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3年前的今天,1838年2月18日,奧地利物理學家、速度量詞“馬赫”命名者馬赫誕生。
恩斯特馬赫(Ernst Mach),1838年~1916年,奧地利捷克物理學家、哲學家、生物學家,1838年2月18日生于奇爾利茨。父親是家庭教師。童年時期在大自然的魅力下善于用聽覺、觸覺視察事物的因果關(guān)系,初中時,他對教會學校的課程不感興趣而被視為不適合研究學問、成績不佳的孩子。父親的藏書成了他自學的寶庫。在維也納大學學習數(shù)學、物理學和哲學,1860年畢業(yè),并獲博士學位。1864~1867年在格拉茨大學前后任數(shù)學教授和實驗物理學教授,1867~1895年在布拉格大學任實驗物理學教授,兩度被選為校長。1901年退休,但仍在家繼續(xù)從事科學著述。1916年2月19日在德國特斯特騰去世。
馬赫一生主要致力于實驗物理學和哲學的研究。發(fā)表過100多篇關(guān)于力學、聲學和光學的研究論文和報告。他研究物體在氣體中高速運動時,發(fā)現(xiàn)了激波??隙艘晕锼倥c聲速的比值(即馬赫數(shù))為標準,來描寫物體的超聲速運動。馬赫效應、馬赫波、馬赫角等這些以馬赫命名的術(shù)語,在空氣動力學中廣泛使用,這是馬赫在力學上的歷史性貢獻。他首先用儀器演示聲學多普勒效應,提出過n維原子理論等。
馬赫是一位具有批評精神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通過對科學的歷史考察和科學方法論的分析,寫過幾本富有濃厚認識論色采和歷了史觀點的著作,其中以1883年《力學及其發(fā)展的批評歷史概論》(簡稱《力學史評》)這部著作影響最大,對物理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入的影響。他在書中對牛頓的絕對時間、絕對空間的批評和對慣性的理解,對愛因斯坦建立廣義相對論起過積極的作用,成為后者寫出引力場方程的根據(jù)。后來愛因斯坦把他的這一思想稱為馬赫原理。馬赫的科學認識論曾在自然科學家中產(chǎn)生過強烈的反響,受其影響的科學家最著名的是愛因斯坦和布里奇曼和量子力學哥本哈根學派的一些物理學家。
馬赫還寫過重版20次使用40年的《大學生物理學教程》(1891)和《中學生低年級自然科學課本》(1886),是著名的物理學教育家。
馬赫在哲學上是唯心主義的邏輯實證論者。他否認氣體動理論和原子、份子的真實牲。對此,玻耳茲曼有過尖銳的批評。列寧在《唯物主義與經(jīng)驗批評主義》1書中,也批評了馬赫的唯心主義觀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92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國礦床地質(zhì)學家孟憲民逝世
下一篇: 李陽冰《三墳記》碑石單字賞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