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撰著的《紅樓夢》不僅在中國被奉為圭臬、家喻戶曉,在世界文學之林,也是不可多得的瑰寶。一代代“紅迷”譯者窮畢生之力,使《紅樓夢》的美名傳揚于海外。英國人將《紅樓夢》視為“世界文學的財富”,認為它的出現“給世界文學增加了榮譽”,法國人更將曹雪芹與塞萬提斯和莎士比亞并稱。
4月11日,中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李晶做客朝內166文學公益講座,與讀者細談外國人與《紅樓夢》的那些事兒。
《紅樓夢》譯入30多種語言
李晶在講座開始時提到,《紅樓夢》迄今為止外語翻譯一共有20多種,加上我們國家的少數民族語言,一共迻譯入30多種語言。
亞洲語言里翻譯過《紅樓夢》的一共有七種,朝韓、日文、越南文、泰文、緬甸文、阿拉伯文和馬來文。
歐洲語言里有《紅樓夢》譯本的有羅馬尼亞文、匈牙利文、希臘文、捷克文、斯洛伐克文、俄文、意大利文、荷蘭文、德文、西班牙文、保加利亞文、瑞典文、法文和英文。其中,俄文是西方語言當中第一個出現《紅樓夢》全譯本的語言。
此外,《紅樓夢》還被譯入了滿文、藏文、錫伯文、蒙文、維吾爾族文、哈薩克文、彝文和朝鮮文等八種我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李晶指出,外語版《紅樓夢》里,有節(jié)譯本、摘譯本和全譯本,以全譯本最為重要。在全譯本里影響力最大的,又分別為朝鮮文版、日文版、法文版和英文版。
日本譯者對譯事最為用功
在各國譯者里,日本譯者對待《紅樓夢》的翻譯最為兢兢業(yè)業(yè)?!叭瘴陌妗都t樓夢》的標題直接用漢字‘紅樓夢’,譯者是松枝茂夫先生,他是日本早期比較有影響的一個漢學家。這個譯本一共14冊,雖然每一本都比較小,但是放在一起還是很有規(guī)模的。這個文本是從1940年-1952年,大概花費12年時間,由東京的巖波書店陸陸續(xù)續(xù)出齊。后來反反復復修訂,出版很多次?!崩罹Ы榻B。
據悉,從1971年開始,松枝茂夫又將日語版《紅樓夢》重新修訂出版。松枝茂夫先生八十年代到中國來訪問過,他訪華前后還在修訂譯本。根據統(tǒng)計,他最后的修訂版,從1972年到1985年,歷時十三年,出了最后的版本。從1940年-1985年,松枝茂夫先生花在《紅樓夢》翻譯時間上前后將近五十年。
松枝茂夫日文全譯紅樓夢卷一封面
松枝茂夫日文全譯紅樓夢十四卷
但他還不是最勤奮的。修訂次數最多、譯者投入最深的一個全譯本,譯者也是一位日本翻譯家伊藤漱平?!八淖g本最早是1958年至1960年,在東京平凡社出的第一版。1969年至1970年,也就是十年之后他又出了全面修改版,又修改一遍。修改完之后又修改了一次,1973年在1969年版的基礎上再次修訂,放一放又過了幾年,1996年-1997年,到了他晚年再次大規(guī)模修訂重譯。伊藤漱平先生前前后后修訂和重譯大致有五次,目前我們看到的翻譯家,就他們對《紅樓夢》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而言,總體來說伊藤漱平先生應該算是數得著的一位特別用功的譯者?!崩罹дf。
伊藤漱平日文全譯紅樓夢三卷本
伊藤漱平日文全譯紅樓夢上卷扉頁
英譯者為自己打造“理想底本”
在英語世界里,《紅樓夢》的兩個影響最大的全譯本分別是楊譯本和霍譯本。1978年我國著名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專家楊憲益和他的英國夫人戴乃迭先生翻譯的《紅樓夢》英譯的第一卷、第二卷出版,1980年第三卷出版,通常稱為“楊譯本”。牛津大學教授霍克思先生翻譯的第一卷1973年出版,第二卷大概是1977年前后出版,又稱為“霍譯本”,這也是在英文世界里流傳最廣的《紅樓夢》譯本。
楊憲益戴乃迭合譯紅樓夢精裝三冊
企鵝英文版霍克思譯石頭記卷一
企鵝英文版閔福德譯石頭記卷四
事實上,正如“楊譯本”實際由楊憲益和戴乃迭合譯一樣,“霍譯本”亦是由霍克思先生和他在牛津大學的學生閔福德先生共同迻譯完成,只是霍克思先生翻譯了前八十回,閔福德先生翻譯了后四十回。
李晶介紹,“楊譯本”和“霍譯本”都在上世紀60年代初期開始著手翻譯。當時《紅樓夢》的新校本尚未出版,由于《紅樓夢》古抄本繁多,譯者只能選擇自己認為比較負責任的本子,但是往往哪個本子都不能讓他們十分滿意。
“他們只能自己動手縫縫補補打造一個新的本子??梢赃@么說,除了不同的翻譯語言的差異之外,據我到現在為止看到的資料,差不多每種語言的每一個譯本,底本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不一樣。”李晶說。他認為張文宏醫(yī)生的一句話來說得很精到:“這個東西我跟你解釋不太清楚,因為你讀的書跟我讀的書不一樣?!闭瞻岬健都t樓夢》翻譯當中,每個人也都可以這么說,“因為我讀的書和你讀的書不一樣?!?/p>
具體而言,楊憲益先生和戴乃迭先生兩人的底本,前八十回是戚序本,但他們不僅僅根據這個底本翻譯,因為戚序本也有很多缺點,也不太完整。因此他們和吳世昌先生合作,在此基礎上大量參校了庚辰本,以及其他一些脂本和程甲本,修訂增補了大量內容?!耙簿褪钦f,楊憲益先生和戴乃迭先生的譯本是另一個意義上的校注本。”李晶說。
霍克思先生選擇的是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年版的程乙本為底本。但是他也是一位特別兢兢業(yè)業(yè)、求真求實的譯者,他知道這個本子不完美,于是翻譯過程中大量參照了俞校本和多種脂批本、程甲本,并且把程乙本中大量刪節(jié)的內容補了回來。勤謹的譯者做了如此繁復的工作,以至于閔福德先生在譯序里寫道:“霍克思先生既是一個有創(chuàng)意性的翻譯家,也是一個嚴謹的版本學家,眼前這個新版本所呈現的就是霍克思自己重組的本子。”
“林黛玉”在英譯里是Black Jade
不同的譯者,在譯法上亦有所區(qū)分。譬如《紅樓夢》的英文書名,楊憲益和戴乃迭先生翻譯成A Dream of Red Mansions?;艨怂枷壬阉g成The Story of the Stone;但在英文世界廣為人知的、約定俗成的、大家知道最多的,還是早期翻譯的Dream of the Red Chamber,這跟此前王際真先生翻譯、同樣流傳甚廣的《紅樓夢》節(jié)譯本直接相關。
王際真英文節(jié)譯紅樓夢1958年增訂版(蘭登書屋)
學術界之前對《紅樓夢》里人物的譯名有一些爭議。李晶指出,1929年版的王際真節(jié)譯本《紅樓夢》里,將黛玉的名字翻譯成音譯和意譯兩種,音譯Tai-yu不必說,意譯則是Black Jade(黑色的玉石)。有些學者爭論道,把“黛玉”翻譯成Black Jade(黑色的玉石),是不是不好?但如今看看不同的譯本也好,不同的工具書也好,從開始到現在,黛玉的這個譯名一直是音譯Daiyu或者早期的Tai-yu和意譯Black Jade并行。
“林黛玉”在英譯本里被意譯為Black Jade
在英文讀者的認知里,黛玉是“一位任性的、孤芳自賞的、才華橫溢的美人”(a petulant, narcissistic, brilliant beauty)?!斑@個雖然不是特別符合原著中的形象,但是也相距不遠?!崩罹дf。
同時,李晶也提到,2012年美國現代語言協(xié)會出版了一本專門探討《紅樓夢》教學法的書:Approaches to Teaching The Story of the Ston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其中辟有專門章節(jié)介紹原著中的重要人物及英譯中的譯名。書中將寶、黛、釵作為統(tǒng)領全書的主要人物來介紹,并從三人譯名的錯落關聯來揭示他們在書中的關系,正是將Black Jade(Dai-yu黛玉)和Precious Jade(Bao-yu寶玉)、Precious Clasp or Precious Hairpin(Bao-chai寶釵)相并列的。
至于英文學術界對《紅樓夢》的評價,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閔福德先生為《紅樓夢》喬利譯本新版撰寫的前言。
喬利英文節(jié)譯本紅樓夢Tuttle版
閔福德先生將《紅樓夢》稱為“中國傳統(tǒng)小說中最偉大的一部”,“繼承了白話小說的驕傲傳統(tǒng)”——
“它首次將中國的主流小說改造成一種流暢動人、精雕細琢的工具,用來傳達自省式的自傳、心理學意義上的現實主義,以及作者的回憶和反思。與此同時,小說致力于對‘道’(人類經驗的意義)之所在的一種詩意的、解謎般的詢問,將讀者引入禪宗啟悟之途上的一次妙趣橫生的遠足,同時舉起一面探照鏡,照見俗世‘真’‘假’之間的矛盾。小說的寫作技藝高超,篇幅極長,全書超過百萬字,涵括了來自各個生活階層中三百多個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p>
閔福德還敏銳地發(fā)覺閱讀《紅樓夢》在中國堪稱一種文化現象。他說:“《紅樓夢》自從問世以來,已經在中國文化生活中占據了一個中心的——并且一直是爭議重重的——空間。閱讀《紅樓夢》幾乎成了一種民族性的癖好?!?/p>
當然也有對《紅樓夢》誤讀、誤解和差評。西方第一份公開發(fā)表的對于《紅樓夢》的批評來自于德國的一個傳教士卡爾·古茲拉夫。他將寶玉和黛玉混為一談,認為書中的主人公寶玉“是一位女士”。古茲拉夫對《紅樓夢》文學成就的也評價不高,覺得小說很乏味,并且下結論說“這個小說可以說文體毫無藝術性可言,無非是北方幾省上層社會的口語而已?!?/p>
楊憲益戴乃迭合譯紅樓夢平裝本卷一
無論如何,在《紅樓夢》向世界的傳播過程中,早期譯者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的身份以來華傳教士、外交官、中國語言文學研究者為主,閱讀《紅樓夢》的初衷是為了學習漢語言和華夏文化。到后來,他們無不被這部巨著的魅力深深吸引,以畢生之力完善譯作,搭建語言和文化的橋梁,癡迷辛勞,“至死方休”。
李晶說:“漢語言作為一門外語,對母語為其他民族語言的學者來說學習起來并不容易,學到能夠做長篇文學翻譯的程度更要付出格外艱辛的努力。從這個角度來說,《紅樓夢》的譯者乃至研究者都可以說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資深愛好者,也是中國人民真正的朋友?!?/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91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美國杰出的民族學先驅摩爾根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