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桃花的季節(jié)。
盛放的桃花如云霞般明艷,占盡春光。
它是報春的使者,蘇軾有詩云“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它是春天最絢麗的色彩,就像王維所言“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它營造了人間仙境,正如李白所言“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它還是浪漫愛情的見證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為桃花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贊歌。
尤其是陶淵明的一篇《桃花源記》,更是讓其成為無數(shù)文人心中的一片樂土。
陶淵明的這篇文章可以說是人盡皆知,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唐朝的另一詩人,也曾寫下一首七言絕句,只有短短四句,卻堪比《桃花源記》。
這首詩后來還入選了《唐詩三百首》,作者是盛唐著名的書法家張旭。
《桃花溪》
唐·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眾所周知,唐朝有三絕,一是李白的詩歌,二是裴旻的劍舞,三就是張旭的草書。
唐朝有不少著名的書法家,例如顏真卿、柳公權(quán)、歐陽詢都是名垂千古的大家,可只有張旭能和李白相提并論,足見他在書法上的成就有多高了。
根據(jù)歷史記載,他的書法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狂”。
而他的狂在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就曾提及,“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
他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長大后通過舉薦步入仕途,曾先后擔任過縣尉、長史等官職,仕途一直不甚順暢。
當然,除了書法,他也留下了不少詩作,這首《桃花溪》就是他的代表作。
這首詩寫于天寶后期,當時的唐朝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由盛轉(zhuǎn)衰的信號。
他根據(jù)《桃花源記》的意境寫下了這首詩,隱隱傳達出一種避世的思想。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詩歌開頭從遠景寫起。
煙霧裊裊,籠罩著深山野谷。透過層層的云煙,仿佛可以看到一座飛橋橫架在山溪上。
在古老的石磯旁,停泊著一艘漁船。
它靜靜地浮在水面上,不知來自何方,又要去往何處。
舟中的漁翁戴著斗笠,執(zhí)著一根魚竿,靜靜垂釣。
詩人被這樣一種寧靜祥和的畫面所打動,似乎將這漁翁當成了當年那個武陵的漁人,忍不住和他打招呼。
這兩句由遠及近,不僅營造了一種朦朧神秘的環(huán)境,更是寫出了詩人對于桃花源的向往嗎否則就不會迫不及待地“問漁船”了。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這兩句承接“問漁船”,進一步突出了詩人對桃花源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兩岸的桃花灼灼盛開,芬芳的花瓣隨著流水飄然而去,這不就是《桃花源記》中所記載的桃花溪嗎?
那么桃源的洞口在清溪的哪個方向呢?
漁人沒有回答,留下了無窮的想象空間。
這首詩雖然篇幅很短,但是卻寫得十分巧妙。
不僅將桃花溪的幽美景色寫到了極致,更是將《桃花源記》的意境運用得出神入化。。
后來蘅塘退士在選編《唐詩三百首》詩,評價道“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記》”,這是對這首詩最大的肯定。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桃花源,可是古往今來又有多少人真正找到屬于自己的桃花源呢?
連桃花源的最初創(chuàng)造者陶淵明最后不也是“遂迷,不復得路”嗎?
其實,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云間呢?
注: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作者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87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法國探險家德拉完成橫渡大西洋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