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除了清朝皇帝沒有哪朝皇帝戴佛珠的。
清朝乾隆皇帝穿朝服佩戴紅珊瑚朝珠標準像
乾隆皇帝慧賢皇貴妃冬朝服像
佛珠里面大有學(xué)問
佛教傳入中土,發(fā)展至隋唐才進入繁榮期,佛珠也開始被大量用于中土佛教中?;谝虻厝〔牡男枰谱鞣鹬榈钠刑嶙颖幌隳?、硬皮樹的樹籽所取代。按照制式,佛珠通??煞譃槌种椤⑴逯?、掛珠三類。持珠,就是佛教徒手中持念的佛珠。這種珠串在文玩圈中俗稱手持,其珠數(shù)為18-54顆不等,常配有雍容大氣的墜飾和流蘇;佩珠,即戴在手腕上的佛珠,也就是上面我們說后來發(fā)展成手串的念珠。佩珠在文玩界俗稱手串,珠數(shù)以18顆子珠最為常見,這也與當今文玩手串的珠數(shù)相差無幾,由佛教佩珠演變而來的手串在清代宮廷里就已經(jīng)開始流行了。掛珠,即掛在脖子上的佛珠,通常由108顆子珠穿成,并配以佛頭、隔珠、弟子珠。
根據(jù)史料記載可知,清代的朝珠源于藏傳佛教的佛珠。早在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清朝政府就已經(jīng)開始奉行支持藏傳佛教的政策,并經(jīng)常把佛珠賞賜給屬下,各級官吏將領(lǐng)也把佛珠當做禮品進貢。后來作為清廷冠服佩飾標準的朝珠,其樣式就脫胎于藏傳佛珠。
由較為常見的108顆子珠組成的上品掛珠發(fā)展而來的朝珠,是清代宮廷服飾的標準佩戴品。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清代帝后朝服像中可以看到,努爾哈赤、皇太極和順治帝沒有佩戴朝珠,但順治帝的皇后卻佩戴了朝珠。順治帝的母親孝莊文皇后在晚年朝服像中也佩戴了朝珠。自康熙帝以后,歷代帝后的朝服像顯示均佩戴有朝珠。
隨著滿清入關(guān)后國家輿服制度的不斷完善,宮廷創(chuàng)制了森嚴的著裝等級制度,它逐漸被賦予禮樂教化的功能,而朝珠也逐漸成為宮廷冠服佩飾的定制。朝珠的制作和佩戴規(guī)范也載入乾隆二十八年編纂的《欽定大清會典》中,可見官方的重視程度。清代朝珠由身子、結(jié)珠、佛頭、背云、紀念、大墜、墜角七部分組成,周長大約在130-170厘米之間。身子由108顆珠子組成,意寓12月、24節(jié)氣、72候為一年的說法,總數(shù)定為108。還有一種說法,即佛教認為人生有108種煩惱,舊時佛寺每日朝暮各撞鐘108下,稱為“醒百八煩惱”。
清代皇帝以及后妃、在朝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及其命婦還有侍衛(wèi)等,均可佩掛朝珠。場合不同,皇帝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也要佩戴不同顏色的朝珠?;实奂捞靿瘯r,穿藍色朝服,佩戴青金石朝珠;祭地壇時,穿明黃色朝服,佩戴琥珀或蜜蠟朝珠;在日壇朝日禮時,穿紅色朝服,佩戴紅珊瑚朝珠;在月壇夕月禮時,穿白色朝服,佩戴綠松石朝珠。四種顏色分別代表天、地、日、月。當時官員佩戴的朝珠也分為不同等級,官階越高所佩的朝珠材質(zhì)越是高貴。清代皇帝賞賜給文武百官的朝珠各式各樣,朝珠材質(zhì)有東珠(珍珠)、翡翠、珊瑚、瑪瑙、琥珀、蜜蠟等,以明黃、金黃及石青色等諸色絳為裝飾。有封號的命婦也有朝珠,她們在穿著吉服參加祈谷、先蠶古禮時,只需佩掛一盤朝珠;若遇重大朝會如祭祀先帝、接受冊封時,必須穿著朝服并佩掛三盤朝珠,歷代皇后和太后的畫像中也是如此。皇帝、官僚、命婦這一龐大群體都佩戴的朝珠,似乎與現(xiàn)在文玩手串文化中不同材質(zhì)的珠串一脈相承。
清 沉香木團壽108數(shù)
這串數(shù)珠以一百零八顆褐色沉香木珠和四顆紅色珊瑚珠精制而成,沉香色澤呈亮褐色,打磨光滑,每顆沉香木珠周身都雕刻團壽紋,每二十七顆沉香木珠之間穿入一顆紅色珊瑚珠,共有分珠四顆。四顆分珠珠身亦透雕團壽紋,紋理細膩清晰,精細華美,做工之精巧令人稱贊?!胺痤^”、“佛塔”亦以紅色珊瑚珠制成,透雕團壽紋,“佛頭”下飾有盤長結(jié)雙墜流蘇,整串數(shù)珠以沉香木珠、紅色珊瑚珠相配而成,素樸靜雅中隱著華貴的氣息。
清 翡翠108子數(shù)珠
翡翠材質(zhì),108粒數(shù)珠,珠體均勻飽滿,光澤明麗,細膩溫潤,富有生氣,配有四粒珊瑚隔珠,下接珊瑚佛頭,以大粒珍珠、黃色碧璽,藍色碧璽及珊瑚、珍珠米珠為結(jié)珠,其間飾有珊瑚雕牌,后以粉色碧璽為墜角。整器色彩艷澤,材美藝精,保存良好,包漿潤澤自然,手感柔滑。乃隨身禮佛、驅(qū)穢辟邪之佳品。
清乾隆 御制東珠朝珠
這串東珠朝珠長140厘米,主體由108顆圓潤晶瑩的東珠組成,間以深紅致密的上等紅珊瑚佛頭四枚,每一佛頭兩側(cè)各附青金石伴珠一枚。頂端佛頭下連系綴東珠綠松石佛頭塔,塔下以明黃色絳帶穿系橢圓形金累絲嵌青金石背云,背云上下各有綴東珠及紅珊瑚製蝙蝠形結(jié)1個,背云尾端垂綴東珠和金累絲托紅寶石墜角。三串記念由綠松石組成,每串10粒,尾端垂綴東珠及金累絲托紅寶石墜角。
朝珠是清朝皇帝和官員著禮服(朝服、衰服)、吉服(龍袍) 和常服時佩戴的一種裝飾物,掛在頸項垂于胸前,是顯示身份和地位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朝珠的主體自108顆珠貫穿而成,材質(zhì)多種多樣,有珠石、木質(zhì)和角牙質(zhì)等,多為貴重材料。
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清代朝珠的材質(zhì)除常見的青金石、蜜蠟、珊瑚、綠松石、碧璽外,還有東珠、藍晶石、翡翠、瑪瑙、金珀、唬珀、伽楠香、菩提子、檀香、沈香木、椰子木、扎古扎牙(西藏所產(chǎn)木質(zhì)貢品,能解毒)、硨磲、象牙、牛角等數(shù)十種材質(zhì)。
清中期 珊瑚朝珠
珊瑚珠108顆,青金石結(jié)珠、佛頭、佛塔,黃絳系銀鍍金點翠背云,嵌紅寶石,碧璽墜角。綠松石紀念三串,碧璽墜角。按清《會典》規(guī)定,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方可配掛朝珠。此件朝珠所選珊瑚珠一百零八顆大小如一,顏色鮮艷,圓潤而有光澤,是按12各月,24各節(jié)氣,72侯,為一年的說法,總數(shù)定為108顆。
紀念左二右一,應(yīng)為宮廷嬪妃使用,記念又稱“三臺”,一說天子有三臺,即靈臺,以觀天象;時臺,以觀四時施化;囿臺,以觀鳥獸魚龜。同時,“三臺”又將朝珠與念珠分別開來,寓意尊貴。佛頭為青金石,略大于珊瑚珠,色彩沉穩(wěn),造型大方,有嚴肅莊重之感。
背云系銀鍍金點翠,呈花瓣狀,頂端和底端鑲蝴蝶,所嵌紅寶石橢圓形,圓潤華貴。碧璽墜角紫色透明,鵝卵形,上嵌珍珠,晶瑩剔透。清朝對朝珠的制作及佩戴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是身份等級的象征。
清 蜜蠟108子數(shù)珠
以108顆蜜蠟珠精制而成,蜜蠟色澤亮麗、珠圓色潤,打磨光滑,品相完好,每27顆蜜蠟珠之間穿入一顆綠松石珠,分珠共有4顆。四顆分珠珠身鏤刻團壽紋,紋理細膩清晰,極為華美,做工之精巧堪稱經(jīng)典。此數(shù)珠上方兩顆結(jié)珠呈葫蘆形,是數(shù)珠的佛頭和佛塔,復(fù)飾以紅珊瑚背云。能以整套數(shù)珠全美流傳至今,彌足珍貴。
清 雙桃紅碧璽、翡翠十八子
碧璽取材顏色極品,乃碧璽中最尊貴之雙桃紅,粉艷濃郁。翡翠隔珠、佛頭,配有盤長紋翡翠牌及墜角,大粒珍珠及珊瑚、珍珠米珠為飾。此串取材精美,通身色澤濃艷,璀璨奪目。明艷動人,琢磨油潤,配色富麗不失典雅,造型細膩而無損大氣,乃萬中挑一之珍品。
清朝皇帝穿龍袍或吉服袍時,腰間系佩“吉服帶”。皇帝的吉服帶有多種制作工藝及裝飾手法,一般為明黃色,上有嵌珠寶的金帶板裝飾。帶端設(shè)帶扣,左右有二環(huán),用以佩帶帉(折疊起來的綢條)、囊(荷包)、燧(火鐮)、觽(音:觽,解結(jié)的錐子)、鞘刀等物,后來還有帶表及搬指的。佩帶囊和帉,清代馬上得天下,荷包用以儲食物,途中可充饑;帉可以代替馬絡(luò)帶,馬絡(luò)帶萬一斷了,就以帉續(xù)之。帉起初都用布帶,后來用于禮服,便改用絲綢制作了。
清 海藍寶十八子手串
藍寶石晶瑩明亮,工藝細致,琢制精心?!胺痤^”、“佛塔”由紅色碧璽珠制成,下端有白色米珠結(jié),一淺黃色絳帶穿藍寶石背云,絳帶下端以黃色碧璽為兩墜角。是款手串材質(zhì)極為珍貴,晶瑩透徹,明潔無瑕,濃艷華美,令人驚嘆。
清 黃碧璽十八子手串
此款手串由十八顆黃色碧璽珠組成,碧璽碩大,顆顆飽滿,打磨光潔,色澤溫潤古樸,頗為難得,間以紅色珊瑚珠相隔?!胺痤^”以紅色珊瑚珠制成,佛頭下飾有雙墜,墜角以藍色碧璽制成,靜雅艷麗,古樸中顯華貴。手串以十八顆意同一百零八顆數(shù)珠的功能,是便于攜帶,寓大于小的手串型念珠。其既可以握在手中,也可以掛于衣襟的鈕扣上,為誦經(jīng)念咒時計數(shù)之用,持不同材料的數(shù)珠誦經(jīng),所獲功德徑相不同。
清乾隆 伽南香金粟壽字十八
系用伽南香打磨成珠,通體雕刻一“壽”字,后鑲以金粟,其工作量比普通伽南串珠多數(shù)倍。迦南香之古樸與金粟之輝煌交相輝映,華美而不失質(zhì)樸。珊瑚結(jié)珠、佛頭、佛塔。佛頭內(nèi)中空,透雕云紋,刀法圓潤,線條渾厚,富有立體感。佛塔葫蘆狀,頸部云紋上線刻“壽”字,墜飾晶瑩,起地透雕龍作“S”狀,飾以云紋,動感十足,中部刻“壽”字。佛塔頂部、玉佩頂部及底部、墜角頂部均綴以束狀珍珠,每束十粒左右。此手串應(yīng)為皇室成員祝壽時所贈禮物,雕琢一絲不茍,獨具匠心,其精美的材料和高超的工藝體現(xiàn)著主人的身份與地位。
清中期 翠玉蓮子形十八子手
系十八粒蓮子形翠玉穿成,碧玉打磨光滑,大小基本一致,溫潤自然,沁色隱約可見。蓮子象征佛祖和不受塵世垢染的心境。碧璽結(jié)珠、佛頭、佛塔。結(jié)珠雕成蓮子狀,略大于碧玉蓮子,晶瑩剔透,幾可見穿線。佛塔系有暗橙色葫蘆。黃絳系有橢圓形碧璽背云,浮雕云狀紋飾,富有動感,深刻壽字,刀工圓潤。碧璽材質(zhì)較純,天藍色墜角,色澤亮麗。是串選材上等,多色并用,打磨雕刻技術(shù)爐火純青,寶石、珍珠、玉石并用,做工配色皆極為精彩。
清中期 珊瑚十八子手串
此件手串由十八粒珊瑚珠制成,青金石佛頭和佛頭塔。黃絳系一碧玉佩,淺雕祥云。又綴有一對墜角,晶瑩剔透。間綴有米粒珍珠,更添華美。手串原為佛家消除煩惱障和報障的佛珠,其特定手串顆數(shù)有特定佛法含義,“十八子”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此件手串所選珊瑚飽滿鮮艷,其它配石亦為上等,是吉祥富貴的象征。
清中期 象牙珊瑚十八子念珠
取材象牙,質(zhì)地細密,18子,間有兩粒珊瑚質(zhì)隔珠,接珊瑚佛頭,配珊瑚、珍珠米珠及明黃色絲絳。珠體琢磨規(guī)整有度,通體茜綠色,色澤深艷,其上刻有壽字紋、瓜棱紋,紋飾繁復(fù),瑞意逼人,為典型清代工藝風格,雕刻流暢,茜色精細,包漿肥腴。且保存完好殊為難得。
清乾隆 伽楠香大吉牌
質(zhì)感溫潤,富有光澤,為上等伽楠香而制。形狀扁平,刻枝葉茂密,纓蔓勾連,質(zhì)感強烈,呼之欲出。枝葉掩映處結(jié)有兩只葫蘆,造型拙樸,刻“大”、“吉”二字,甚為可愛。牌的邊緣為自然交錯而出,打磨光滑。牌的頂部及底部綴有纓絡(luò)裝飾。是件刀工嫻熟,線條富有彈性,構(gòu)圖設(shè)計和畫面層次都獨具匠心,典雅大方,高貴而不失質(zhì)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07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榮毅仁辭別中信公司擔任國家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