以張邦昌的遭遇為由拒絕了,后來劉豫一直在金國人手下做事,金國人雖然廢了他,但是他至少得以善終,比張邦昌要強了不少。
結(jié)語
張邦昌在北宋末年可謂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他能夠做到宰相,說明他本身的能力還是很強的,如果在太平盛世的話,他肯定能夠榮華富貴一生??上门龅搅吮彼文莻€末年的那個亂世,作為老皇帝的寵臣,他遭到新皇帝的排斥,而作為主和派,他就被主戰(zhàn)派排擠,九死一生跑到金營去議和,因為和金國人搞熟了,最后又被金國人指定為傀儡政權(quán)的皇帝,總之張邦昌在北宋末年的那個亂局中可謂是一直走在錯誤的道路上,最后還被莫名其妙的安上一個私通宋帝嬪妃的罪名給處死。至于他被安上私通宋帝嬪妃的罪名,也是因為當時南宋弱小,不敢過分得罪金國。要說張邦昌的所作所為,也不是為了自己,他當皇帝也是為了開封的百姓不被金軍屠殺,他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還是救了不少人,只不過他有了當皇帝的這個污名,主戰(zhàn)派也容不下他,說到底張邦昌就是北宋滅亡的一個替罪羊而已,只能是死路一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8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揭秘,在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想過逃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