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我一直在讀詩,讀畫中詩,讀詩的畫。
中國藝術(shù)講究氣韻生動,氣是宇宙間的生生之氣,韻是這生生之氣的表現(xiàn)形式,詩言志,通過文字傳達情感,是感的藝術(shù)。畫是見的藝術(shù),以畫見人,作畫作詩要有韻味,詩和畫表現(xiàn)的是獨具中國韻味的空間感。
詩人、畫家不是以眼去看世界,而是以心遨游在宇宙之中,”竹林七賢“嵇康言: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俯仰自得,俯看大地,仰觀天空,哪里有什么邊界,人與萬物融為一體,“游”才是正道,心是主體而非肉身,像現(xiàn)在這樣,哪怕只能呆在屋子里,也能像老子說的那樣:不出戶,知天下。
宋人李氏《瀟湘臥游圖》
一年四季都該是出游的季節(jié),大家在哀嘆錯過了生命中的一個春天,可是就算不是這種全世界性的特殊情況,誰又有條件能隨時隨地說走就走,李子柒的田園生活也要勞動、拍視頻、帶貨。說到底,詩在家里,遠方,還是遠方。如果每天能花一點時間來讀詩讀畫,讓古代大文豪們來做導游,帶你去黃山廬山峨眉山、神秘的陜北高原,無名的江南岸邊,讀著他們寫下的詩歌,目光追隨著他們的目光,心便舒暢了。花費低、極簡單、又極奢侈。
中國詩畫的空間感,在于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詩畫是時空之旅,自由自在。黃公望花了三年時間在走遍富春山,今人若有機會親自去到畫中的地方,如果也能在心中吟出一首詩,再回味畫中之境,那億萬年的宇宙山河啊,此刻與古人神游相約至此。
在宋代以前,作畫主要是宮廷畫師的責任,不但文以載道,畫也要載道,詩和畫還沒有同臺。盡管王羲之酒后吐真言: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依然是書法占了上風,顧愷之還是要畫教化女子的《女史箴圖》,吳道子畫佛像壁畫是討生活,好容易入了宮當了官卻“非詔不能畫”,痛苦不已。直到唐朝大詩人王維開啟了簡淡、平實又韻味無窮打動人心的詩歌之風,才將詩與畫拉成一對形影不離的伴侶。
李唐《坐石看云圖》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王維《終南別業(yè)》)“行”、“坐”兩個起始字把人物動作交代明白,合在一起就是一個連貫的空間,在山中行走,順著山間小河逆流而上,突然河水消失了,盡頭出現(xiàn)一片開闊之地,那就坐下看看云吧,非常適合入畫。王維就是這樣,事無巨細的把他所看所想用最簡單的技巧寫下來,待你進入到他的幻境中去后,才猛然反應過來,是啊,如果一直順著水走,水若窮盡了,不要慌,還可以抬頭望云啊。
每一條路,都是人生路,用時髦的語言來說,在哪跌倒了,就在哪躺一會吧。
宋人非常愛用唐詩作畫,特別是南宋,就像古人文章愛用典一樣,不用顯得沒文化。所以北宋畫特點是雄渾,南宋畫特點是詩意,幾乎每一幅畫都有一首詩相配,餃子就酒越就越有,把宋人的“矯情”勁兒拱到了最高峰。
左宋理宗書王維,右馬麟《坐看云起時》
當然他們也挑,唐人中王維詩最適合入畫,最不適合的是李白。詩仙的詩都在仙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李白的想象力堪比屈原,二人都悲壯,都自憐,也自戀。李白從頭到尾寫的是自己,人民群眾只能仰望,努力體會,試圖痛快一場。
梁愷《李白行吟圖》
王維被后人尊為”詩佛”,他本人是虔誠的佛教徒,所以他的詩中總帶有禪意,入口清淡回味無窮。我想他詩中處處為畫面著想,也是因為他本人擅畫。他說自己:“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保ㄍ蹙S《偶然作》)這有點像王菲說你可以說我歌唱不好,但不能說我麻將打不好一樣,王維對自己的畫非常有信心。
那首《終南別業(yè)》是他歷經(jīng)“黃獅舞”案被貶出京城、又經(jīng)安史之亂,腿腳慢了些被安祿山抓去做了個偽官,最終放棄官場和年輕時初入廟堂時意氣風發(fā)的斗志之后,在終南山買了宅子隱居時寫下的詩,一開頭便說: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王維特別喜歡用時間入詩,“中歲”至“晚年”,短短十個字,仿佛隨他過去了一輩子,水窮處是年輕時被貶被抓,云起時是隱居山中,“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币晃还賵鍪看蠓?,看盡人情冷暖,才能與林中偶遇的鄉(xiāng)人談笑,并且忘了歸期。他把一輩子濃縮在一次林中散步,也把一次林中散步一次談話的那個當下,當成了一輩子來珍惜紀念。
董其昌把王維奉為南宗畫祖師爺,其實最早將王維奉為繪畫之神的是蘇東坡:“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蘇東坡提出的文人畫觀念,要讓文人們畫出胸中丘壑,解放出來,不再只為應付皇帝宮廷,不再用眼睛畫畫,要用心去畫,作畫如作詩。
蘇軾還直接的說出了“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蘇軾《《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把王維始終不肯直白說出來的話說了出來,自然是最重要的,畫家不應該只注重描摹事物的形狀,要把自己的情感和境界都體現(xiàn)在畫中,“論畫與形似,見與兒童鄰?!?/strong>(蘇軾《《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詩畫徹底融合了。
他觀賞過王維隱居時的畫作《輞川圖》,兩人經(jīng)歷也有頗多相似,他懂王維,所以才能極其準確的抓住王維詩畫的精華。可惜《輞川圖》早已失傳了,流傳至今最忠實原版的是宋人郭忠恕的《臨王維輞川圖》,同時,王維一個每天這么多感慨的老頭,也為這幅畫寫了一個詩集《輞川集》,沒有去過陜西藍田的朋友,請隨大唐詩佛王維,游一游他的別墅:輞川別業(yè)。
王維的別墅可真大呀,依山而建,換現(xiàn)在可以申請一個5a級自然景區(qū)了。他將這片土地劃分為二十個景別,分別寫了詩畫了畫,我挑了幾處我最想去的,分享給大家。大圖放在最后,你們也可以仔細看看,挑個住處。
《文杏館》
文杏裁為梁,香茅結(jié)為宇。
不知棟里云,去作人間雨。
文杏也叫蓬萊杏,在古代那可是神仙果,不常見的。王維把這座華美的建筑蓋在地勢極高的地方,才配得上以神仙果為梁的仙境,有云飄進屋里來,轉(zhuǎn)瞬間便化作人間雨。睡覺的時候有云作伴,想想就高興。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這首詩最有名,也最精彩。以“空”字開頭就讓整個畫面充盈起來,剩下的便都是自然,看不見人,只聽到人語在林中回響,越顯得寂靜。不知不覺,夕陽西下,余光一點點照亮森林中黑暗的青苔。前兩句的寂靜,伴隨一個“返”、一個“復”字,立刻活潑了起來,把思緒拉回來,像沒有邊際的宇宙中的回響,張弛間有了生氣。
漆園
古人非傲吏,自闕經(jīng)世務。
偶寄一微官,婆娑數(shù)株樹。
這里的古人指的是莊子,那么大學問只做了一個管理漆園的小官,楚威王請他出仕為相他拒絕了,后人稱他傲吏,稱贊的意思。王維這個不成功的官吏拿莊子說事兒,自己隱居不是傲吏,而是早已將自己托付給了“婆娑數(shù)株樹”,自然的才是最恒久的,人到了無所待的時候,哪里還會在乎轉(zhuǎn)瞬即逝的功名。
郭忠恕版《輞川圖》采用的是中國傳統(tǒng)長卷方式,從右向左展開。觀者每打開一寸,便有一寸景色出現(xiàn),連綿不斷,隨著畫家高高低低游于山中,不知不覺,方寸之間,俯仰天地萬物。這種技法,叫做散點透視,與西方的焦點透視不同,散點透視不受時空限制,心之所至,定在情理之中。
郭忠恕臨王維《輞川圖》
宋人最愛唐詩畫意,以后我想慢慢分享給大家。唐代還有一位詩人愛畫,為此寫了不少題畫詩,這個人就是“詩圣”杜甫,下一次我想分享杜甫的題畫詩。
大家有什么想看的詩畫也可以發(fā)給我。以后,要做一個無論什么情況下,都愛讀詩讀畫,給自己心中留一畝三分田快樂社會人兒。
關(guān)于馬菁菁
青年藝術(shù)家,水墨藝術(shù)研究者。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獲得香港中文大學碩士學位。馬菁菁國學功底深厚,擅長鑒賞古代及近現(xiàn)代名家字畫,繪畫風格天真率性,古拙風趣,筆力隨性大氣,畫風自成一派。其作品多次參加公益慈善拍賣及國際交流,推出跨界藝術(shù)衍生品。 出版《山山水水聊聊畫畫》魏晉-兩宋以及元明清卷等暢銷書籍。
關(guān)于《山山水水聊聊畫畫》魏晉到兩宋、元明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90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阿尤布王朝締造者薩拉丁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