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式品鑒詩詞·第545首古詩詞
《題金陵渡》
唐·張祜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
古詩今譯:
夜晚宿在金陵渡口的小山樓,輾轉難眠心中滿懷旅愁。
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遠處幾點星火閃爍的地方便是瓜洲。
注釋解說:
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附近,非指南京。津:渡口。小山樓:渡口附近小樓,作者當時寄居之地。宿:過夜。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桑寒敗P痹拢合掳胍蛊鞯脑铝?。星火:形容遠處三三兩兩像星星一樣閃爍的火光。瓜洲:長江北岸,今江蘇省邗江縣南部,與鎮(zhèn)江市隔江相對,向來是長江南北水運的交通要沖。
品鑒鑒賞:
這首詩前兩句交代詩人夜宿的地點,點出詩人的心情;后兩句實寫長江金陵渡口美好的夜景,借此襯托出詩人孤獨落寞的羈旅情懷。全詩緊扣江(落潮、夜江)、月(落月、斜月)、燈火(漁火、星火)等景,以一“愁”字貫穿全篇,詩旨甚明,神韻悠遠,在藝術結構方面更是獨具匠心。
“金陵津渡小山樓”,此“金陵渡”在鎮(zhèn)江,非指南京?!靶∩綐恰笔窃娙水敃r寄居之地。首句點題,開門見山。“ 一宿行人自可愁”,用一“可”字,輕靈妥貼,“可”當作“合”解,而比“合”字輕松。這兩句是引子,起筆平淡而輕松,接著便很自然地將讀者引入佳境。
“潮落夜江斜月里”,詩人站在小山樓上遠望夜江,只見天邊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一團漆黑的夜江之上,本無所見,而詩人卻在朦朧的西斜月光中,觀賞到潮落之景。用一“斜”字,妙極,既有景,又點明了時間——將曉未曉的落潮之際;與上句“一宿”呼應,暗中透露出行人那一宿不曾成寐的信息。所以,此句與第二句自然地溝連。詩人用筆輕靈而細膩,在精工鏤刻中,又不顯斧鑿之跡,顯得渾然無痕。
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煙籠寒水的背景上,忽見遠處有幾點星火閃爍,詩人不由隨口吟出:“兩三星火是瓜洲。”將遠景一點染,這幅美妙的夜江畫也告完成。試看“兩三星火”,用筆何其蕭灑空靈,動人情處不須多,“兩三”足矣?!耙淮缍缰~,三竿兩竿之竹”,宜乎以少勝多,點染有致,然而也是實景,那“兩三星火”點綴在斜月朦朧的夜江之上,顯得格外明亮。那個地方“是瓜洲”。這個地名與首句“金陵渡”相應,達到首尾圓合。此外,這三字還蘊藏著詩人的驚喜和慨嘆,傳遞出一種悠遠的情調。
這是詩人漫游江南時寫的一首小詩。張祜夜宿鎮(zhèn)江渡口時,面對長江夜景,以此詩抒寫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現(xiàn)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涼。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把美妙如畫的江上夜景描寫得寧靜凄迷,淡雅清新。
作者簡介:
張祜(約785—849),唐代詩人。字承吉,清河東武城(今山東武城)人。初寓姑蘇,后至長安,辟諸侯府,為元稹排擠,遂至淮南、江南。愛丹陽曲阿地,隱居以終。卒于大中(唐宣宗年號,847—860)年間。因詩揚名,以酒會友,酬酢往業(yè),平生結識了不少名流顯官。然而由于性情孤傲,狂妄清高,使他多次受辟于節(jié)度使,淪為下僚。在其詩風沉靜渾厚,有隱逸之氣,但略顯不夠清新生動。
編輯:小孤鶩
我們倡導終生學習
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感謝你每天在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02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人類歷史上第一部電影《工廠大門》首映
下一篇: 毛澤東關于《鞍鋼憲法》的批示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