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呂坤在其《呻吟語》中說人生有思事、處事
呂坤,自號抱獨居士
,明朝文學(xué)家孟子說:“君子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呂坤對人生即有獨到的見解,他在《呻吟語》中提出了人生的五大問題:思事
寧耐,是思事第一法
寧耐即安舒
、寧靜而具耐心,寧靜且耐心是思考事情的首要方法。洪應(yīng)明在《菜根譚》中說:“時當(dāng)喧雜
,則平日所記憶者,皆漫然忘去;境在清寧,則夙昔所遺忘者,又恍爾現(xiàn)前”,在寧靜的心境中,人的思維能力能夠充分發(fā)揮,記憶清晰思考事情要心平氣和有耐心,切忌急躁浮躁
。急躁使人不能沉下心來對事物作深入的研究和理性的思考
,思想情緒也容易波動起伏。浮躁使人輕率魯莽,不能全面分析情況
,權(quán)衡得失,不知掌握分寸,講究策略和方法,常常對問題作出錯誤的判斷。只有保持寧耐的心境
,人的思慮才能達到深遠的境界。安詳,是處事第一法
安靜周詳是處理事情的第一法則
,能做到安詳?shù)娜?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安詳處事
安詳是定力的體現(xiàn)
,是智慧的融合,然而人能安詳處事,非一日之功,這得歸于平時的修煉,在日常處事時要時刻鍛煉自己安穩(wěn)平和的心態(tài)。安詳方能靜觀
,靜觀方能明判,明判方能慎動,有條有理,不慌不亂。謙退,是保身第一法
謙恭退讓是保護自己的第一方法。
古人言“路要讓三分
《出曜經(jīng)》云:“謙恭卑下修德之本
人性本身的貪婪
人生在世間,謙退乃保身之本
涵容,是處人第一法
處事待人
《尚書?君陳》中說:“必有忍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大宴群臣
一個人的胸懷能容得下多少人,就能夠贏得多少人
自古有成天下之志者
置富貴、貧賤、死生、常變于度外,是養(yǎng)心第一法
養(yǎng)心就是修養(yǎng)心神
,《黃帝內(nèi)經(jīng)》在談到上古之人懂得長壽養(yǎng)生之道時指出,養(yǎng)生要能形與神俱,就是說要養(yǎng)心神與養(yǎng)形體兩者皆不可少,而其中養(yǎng)心神尤為重要。如何修養(yǎng)心神?
呂坤說
今之學(xué)者傅佩榮先生說:“第一項要件是明白人生的限制與命運
。不論得意失意,往往無法強求,大家各盡其力,成敗歸諸天命,對生死亦只能隨順?否則難免自尋煩惱。明白此一道理,心胸自然開闊?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勘破生死根株
,名利幻境,置富貴、貧賤、死生、常變于度外,這是修養(yǎng)心神的第一大法!點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95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上一篇:
韋爾塔奪得墨西哥馬德羅被殺
下一篇:
我國獲得冬奧會第一枚雪上項目金牌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