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羅藝。
貞觀元年,唐太宗即位不久,就發(fā)生了羅藝謀反之事。
羅藝,字子延,隋朝湖北襄陽人,唐初軍閥之一,隋末任虎賁郎將,駐守涿郡。后投降李淵,賜姓李,晉封燕郡王,統(tǒng)領天節(jié)軍,鎮(zhèn)守涇州。在唐軍擊敗劉黑闥中立過大功,進封開府儀同三司,位比三公。
羅藝降唐后,目中無人,只與太子李建成相識善,成為太子的重要黨羽。李世民玄武門之變,誅殺太子并逼李淵退位后,羅藝怕李世民會清除異已,于是詐稱奉李淵密詔,占據(jù)豳州,以此對抗李世民。李世民令長孫無忌與尉遲敬德討伐羅藝,羅藝大敗,率數(shù)百騎逃奔突厥。在寧州烏氏驛,其手下騎兵斬殺羅藝,傳其首于長安。
羅藝叛亂前,濟陰一李五戒女,自稱通神鬼之道。她曾對羅藝的妻子孟氏說:“夫人天生異相,異日定為天下之母”。羅藝夫人因此積極協(xié)助丈夫謀反,羅藝兵敗后,孟氏和李五戒一道被殺。
羅藝向來任性自負,這種性格在他青年時期已顯露。羅藝之父羅榮是隋朝監(jiān)門將軍,執(zhí)掌隋煬帝的宮殿門禁事,深得煬帝寵信。羅藝“少習戎旅,勇于攻戰(zhàn),善射,能弄矟”,加上父親身居要職,所以羅藝從小就受到眾星捧月般的待遇,贊譽聲不絕于耳。 羅藝隨父親在軍營長大,結交的也是那些武將群體,玩伴大多是將門之子,這些世家子弟從小一起長大,形成意氣用事、目中無人的性格,就在所難免了。
羅藝青年時就武功高強,在戰(zhàn)場上立了不少軍功,很早就以軍功官至虎賁郎將。羅藝的人生太過順利,沒有經(jīng)歷任何挫折,這為他形成任性、自負的性格奠定了基礎。《舊唐書》就記載過羅藝“桀黠,剛愎不仁,任氣縱暴”的性格特點。但是羅藝的性格并沒有隨著年齡增長而有所收斂,反而愈加剛愎自用,這也為他最后悲慘的結局埋下伏筆。
據(jù)《新唐書》記載,羅藝在隋朝為將時,連直接管轄他的上級都不放在眼里。公元613年,李景以武衛(wèi)大將軍督饟北平,“武賁郎將羅藝與景有隙,遂誣景將反”。李景是一位參加過隋朝平定北齊、討伐尉遲迥、滅陳等戰(zhàn)役,立過大功的老將,也是羅藝的上司,羅藝都不把他放在眼里,因為私人恩怨,而去誣告這位老將,由此可見羅藝自負到了何種地步!
公元622年,李世民擊劉黑闥,羅藝降于李建成,李淵大喜,對羅藝極盡拉攏,給予了很高的待遇,封羅藝為左翊衛(wèi)大將軍。李世民曾派人到羅藝的大營視察,來人與羅藝話不投機,羅藝居然二話不說,對李世民的手下就是一頓痛毆。這件事的發(fā)生不是偶然,而是羅藝任性、自負的一種表現(xiàn)。
武德五年底,太子李建成與羅藝討伐劉黑闥,李建成在戰(zhàn)爭中表現(xiàn)出了卓越的軍事能力,生擒劉黑闥。羅藝與李建成從此結為知已,對李世民則不屑一顧。羅藝認為太子李建成是將來當然的皇帝,所以才有膽子打李世民的心腹,這是對李世民的蔑視,也是他自負、任性性格的表現(xiàn)。
羅藝的任性,導致他對時局的判斷經(jīng)常失誤不斷。他死心塌地的跟隨李建成,擔任太子私兵的首領,表現(xiàn)出對太子李建成的一種愚忠,玄武門李建成被殺后,羅藝任性的性格使他看不到李世民腳跟已穩(wěn),竟然不顧自身實力有多少百而盲目造反,最終兵敗身死。
羅藝對權力的欲望很大他投降李淵,只不過是看到李唐已有了一統(tǒng)天下的實力。做為交換,李淵也給了羅藝相應的特權,滿足了他的權力欲。賜姓李氏,封燕郡王,食五千戶,統(tǒng)領幽州,都大大滿足了羅藝膨脹的虛榮心。在這個位置上,羅藝在對突厥的作戰(zhàn)中屢戰(zhàn)屢勝,聲望也在達到了頂峰。成為太子的心腹后,李建成委托羅藝招募勇士二千余人為東宮衛(wèi)士,這樣秘密任務都交給羅藝執(zhí)行,可見李建成對羅藝的信任。
羅藝的如意算盤是,李淵死后,李建成肯定會繼位為君,他羅藝必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玄武門事變,毀掉了他的夢想。 羅藝內心對李世民從來沒有服氣過,加上之前他曾羞辱過李世民,以羅藝自負的性格,認定李世民一定不會放過他。自負的人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別人身上,認為李世民一定會這樣對他,即使李世民封他為開府儀同三司,羅藝都認為這是李世民的緩兵之計,一旦時機成熟,就會找他算賬。所以《舊唐書》說:“太宗即位,拜開府儀同三司,而藝懼不自安”。他完全不去想李世民能有容人之量,只會以已之心去度人。
羅藝對相面、術數(shù)非常迷信,但是羅藝造反的責任并不能完全推到那個巫婆李五戒身上。 雖然李五戒通鬼道,也對羅藝的妻子說過:“妃相貴,當母天下。”還說孟氏的貴相是羅藝帶來的,說什么“妃之貴由于王,貴色且發(fā)?!鼻『昧_藝一貫認為李世民才能不咋地,自己完全資格取而代之。如果羅藝平時沒有這種狂妄的相法,李五戒的相面也起不了多少作用。
羅藝準確的說只是一員勇將,并不是老謀深算的政治家,他也沒有政治家應有的素質,在沒有做好任何準備的情況下,任性妄為,不顧雙方的實力差距,也不顧自己能有多少支持度,在沒有做好任何準備的情況下,憑一時意氣用事造反,結果必然是失敗。
羅藝造反后,李世民在戰(zhàn)略上非常重視,派自己親信的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去平叛,但讓人沒想到的是,這二位還沒見到羅藝,羅藝就被毫無名氣的楊岌打敗了。從實力上看,羅藝擁有驍勇的天節(jié)軍,實力遠勝楊岌的招搖軍,但是面對招搖軍,天節(jié)軍毫無斗志,一接觸就潰不成軍,只能說明羅藝的部下與羅藝根本沒有一條心。在自己手下部隊都沒有動員好的基礎上,就敢造反,羅藝的任性狂妄可見一斑。
羅藝兵敗后,準備逃往突厥,在他經(jīng)過烏氏驛時,“從者漸散,其左右斬藝,傳首京師,梟之于市?!闭侨涡宰载摰男愿駳Я肆_藝,導致了他的悲慘結局。
羅藝謀反的表面原因是羅藝屬于李建成一黨,他怕李世民會報復;誘導因素是那個巫婆李五戒的煽動;但根本上的深層原因,是羅藝性格上的任性與狂妄,這種性格才是他決定謀反的決定性因素。
羅藝之所以被封為燕王之后,還選擇舉兵反唐,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李建成死了,而自己又在之前大大得罪了李世民,于是為了保命,他只能夠選擇造反了。根據(jù)相關史料的記載,羅藝其實從李淵還沒建國的時候便跟隨著他,之后更是因為一些事情成為了太子李建成的親信。
從史書中,我們其實可以看得出來,羅藝原本在隋朝末年的時候便已經(jīng)是一個雄踞一方的霸主,很多勢力都想要拉攏他,不過他卻仍然不為所動,后來李淵前來招攬他,他發(fā)現(xiàn)李淵這個人有可以平定中原的姿態(tài),于是最終便跟隨李淵一起逐鹿天下,而后羅藝更是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被李淵封為了燕王。
而在第二次討伐劉黑闥的時候,李淵選擇派出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太子李建成,而羅藝也奉旨跟著李建成一起征討劉黑闥,后來兩人會師洛陽,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羅藝成為了李建成的親信。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李世民的勢力也越來越強大了,為了能夠拉攏羅藝,李世民便派了自己的親信前往羅藝的軍營中,但是羅藝仗著自己位高權重,絲毫不將李世民的親信放在眼里,甚至還親自動手把他打了一頓,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羅藝徹底的和李世民結仇了。
后來李淵為了為了防止這兩人做出什么出格的事,于是便將羅藝派去鎮(zhèn)守涇州,再后來便是玄武門之變,李建成被李世民給殺了,這樣子以來,羅藝的保護山徹底倒塌了,這個時候的羅藝開始感覺到害怕,他知道一旦李世民即位,自己肯定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于是為了能夠保住自己的性命,羅藝選擇了鋌而走險,走上了造反的道路,不過最終羅藝還是失敗了,不僅如此,羅藝一家也因為這一件事全部死于非命。
這是因為羅藝曾是故太子李建成的黨羽,且他還曾因此得罪過李世民,所以他擔心登基后的李世民會報復他,從而選擇了舉兵造反。羅藝本是隋朝將領,戰(zhàn)功赫赫的他后來在隋朝末年的時候趁亂自立,成功割據(jù)幽、營二州。在當時那個混亂的時局下,自立之后的羅藝受到了多方勢力的拉攏,而羅藝在多方衡量之后最終選擇了降唐。
投奔唐朝之后,羅藝被李淵封為燕王,同時還被賜予?李?氏。因為羅藝本就是善戰(zhàn)之人,所以他很快便為唐朝立下大功。這件大功就是協(xié)助唐軍擊敗劉黑闥,于這場戰(zhàn)爭中被羅藝俘獲或斬首的敵軍多達八千人。憑借此次戰(zhàn)功,羅藝越發(fā)受到李淵的器重,而羅藝也趁此機會請求入朝。待入朝之后,羅藝被當時的太子李建成拉攏,繼而成為太子黨的一員。
這羅藝本就因自恃功高位重而目中無人,待成為太子黨羽之后其行事作風則是變得更加囂張跋扈。他與李世民的恩怨便就是在這一時期結下的,當時他曾無故毆打過李世民的親信。后來太子李建成于玄武門事變中被殺,唐朝皇位由李世民繼承。而李世民在登基之后曾對功臣們逐一進行封賞,羅藝也在其中。但是即便如此,羅藝還是深感不安,為此他決定起兵叛變。
貞觀元年,羅藝假借圣意麾兵入朝,待行至豳州時突然起兵將該地占領。李世民得知此事之后當即派出朝廷大軍前去鎮(zhèn)壓,但是羅藝卻被楊岌先一步打敗。戰(zhàn)敗之后的羅藝本欲逃往突厥避難,但是逃至半途便被其左右殺害。之后其左右又將羅藝的頭顱送至京城,然后李世民下令將它懸掛于市集中示眾。除此之外,李世民還下令恢復了羅藝的本姓。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0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