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詩歌的兩座高峰,莫過于“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了。
但是,作為兩個才華橫溢的詩人,一“仙”一“圣”到底有何區(qū)別呢?為什么李白不能是“詩圣”,杜甫不能是“詩仙”呢?
這就涉及到“仙”與“圣”在文化領(lǐng)域里的具體內(nèi)涵差異了。
李白“詩仙”之名,來自于賀知章
說起這個賀知章,估計人們對他的印象也就是《詠柳》和《回鄉(xiāng)偶書》這樣兒時經(jīng)常誦讀的名作了,但對這個人具體情況并不是很了解。
賀知章和李白、杜甫一樣,也有一個稱號,叫做“詩狂”,因為他的作品沒有流傳太多,所以現(xiàn)代人能讀到他的作品也很少。
但是,他在當時可是威名赫赫的人物,甚至可以說是文壇執(zhí)牛耳者。
“吳中四士”、“飲中八仙”、“仙宗十友”等等稱號,和王維、張若虛、陳子昂、李白、孟浩然等等大家并列,賀知章也是這一個圈子里的人物,并且年歲還是較長的。
據(jù)《本事詩》記載,李白當時還是一個青年人,剛剛出道,從川蜀來到長安中原一帶。有人說是他去拜訪了一下詩壇前輩賀知章,也有說是賀知章聽說過李白之名,主動來探望他。
當時李白小有名氣,但絕對沒有像之后那么出名。
賀知章問他,有沒有近期創(chuàng)作的詩歌,想要欣賞一下,于是李白就把剛寫不久的《蜀道難》呈了上去。
賀知章讀罷之后,驚嘆異常,稱贊再四,稱李白為“謫仙”。
不論具體情況如何,這兩個人是坐在一起喝了一頓酒,還鬧出了一個“金龜換酒”的佳話。
一個名望卓著的詩壇前輩,和一個剛剛出道的文學青年坐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件引人關(guān)注的事,更別說還有這樣一個高評價,李白一下子天下聞名。
其實賀知章沒有說李白的詩歌風格如何有“仙氣”,只是認為他的才華只有仙人才有,既然在凡塵之中,那自然就是天上“謫仙”了。
“詩仙”這一稱呼本來是和作品風格無關(guān)的,只是稱贊李白的才華。
但是又因為李白的詩歌作品確實“俊逸瀟灑”、“汪洋恣意”,別人根本模仿不來,就像天上的仙人一樣,不可捉摸,只能膜拜。
所以,“詩仙”這一稱號也就名副其實了,并且從一句夸贊之語衍變成為了和作品風格息息相關(guān)的一個稱呼。
杜甫“詩圣”,這個“圣”字大有講究
在古代,“圣”這一稱呼是不會隨意冠名的,尤其是在正統(tǒng)文壇之上,在“言志載道”的詩文領(lǐng)域里,這是一種莫大的殊榮。
李白雖然名為“詩仙”,但畢竟離普通人太遠,影響有限,但杜甫的“詩圣”,就是在整個社會中有著極為崇高地位的象征。
古代有一種“圣人”情結(jié)。
在儒家成為正統(tǒng)之前,堯舜禹等上古賢君被稱為“圣人”,道家等學說更是直接認為圣人是參透了天地至理的存在。
這一傳統(tǒng)有一個說法,叫做:
圣人與天地合其德。
而儒家成為正統(tǒng)之后,“圣”這一稱呼更是和黎民蒼生聯(lián)系起來的,比如儒家有“五圣”:
至圣孔子;亞圣孟子;述圣子思;復圣顏回;宗圣曾子。
這個“圣”在儒家看來,是至高無上的稱謂,而杜甫被稱作“詩圣”。
杜甫“詩圣”的名頭不是唐朝就有的,但至少在中唐時期,杜甫和李白就已經(jīng)并稱了。
比如韓愈有《石鼓歌》:
少陵無人謫仙死,才薄將奈石鼓何。
杜甫“詩圣”這一稱呼的正式確立其實要在明代。
有一個叫做陳獻章的文人,是明代心學的奠基人,也是一位陪祀孔廟的大儒。
陳獻章在《隨筆》里寫過這樣一句話:
子美詩之圣,堯夫更別傳。后來操翰者,二妙少能兼。
自此之后,杜甫“詩圣”之名就正式確立了。
但需要清楚的是,雖然這一名號是后來確立的,但杜甫作為“詩圣”的實質(zhì)是一直存在的,這也和其詩歌風格特色有關(guān)。
杜甫的詩歌很少有快意的作品,即使是其早年所作也不像青年之語,“沉郁頓挫”是其公認的風格,這也與其心系天下蒼生的情懷有關(guān)。
即使是在戰(zhàn)亂四起、朝不保夕的關(guān)口,他依然保持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的憂慮在其詩歌里更是隨處可見。
杜甫作品的質(zhì)量雖然非常高,但不像李白那樣不可模仿,他只是將自己一腔熱血用詩歌表達出來而已,所以就給后世那些有著同樣理想的人一種思路,一種可能。不論兩者相隔多少年,都更能引起他們心理上的共鳴。
這和儒家思想對于底層社會的關(guān)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詩言志”的傳統(tǒng)在杜甫手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并且還是事關(guān)家國天下、黎民蒼生的遠大志向。
這樣的情懷是一種“圣人”情懷。
所以,杜甫的“詩圣”稱號并不是其作品質(zhì)量之高,也不是其寫作技巧之好,而是其詩歌中無時無刻不流露出的那種悲憫情懷,讓人感動,并且為之震撼。
杜甫不像李白那么瀟灑,他活得非常沉重。
有這樣一個說法,唐詩之中有兩對“李杜”,杜甫被稱為“老杜”,杜牧被稱為“小杜”,李商隱被稱為“小李”,那么為什么沒有“老李”呢?
有一個絕妙的回答:
因為杜甫未曾年輕,而李白從未老去。
從后世詩人的傾向來看,李白是“謫仙”,但距離人間太遠;而杜甫,真正擔得起“詩中圣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87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逝世
下一篇: 中央要求做好計劃生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