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平兒。我不是《紅樓夢》里的平兒,我是聊歷史的平兒。個人公眾號:平兒聊歷史。
王勃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文學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初唐四杰”,《四庫全書》還將王勃譽為“初唐四杰之冠”。
說到王勃這個名字,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他的名篇《滕王閣序》是流傳千古的駢文名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在讀到王勃的《滕王閣序》后,大為稱贊,評價其“讀之可以忘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其中的名句也可謂是層出不窮。可惜的是,王勃在寫完《滕王閣序》之后沒多久,就在水上遇難去世了。
除了《滕王閣序》這種駢文外,王勃在詩歌上也有所造詣。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下面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了。頸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更是千古傳誦不絕,不少人借此表達對知己的渴求和盼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對于詩題中的“杜少府”究竟是誰,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
杜少府指的是杜甫的祖父杜審言。王勃大概生于650年,杜審言大概生于645年,二人年紀相仿。并且,杜審言曾調蜀川縣尉。
杜少府指的是杜甫的伯祖父杜易簡。王勃五歲左右就寫出《文王遇太公贊》,九歲讀顏師古標注的漢書,即作《漢書指瑕》。而杜易簡“九歲能屬文,長博學”,跟王勃一樣都有神童之稱,都是長安的青年才俊。杜易簡曾夸王勃三兄弟是“三珠樹”,跟王家的關系十分密切。
杜少府指的是杜義寬。杜義寬曾經擔任藤王府咨議。
但是,無論是誰,都一定是王勃的知己好友。古代不像現代交通和通訊都比較發(fā)達,因此離別是一件很重大的事,只有交情深厚者才會來送別,并且寫詩相贈。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三秦之地保護著長安城樓,迷蒙的風霧煙靄中遙望蜀州。
前半句應該是“三秦輔城闕”,“三秦”指長安附近的關中之地,秦末,項羽封了秦朝的三個降將章邯、董翳、司馬欣為當地的王,地名由此而來。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跟你離別時我的心中滿懷情意,因為我們同樣是在京都宦游的人。
王勃是絳州人,不是長安本地人,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京漂”。因此,他稱自己是“宦游人”,是在外的游子。杜少府跟王勃情況一樣。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五湖四海中如果存在知己朋友,即便遠在天涯也好比近在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一定不要在大路分岔口告別時,像小兒女那樣哭哭啼啼眼淚沾到手帕上。
這首詩的特別之處在于,它一改一般離別詩歌的哀愁凄婉,反而開闊曠達。這是因為,此時的王勃名聲大噪,仕途也處于上升期,因此對未來充滿希望。
后來,王勃被貶,又遭小人嫉妒陷害,他的送別詩也跟著變得哀婉纏綿。比如,“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
詩人的詩,可以反映其心境;這就好像現代,一個人的朋友圈也是其心情的晴雨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04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軍隊推翻阿根廷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