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9年前的今天,1712年4月4日,康熙推行攤丁入畝稅收政策。
清初在恢復賦役剝削后,主要是依照明代萬歷年間的1條鞭法征派賦役。1條鞭法雖然已把一部份丁銀挪向地畝征派,即由地商與人丁共同負擔,但丁銀并未廢除,而且數(shù)額照舊相當大,農(nóng)民不堪負擔,被迫流亡。
清代不能不變通剝削的辦法,公元1712年4月4日(康熙5101年2月2109日)康熙皇帝宣布,以1711年(康熙510年)全國的丁銀數(shù)額為永久的丁銀征收定額,以后額外添丁,不再多征。
康熙帝說,這是有益于民的盛事,所以叫作圣世滋丁,永不加賦。攤丁入畝,是我國封建社會里最后1次重大的賦役制度改革。它實行于清朝康熙末年,普及于雍正初年,終究完成于乾隆4102年。攤丁入畝是把歷代相沿的丁役銀合并于田賦銀當中,一起征收。
康熙帝(資料圖片)
1712年4月4日這一天是中國稅收史上重要的1天。在這一天清代的康熙皇帝宣布實行一項新政策,稱為攤丁入畝,從此以后圣世之丁永不加賦。用今天的語言講,就是從這天起國家只收土地稅,不再收人口稅了,老百姓再生孩子也永久不收財稅了,而且稅收的標準依照上1年的數(shù)字不再增加,當年清代對這一條政策曾自我解釋說這是千古以來,歷朝歷代對老百姓都沒有過的仁政,從康熙5101年也就是1712年起清代為何不收人口稅了?滿清皇帝真的是那末仁義愛民嗎?固然不是,但是我們要承認清代皇帝他是滿族,是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多數(shù)民族,處理稅收等問題一直比較謹慎,開始清代給老百姓的負擔就比明代輕,主要是由于當時社會上有反清復明的號令,清政府用這類方法能夠爭取多數(shù)漢族大眾,由于老百姓最關心的是吃飽肚子,而不是看京城里飄揚的旗幟。
康熙皇帝要免除人口稅也含有恢復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的目的,由于中國自西漢以來統(tǒng)計人口一直是收人頭稅,哪里人多哪里就要多收稅,老百姓交不起,采取的辦法就是舉家逃跑或是瞞報,乃至溺嬰,也就是把剛生下的小孩淹死。歷朝的人頭稅確切是對老百姓的一種災害。直到清代初年還有大批百姓離開土地流亡,這到頭來也嚴重影響了土地稅收,清代至康熙年間免除這項稅,老百姓可以放心的生孩子,也能夠安心生產(chǎn),沒必要須流亡。
從長遠看對朝廷也是有益的。免除人頭稅以后帶來的1個直接結(jié)果就是清代中后期出現(xiàn)了中國歷史上的人口增長的大爆炸,在此之前朝廷統(tǒng)計的兵數(shù)總共也只有2400萬人,如果再算上婦女、老幼,清代初年全國有統(tǒng)計的人口頂多有1億人,可是實行免除人頭稅的政策,只過了130多年,到了清代道光210年,也就是雅片戰(zhàn)爭爆發(fā)那1年,1840年,全國人口統(tǒng)計居然到達4億12000萬人,這是中國人口發(fā)展史上史無前例的1次生育高峰。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10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著名電影藝術家司徒慧敏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