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一生可謂“身行萬里半天下,僧臥一庵初白頭”,在政敵的打擊之下,一次次被貶謫,被放逐,從北到南,一次比一次遠,一次比一次苦,宦海沉浮,命運無奈,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大赦歸來時居然寫下: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黃州惠州儋州,這三個貶謫之地,流放之所,本是不堪回首的過去,卻被他驕傲地說成人生的功業(yè),因為他早已——
看淡是非悲喜 ,在當下的困局中脫身而出,生命放諸于遠山長天,把所有跨不去的坎,都化作了人生的風景。
紹圣四年(1097年),蘇軾以62歲高齡被放逐到海南島,要知道,在宋朝這是僅次于滿門抄斬的刑罰。但是蘇軾到了海南,卻完全沒有被貶的覺悟,他把海南當成自己的家鄉(xiāng)。
海南地處蠻荒,文教不興,在歷史上從未有人科舉及第,于是蘇東坡身體力行,辦教育、開學堂。很多人聽說蘇東坡在海南授課,不遠千里追到海南,跟隨蘇軾學習。
蘇軾還把自己的文集在海南進行整理,饒有興致和兒子一起抄書背書。在他離開海南不久,海南的姜唐佐就舉鄉(xiāng)貢,蘇軾興奮地題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
真正的智者,在絕境中也可以開出花來,不只是溫暖自己,也能照亮別人。
生活是個結,解不開,就系成個花。蘇軾用他的樂觀與豁達,把崎嶇坎坷的一生,活得灑脫而精彩。
蘇軾被貶黃州時,曾與友人出游,路上遇雨,未帶雨具,同行皆狼狽,獨獨蘇軾渾然不覺,吟詠自若,緩步而行。不久,云收雨歇,東坡作詞記之。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世事難料,生命中的大雨總是不期而至,倘若已身在雨中,不妨且歌且行。
(素材來源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END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91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以色列軍隊開始從黎巴嫩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