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9年前的今天,1882年4月5日,國民黨3元首之一宋教仁誕生。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遁初,號漁父,漢族,湖南桃源人。1913年被暗殺于上海,享年3102歲。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華民國的締造者,是中華民國早期第一位提倡內(nèi)閣制的政治家。
6歲入私塾,17歲入桃源漳江書院,受縣教諭黃壽彝和書院山長瞿方梅等人影響,萌發(fā)反清思想。
光緒310年12月13日,宋教仁到達日本。剛安頓下來,他就重新開始革命活動。首先,他籌創(chuàng)革命雜志《二十一世紀之支那》,3101年6月出版。8月,在孫中山提倡下,在日本東京成立同盟會,并將《二十一世紀之支那》改成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宋以同盟會司法部檢事長身份兼該報撰述。是年6月,宋教仁進入日本政法大學學習,次年2月進入早稻田大學預科學習,本打算升人本科,因生病而停學。
光緒3103年春,宋教仁潛返遼寧安東,籌建同盟會遼東支部,聯(lián)系東北馬俠李逢春等人,策劃在沈陽發(fā)動武裝起義,事泄,潛回東京。在東北活動期間,得悉日本企圖吞并間島的詭計,他暫時放下革命聯(lián)系工作,在日本友人片山潛的幫助下,打人日本從事詭計組織活動的組織長白山會,冒著生命危險,偵獲該會大量假證據(jù)?;貣|京后,他又查閱大量典籍,很快寫出《間島問題》1書,論證間島及延吉地區(qū)自周秦即屬中國領土。日本政府偵知此事,以5千巨金索購書稿,未遂。轉(zhuǎn)遞清政府,如獲拱璧,清政府對日談判,憑此書的有力論據(jù)而獲勝。
宣統(tǒng)2年(1910)春,長江中下游流域革命氣力驟增,宋教仁提出相應轉(zhuǎn)移革命重心。年底,從日本返抵上海,于右任聘任他為《民主報》主筆,他以漁父筆名撰寫大量宣揚革命的文章。次年7月,宋教仁與譚人鳳、陳其美在上海組建同盟會中部總會,親任總務干事。他親身或派人來往于上海、兩湖各地,積極發(fā)展中部總會分會,籌款,購買武器彈藥,推動長江中下游流域的革命進程。兩湖革命情勢空前高漲,終究致使武昌起義的爆發(fā)。
武昌起義成功,宋教仁非常高興,他在上海大造革命輿論。通過發(fā)表文章和拍電報,積極敦促各國政府對中國革命嚴守中立,承認革命軍為交兵團體;對內(nèi)則大力宣揚革命的主旨,說明革命黨之主義即聲言在顛覆惡政,出人民于水火當中,爭取人民大眾的支持。同時,他積極策應長江中下游舉義響應。他在《民主報》上發(fā)表《湖北情勢地理說》,論述武昌的重要性,反復申言:今天下之情勢,重在武昌也。激動之余,宋教仁對軍政首腦大權旁落深為憂愁。10月24日,黃興由香港抵上海,宋教仁與他久別重逢,傾談競夕,勸黃興率第9鎮(zhèn)新軍奪取南京,并攻取江浙,以避免受制于黎元洪,黃興不聽。28日,宋教仁與黃興到達武漢。此時,都督政府的組織大體建立,宋教仁僅被胡瑛所拉協(xié)助辦理外交。此時列強已表示中立,外交無大事可做。宋教仁試圖策劃黃興為湖南湖北京大學都督,未成功,他又轉(zhuǎn)而從地方政權建設人手,起草《鄂州約法》,經(jīng)審定,隨即由軍政府頒布。這是中國歷史上第1部共和制憲法性質(zhì)文件,體現(xiàn)了近代西方民主精神。但當時并未付諸實行,黎元洪都督地位和權利并沒有減損。黃興主持的軍事,也景況不佳。宋教仁于11月13日離開武昌,決定赴南京開辟新的局面。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凱派人在上海車站刺殺宋教仁,兩天后宋身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11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五月:浪漫的愛、芳菲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