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編,說起晁錯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在劉邦去世以后,西漢就交給了他的兒子劉盈來管理,可實際上,掌控國家的人卻是他的妻子呂雉,即所謂的“太后稱制”,由太后代替天子行使權(quán)力。
呂后執(zhí)政的時間要比劉邦長,一共在位十六年。
在她執(zhí)政位期間,國家被打理得井井有條,但是,有兩件事卻不得人心:
一、她逼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漢惠帝,把假太子劉恭扶上了皇位。之后,因為劉恭不愿意聽從呂后的指揮乖乖當(dāng)一個傀儡皇帝,所以,被呂后派人軟禁殺死后,又扶持劉義上位。
二、大力擁護呂氏人員入朝把控政權(quán),大有改朝換代的意思。這擺明就是違背了劉邦當(dāng)年訂下的“白馬盟約”,所以,當(dāng)呂后死了之后,劉氏一族便聯(lián)合朝野權(quán)臣發(fā)動了一場政變,將呂氏一族全數(shù)誅殺。之后,丞相陳平見此立馬轉(zhuǎn)變風(fēng)向,召集大臣們商議,最后,劉氏奪回政權(quán),劉恒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劉恒是劉邦的第四兒子,生母是魏王的妻子薄姬。劉恒很懂得隱藏自己的心思,在做代王的時候,就比較低調(diào)。因為,他非常明白自己為什么可以當(dāng)上皇帝,也很清楚其他王侯的心思,所以,在人前,他表現(xiàn)得謙遜有禮,寬容大度,時不時用一些小手段安撫各位王侯。
在劉恒當(dāng)上皇帝的第三個月,有一些大臣請奏,讓劉恒確定太子人選。
于是,劉恒便借著這個機會向各位王侯表達了自己的一番謙虛承讓之意。他說:“楚王是我的叔父,年紀比我大,見識比我廣,明白治國的道理;吳王是我的哥哥,心懷天下蒼生,崇尚道德;淮南王是我的弟弟,他用自己的才干和德行輔助我打理國家,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作為下一任皇帝?!?/p>
并且,還說道:“除了他們之外,其他王侯和一些劉氏功臣中也有很多優(yōu)秀的人,如果能夠推舉這些人來擔(dān)當(dāng)治理國家的重任,誰還能說不是天下人的福氣呢?現(xiàn)在,大臣們不推舉他們,而是一味地讓我確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這不是讓我背上不顧賢能、罔顧蒼生的罪名嗎?”
劉恒這番話說得可真好,雖然,最終還是把他的兒子劉啟立為了太子,但是,劉恒這樣一來既給了各位垂涎皇位的王侯們希望,又安撫了他們想叛變的內(nèi)心,換來了江山的短期安寧。
后來,劉恒死了,劉啟如期上位。但是,劉啟跟劉恒的性格卻大大相反,他不懂得如何隱藏自己,再加上,晁錯在身邊煽風(fēng)點火,使得他當(dāng)上皇帝沒幾天后,就覺得王侯們的勢力過大,危及到了自己的統(tǒng)治,貿(mào)然“削藩”,試圖解除威脅。結(jié)果,劉啟的目的不但沒有達成,還招來了“七國之亂”。
發(fā)動“七國之亂”的是吳王劉濞,他是劉邦兄長劉仲的兒子。劉邦取得天下以后,不僅給自己的兄長劉仲封了一個代王,還把山西大同那塊地給了劉仲。但是,劉仲的能力不行,在匈奴人進犯的時候,他因為害怕得逃到了洛陽。劉邦得知后,不知該說些什么好,只好把他降為了郃陽侯。
按理來說,劉仲膽小怕事,他的兒子也差不多,但是,吳王和劉仲的性格卻恰恰相反,他十分英勇,善于戰(zhàn)斗。公元前196年,淮南王叛變,劉邦親自率兵上戰(zhàn)場,吳王跟隨著劉邦一同,數(shù)次沖鋒建功,使得劉邦對這個侄子產(chǎn)生了別樣的看法。
平定動亂以后,劉邦對吳越這塊地很不放心,可他的兒子都還年幼,不能夠鎮(zhèn)壓吳越。于是,劉邦便把這個侄子封為了吳王,管理吳越一帶。
公元前154年,朝廷剛召集大臣們商議削藩一事,吳王便即刻聯(lián)系各位王侯一起叛變。
吳王派自己的手下應(yīng)高去挑唆英勇威猛的膠西王:
“現(xiàn)在,劉啟受奸人蠱惑,打算削藩,殘害宗室中人,吳國和膠西都是諸侯大國,一旦削藩,必定牽連彼此。再加上,吳王身體不好,已經(jīng)二十多年沒有上過朝,若是被朝廷猜疑,那將無法解釋。此外,膠西王之前因為賣爵一事受到處罰,其他王侯也因為一些小事被削地,朝廷這一系列的舉動擺明了就是要削藩。目前形勢嚴峻,我們必須聯(lián)合起來,爭取自己的利益?!?/p>
膠西王聽后,便答應(yīng)了。但是,吳王害怕膠西王反悔,便親自前往膠西國與其結(jié)盟。不久后,膠西王聯(lián)絡(luò)齊地的幾位王侯一起,答應(yīng)了這件事。做好準備以后,吳王便在自己的封地上起兵,并在給王侯們的一封信上說自己之所以起兵,是因為奸臣晁錯。
同時,他還宣稱:“我自己手里有八十多萬大軍,將會直接向西前進,進攻中路?!贝送猓瑓峭踹€說:“我自己管理吳越多年,府庫龐大,軍資充足,若是各位兄弟鼎力相助,將來府庫中的財富都用來獎勵他們?!?/p>
然而,吳王的西進之路卻不順利。
因為,在他西進的路上有一個難以跨越的鴻溝——梁孝王劉武。
那么,吳王為什么不提前聯(lián)系梁孝王呢?
原因很簡單,劉武是劉啟的親弟弟,太后竇氏的小兒子,極其受寵,他享受著跟一般王侯不同的優(yōu)待,坐擁四十多座城池,擁有天下最富庶的地方,府庫里的財富數(shù)不勝數(shù),珠寶玉器比皇宮中的還要多。而且,劉啟曾告訴過劉武:“我死了以后,皇位由你來繼承?!?/p>
如此一來,劉武自然沒有理由跟吳王一起造反。
雖然,西邊有劉武抵擋,但是,七國王侯從四面涌來,一時之間,漢朝面臨被顛覆的處境。劉啟一邊派大將平叛,一邊召集大臣們商量對策。
這時,有一個叫袁盎的人向劉啟提出了一個建議:“把晁錯殺了,以平息王侯之怒。王侯們之所以會起兵造反,是因為晁錯這個大奸臣在君王身邊蠱惑,現(xiàn)如今殺了晁錯,王侯們便沒有了起兵的理由,自然會罷兵回到封地。”于是,過了十多天之后,劉啟便下令把晁錯給斬了。
可是,晁錯的死,并未像袁盎所言那樣換來安定。
雖然,沒有了晁錯這個借口,但是,已經(jīng)無路可退的吳王決定只進不退,繼續(xù)進攻。最后,吳王被劉啟派去的大將周亞夫給斷了糧食,使得大部分士兵因為過度饑餓而死,剩下的人都逃跑了。
吳王見自己已經(jīng)毫無優(yōu)勢可言,便帶著幾千親兵連夜逃到了東越。但不料,吳王在東越的消息被劉啟得知,劉啟當(dāng)即令人用錢去收買東越,讓東越王砍下了吳王的頭顱。
至此,吳王徹底敗北。
那么,吳王的同盟戰(zhàn)友們咋樣了呢?
楚王起兵失敗,自殺了結(jié);膠東王等人陸續(xù)承認罪名,被判以死刑;猶豫不決的齊王,因為害怕被皇帝治罪,自行服毒了結(jié);趙王堅持時間最長,他被漢軍圍困半年之久,還不能決出勝負,最后,大漢的援軍來臨,水淹城池,趙王在絕望中自殺了。
然而,濟北王卻免于一死,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他雖答應(yīng)了膠西王謀逆,但是,被郎中令制止沒去,所以,算是有動機卻未付諸行動。
二、他四處找人托關(guān)系保命。濟北王得知其他王侯的下場后,一直心有不安,好幾次都想用自殺來保全家人的性命。后來,有人向他提議說:“找梁武王幫忙,讓梁武王在圣上面前多加美言?!比绱?,濟北王才保住了性命,不過,卻被降為菑川王。
至此,一場劉氏內(nèi)部的殘殺宣告結(jié)束。因為晁錯的進言,劉家人骨肉相殘,但是,劉啟卻因此解決了心頭大患,鞏固了自己的統(tǒng)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9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