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在書中展現出了一個斑駁絢爛的神話世界,自從它被拍成電視劇之后,每逢節(jié)假日,大人和小孩都會圍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觀看,可以稱得上是老少皆宜。不過,正所謂“透過現象看本質”,作者吳承恩想表達的中心思想絕沒有這么膚淺,就拿孫悟空推倒人參果樹的行為來說,難道他真的只是為了泄憤么?其實不然。
在“孫悟空大鬧五莊觀”那一回中,唐僧一行四人來到了五莊觀歇腳,小道童清風和明月聽從鎮(zhèn)元大仙的指令,摘下人參果款待他們幾人。然而,唐僧卻因人參果狀若嬰兒,怎么也不肯食用,最后就連孫悟空也沒嘗到。不過,當他們在暗中聽到兩個道童的對話之后,便萌生了偷盜人參果的心思。最后,除了掉落地上消失不見的那一個外,他們三人一人一吃了一個。
事后,因為道童的誣陷,孫悟空一氣之下推倒了人參果樹,結果引來了地仙之祖——鎮(zhèn)元大仙的怒火。要知道,人參果乃是鎮(zhèn)元子的寶貝,9000年成熟一次,聞一聞就能活360歲,吃一顆就能活47000年,比太上老君的靈丹妙藥都要強上數百倍,可是孫悟空為何不分輕重緩急,就這么推倒了呢?其實,他并不是單純地推倒果樹,而是因為透過火眼金睛看到了樹底的秘密。
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五莊觀的位置很是奇特,它的東邊是流沙河,西邊是白虎嶺,都是人煙罕至,妖氣森森的地方,可以說,這方圓百里除了五莊觀,甚至沒幾個活人。因此在民間一直有個說法:人參果樹的養(yǎng)料,其實是生靈的尸骨,當然也包括人類。此外,為何人參果一落到地上就不見?這是因為它與五行相逆,并不遵從自然規(guī)律,不被萬物接納。
既然無法從五行中獲取養(yǎng)分,那這人參果樹的養(yǎng)料,就值得好好思索了。再者,為何人參果長得像嬰兒?民間有句話叫“以形補形”,也就是說,果子的形狀與養(yǎng)料是有數不清、道不明的關系的。此外,妖魔鬼怪需要吸收生命精華來渡劫,而神仙也同樣需要,只不過一個直接,一個間接,所以這人參果樹養(yǎng)料的真實面貌,也就呼之欲出。
上文曾提到,分析的時候要探究作者想表達的思想,吳承恩生活的年代,正好在嘉靖年間,《淮安府志》描述吳承恩:性敏而多慧,博覽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晚年的吳承恩通過《西游記》,隱晦地點出了朝廷的腐敗,明世宗朱厚熜執(zhí)政末期,朝廷貪腐嚴重,他崇信道教,寵信嚴嵩,在“壬寅宮變”中幾乎死于宮女之手。此后的他更是不理朝政,浪費民力,最終激起民變。
吳承恩將朝廷比喻為人參果樹,將百姓的血汗結晶比喻為人參果,而這人參果,正是無數百姓的生命演化而來,也就是源源不斷供給人參果樹的養(yǎng)分,孫悟空推倒人參果樹的行為,也就是作者對起義軍推翻明朝統(tǒng)治的殷殷期盼。所以說,透過現象看本質,在孫悟空推倒人參果樹的一瞬間,那些被束縛在樹上的果實也得到了解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91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德國著名詩人海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