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故居,位于廣東省江門市新會茶坑村,坐落在美麗蒼郁的鳳山下,魚塘、水網、沃野田疇環(huán)繞四周,大榕樹、石板巷、青磚房有序分布,往來皆村野鄉(xiāng)民,真淳古樸,這里便是梁啟超先生出生和少年時期生活、學習的地方。1996年國務院公布梁啟超故居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梁啟超故居建于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磚土瓦平房,由故居、怡堂書室、回廊等建筑組成,建筑面積有400多平方米。故居有一正廳、一便廳、一飯廳、二耳房,兩廳前各有一天井,便廳側有梯級直達其頂部樓亭書房,可遠眺崖海風光;怡堂書室是梁啟超曾祖父所建,是梁啟超少年讀書、接受儒家傳統(tǒng)思想的地方,清光緒十八年夏天,梁啟超攜同新婚妻子李蕙仙回鄉(xiāng),就居住在書室的偏房,長女梁思順也出生于此。
正門為緬懷任公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以及在教育、學術上的卓越貢獻,2001年又建成梁啟超故居紀念館,它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筑大師莫伯治先生主持設計,建筑面積達16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中西合璧,既有晚清嶺南僑鄉(xiāng)建筑韻味,更隱現天津飲冰室風格。紀念館以豐富的歷史圖片展現了任公愛國圖強、畢生奮斗的事跡,陳列展出了任公的部分著作,有《飲冰室合集》、《歐游心影集》和《時務報》、《清議報》、《國風報》等珍貴典籍,再現了任公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思想體系,使人們對梁啟超先生有更正確、更深入的認識。
離故居不遠,還有兩處是梁啟超少年時代讀書的地方。一處是故居前的"怡堂書室"另一處是村口的"奎樓",俗稱"文昌閣",后來成為"宏文社學"的所在地。梁啟超故居內設陳列室,存放梁啟超的部分遺物、著作,展出生平事跡及照片等,供旅游者參觀瞻仰。故居原為一座高墻圍筑的青磚灰瓦平房,現經擴建,增加了梁的立像和陳列室,陳列室內存放梁部分珍貴的遺物、著作,展出大量梁生平照片及播放梁生平事跡紀錄片。
茶坑村的護村符 民國四年(1915年),梁啟超回鄉(xiāng)為其父祝壽,在故居正廳門楣上懸掛了一牌匾,那是他為自己為立,上書:"司法總長參政院參政、一等嘉禾章中卿銜少卿"。戊戌政變后,梁啟超東渡日本13年,在海外創(chuàng)辦報刊,繼續(xù)宣傳維新思想,享有盛譽,贏得"輿論界之驕子、天縱之文豪"之稱。抗戰(zhàn)期間,日軍得知茶坑村為梁啟超家鄉(xiāng),掃蕩隊伍繞道而過,對茶坑村秋毫無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03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福建南平校園兇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