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云
【云說家風·《易經(jīng)》篇】第29天。
人們經(jīng)常做一件事、說一種話就會形成習慣,習慣久了就情不自禁、不能自已,這叫慣性。很像快跑幾步不能立刻停下來、經(jīng)常懶床不能馬上爬起來,都是慣性。也是我們經(jīng)常談的一個詞:習性。
所謂“性相近,習相遠”,是日子里讓什么動作,什么語言,什么思考模式成為了我們的性。是性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人的成功失敗取決于有什么性。
譬如讀書。一天不讀書就心里不安、坐臥不寧,就覺得言語無味、面目可憎,這是讀書之性。有人不解,不就是一本書嗎,何至于如此較真?
人有身體,一天不吃飯會如臨大敵;亦有精神,一日不讀書卻無動于衷?長此以往會把精神餓死。生活的可悲在于,日子里、網(wǎng)絡(luò)中晃動著太多身體肥胖、精神消瘦的人。
有人說用手機也是閱讀。這是自然,但就害怕用手機不閱讀,消磨于短視頻的歡樂和購物的沖動當中樂不可支。拿起手機第一個念頭是什么,就是習性,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習慣。
一個明智的人是要讀書的,一個明白的家長是要幫養(yǎng)成孩子讀書習慣的。人讀了書面貌就會好看,聲音就會柔美,思想就會高明,格局就會寬廣。假若長得不好看,說話不好聽,思想不高明,格局不寬廣,您知道是咋回事了吧?
多數(shù)人是沒有閱讀習慣的,想起來就讀,想不起來就不讀,而大多時候確實是想不起來。一日不讀,就如認同在我們的骨頭里抽縮一毫米的骨髓,到了中老年,精神就會干癟,兩眼無光,渾渾噩噩,行尸走肉。
最近在要求我的學生家長每日與孩子一同誦讀半小時《論語》,剛開始幾乎人人響應(yīng),后來逐漸有人因為忙碌或時間沒安排好而落下一天,還有人落下兩天,10幾天下來大約只有6、7個家庭還能堅持。
能堅持的總能堅持,愛放棄的終究會放棄。從小讀書就是規(guī)矩,把規(guī)矩養(yǎng)成習慣,再升級成習性,就是家風。
《易經(jīng)·師卦》的第一爻(初六)的爻辭:師出以律,否臧(zang)兇。
師,是征服之意。或者用兵馬,或者用教育。家長對孩子、老師對學生、領(lǐng)導對下屬一樣,都是有意無意地思想征服。第一步是什么?定規(guī)矩。律,是法則、規(guī)章和約束的意思。
孩子出生后遇到會讀書、善讀書的父母是幸運。于是,這孩子一生走運,這家庭一生走運。此為命運。
不是讀書人也沒關(guān)系,裝作讀書人。那么,孩子就會以為你是個讀書人,他也會準備做個讀書人。但裝讀書比真讀書要痛苦,而且容易露馬腳,與其裝讀書不如真讀書。夫妻一起讀,與孩子一起讀,家里來客人了一起讀。
這就叫:師出以律。
何為律師?
用規(guī)矩、法律教育人,征服人的人。
假如失去規(guī)矩,從小沒有建立規(guī)矩,孩子長大就會有麻煩,就會不進步,就會投機取巧、急功近利,自然就會被排擠,被冷落,被邊緣化,被人打擊。此乃:否臧(zang)兇。
否,是惡的意思;臧,乃善之意。否臧,說得是一個人的成敗、善惡、優(yōu)劣和得失。
孔子也說:師出以律,失律兇也。
我們應(yīng)該從小為孩子建立讀書的規(guī)矩,具體地說是讀經(jīng)典的規(guī)矩。每天的早晨,或者晚上,抑或早晨和晚上都有一定的時間誦讀經(jīng)典。像吃飯一樣,到點不吃就餓,到點不讀書就覺得內(nèi)心羞愧。
如此堅持下去,孩子有為,夫妻和睦,父母安康,自己的內(nèi)心安然。家里的麻煩多、吵架多、矛盾多,就是讀書少了!
今天解讀的原文是:
1、 《易經(jīng)·師卦》的第一爻(初六)的爻辭:師出以律,否臧(zang)兇。
2、《易經(jīng)·象傳·師卦》:師出以律,失律兇也。
張建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94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寶麗來相機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