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11年前的今天,1010年4月11日,“貍貓換太子”事件始末。
公元997年3月9(癸巳)日,宋太宗趙光義1命歸西,終年59歲。所遺皇位由太子趙元侃繼承。元侃原名德昌,后又改名元休。他是太宗皇帝的第3個兒子,本無繼承大寶之望,只是由于有呂端、寇準(zhǔn)等1班正直大臣的全力推戴,他才得以面南背北。
趙元侃,即位后改名為趙恒,在位25年。這25年,趙恒1共換了3任皇后。這3個皇后,1個姓潘,乃是大名鼎鼎的潘美(潘仁美)之女,在《楊家將演義》等一些通俗文藝作品中,是個可笑的角色。另外一個姓郭,沒有甚么名聲。最后1個姓劉,即所謂的貍貓換太子的主謀。
劉氏真的干過貍貓換太子的勾當(dāng)嗎?要了解這個問題,必須先從劉氏的身世說起。
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在掃平了南方各割據(jù)小朝廷以后,帶兵親征北漢,圍攻北漢都城太原。5月5日,北漢威武帝劉繼元率群臣到宋軍營中投降,戰(zhàn)役結(jié)束。隨同宋太宗征討北漢的諸色人等中,有1個姓劉名通的武將,他官拜虎捷都指揮使,蜀地人氏,家有1妻1女。在班師回京時,劉通不幸染上了時疾,死在了半路上,遺下了孤妻弱女。聞聽丈夫的死訊,劉通之妻龔氏急火攻心,不久也病死。尚在襁褓中的女兒劉娥成了孤兒,多虧外公眾的撫養(yǎng),才使她長大成人。
轉(zhuǎn)眼之間,10幾年過去了,劉娥的外公、外婆、舅父、舅媽均已謝世,只剩下她與表哥龔美相依為命。15歲那年,1向以鍛銀為業(yè)的表哥聽說京城汴梁生意好做,就帶著劉娥,千里迢迢地來到了京師。到了京師以后,龔美開了1間小小的銀坊,劉娥則在作坊前面的鋪面里給表哥看著店面。
說來也怪,龔美的鍛銀技術(shù)本來一般,但他的小作坊里卻常有公侯王孫們前來光顧。其故何在? 原來,這和劉娥有關(guān)。據(jù)史料記載,劉娥善播鼗。鼗,讀作桃,乃是一種樂器。據(jù)鄭玄注《周禮春官小師》,鼗如鼓而小,持其柄搖之,旁耳還自擊,有點類似于今天小孩玩的撥浪鼓。播鼗,不過就是搖晃撥浪鼓,本是小孩子閑著無聊時才玩的玩藝兒。
劉娥之播鼗,很難說是為了甚么藝術(shù),只是為了解悶而已??捎捎谒碎L得確切漂亮,所以那些紈绔子弟還是照來,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意山水之間耳!是也。由于這些闊少們的推波助瀾,劉娥的美名漸漸傳播到深宅大院的王府。
有1天,劉氏1邊看著表哥干活,1邊坐著撥弄她那件寶貝,忽然店外1陣腳步聲,抬眼1看,有1個男子正笑吟吟地帶著一種欣賞的表情在打量著她。這個人就是襄王趙德昌,即后來的真宗皇帝。襄王是特地來看劉娥播鼗的。
在太宗諸子中,他的名望最大。有這樣1則小故事頗能說明襄王為何這么著名。聽說,在太宗趙光義晚年的時候,為了選定太子,曾召了個號稱麻衣神相的僧人進宮相看幾個小王爺。已看過7個了,沒有1個使人滿意。襄王當(dāng)時午睡未醒,那個相者本來要走,但當(dāng)他無意中看到了襄王的幾個仆人時,卻止住了腳步,回來對太宗皇帝說:臣遍觀諸王,福祿無有過襄王者!趙光義感到很奇怪,他問:你又沒有見到襄王,怎樣會知道他的命最好?那相者不慌不忙地答道:臣剛才見到襄王的幾位侍從,他們都具有以后出將入相的氣質(zhì),仆人尚且如此,主人的才具便可想而知了!
劉娥1聽站在眼前的這位年輕英俊的小伙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襄王,不由芳心亂動。趙德昌不疾不徐地喝住了隨從:你窮咋唬甚么!孤家今天不是以襄王的身份,而是以1個聽者的身份來凝聽劉美人的播鼗高技的!因而劉娥打起精神,拿出看家本領(lǐng),讓襄王聽得如醉如癡,在如泣如訴的樂聲中他恍如找到了1個潛藏在心里的老朋友,其快樂是沒法形容的。1曲奏畢,劉娥停奏,回眸1笑,趙德昌恍如1下子進入了美好的幻境當(dāng)中,帶著這類美好的感覺,他覺得眼前的這個女子越看越順眼,管她是甚么出身,管她從事過甚么職業(yè),只要能常伴身邊,也就足矣!經(jīng)過1番討價還價,1乘青頂小轎,劉娥被抬進了襄王府。
1對年輕人,情竇初開,自然是如膠似漆,不料卻惹動了襄王乳母的不滿。這位曾被宋太宗封為秦國夫人的乳母食人之祿,忠人之事,怕小王子被新來的女人帶壞了,悄悄地向太宗打了1個小報告。
太宗聽了大為光火,他派人將兒子叫來訓(xùn)斥了1頓,然后命他立行將那個小野女人送走,否則,削去他的王位。1向畏父如虎的趙德昌墮入了1個兩難的地步:是將心愛的人留下來以保住自己的愛情,還是遵從父命以保住自己王位?權(quán)衡了半天,他終究選擇了后者。因而,劉娥被送出了王宮,固然,她并沒有回到龔美開的那間小銀作坊,而是來到王宮指使張耆的家里,這是趙德昌安排的。
進宮劉氏由賤而貴封德妃趙德昌是公元997年3月繼位的。其后不久,劉娥就被接了回來。她這是2進宮了。此時,趙恒真?zhèn)€是萬人之上,誰也不敢再在他眼前說3道4了。因而,劉娥開始連連升級。先是被封為美人,然后又進位德妃。大概就是在劉氏被封為德妃以后不久,宮中來了1個姓李的宮女,被主管太監(jiān)分給德妃做侍女。
這位李氏是浙江人。其祖李延嗣曾當(dāng)過5代10國時吳越王國的金華縣主簿。其父李仁德當(dāng)過宋代的左班殿直。
公元1009年6月,宋真宗趙恒信步所至,來到了劉德妃所在的坤寧宮。因天氣酷熱,劉妃當(dāng)時正在沐浴,趙恒閑得無聊,就歪開端來打量給他端茶倒水的宮女。但見她高高的個兒,細細的腰,1雙丹鳳眼,像能說話,斂目低眉,顯得楚楚可憐。趙恒不由心動,立即屏退眾人,包括劉德妃在內(nèi),令她們1律不得打攪,然后,就在常和劉德妃休息的床上把李氏給臨幸了。見趙恒這么快就和別的女人胡弄,劉德妃自然很生氣,但她也有弱點不能生育。在封建社會,不孝有3,無后為大,只要趙恒1搬出這頂大帽子,她就張口結(jié)舌了。但她又咽不下這口氣,因而就想了1個辦法。
等皇帝走了以后,劉氏著人叫來了剛剛穿著終了的李氏。李氏又羞又怕。劉德妃恍如是看穿了她的心思,屏退了眾人,親切地拉著李氏的手說:你不要怕,我知道不是你要做,而是皇帝要你做的!不過,說到這里,劉德妃話鋒1轉(zhuǎn),我要和你談個條件,以后皇帝來,你還可以侍寢,但倘有娠,生下男兒,必須由我撫養(yǎng)!少不更事的李氏此時恨不得早點離開,所以,不管劉德妃說甚么,她都諾諾連聲。
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
其后,趙恒又臨幸了李氏幾次,李氏真的就有了身孕。
劉德妃發(fā)覺李氏有孕以后,不準(zhǔn)她隨意外出,只準(zhǔn)在有數(shù)的幾個地方活動。有1天,趙恒去徹臺游玩,李氏隨行,參軍輦上下來,還沒走幾步,忽聽啪的1聲,1個甚么東西掉到了地上。是玉釵!趙恒見了暗暗在心里禱告:倘若天不絕宋,請過往神靈保佑,此釵不碎,李氏所產(chǎn)之嬰一定是男孩。待到宮女拾回玉釵,果然未碎,真宗別提有多高興了。
公元1010年4月11(甲戌)日,李氏真的產(chǎn)下1個男嬰,宋真宗親為此子取名趙受益。李氏也由于生子的原因而被趙恒封為崇陽縣君。
劉后與李氏各得其終民間傳說中的貍貓換太子故事就是從這里開始編造的。舊通俗小說及舊戲劇差不多都以不同的情勢煞有介事地向人們講述這樣1個故事:
宋真宗時,有劉、李2妃同時身懷有孕。劉妃奸詐,李妃渾厚。真宗宣稱,誰先生子,就立誰為皇后,立所生之子為太子。李妃先產(chǎn)下1子。劉妃擔(dān)心李氏登上皇后寶座,便暗中命人將李妃所生之子用剝了皮的貍貓?zhí)鎿Q,然后,故意引皇帝前往認子。認真宗見到那血肉模糊的剝皮貍貓時,不知是計,大吃1驚,遂打消了立李妃為皇后的動機。李妃所生之子幸而被老太監(jiān)陳琳救起,送到某王爺?shù)母飺狃B(yǎng)。不久,劉妃也產(chǎn)下1子,遂被封為皇后。但劉妃所生之子不久夭折,不能不從某王爺府中過繼1子,此子即李妃所生。210年后,過繼來的孩子繼位,是為宋仁宗。老太監(jiān)陳琳在仁宗眼前痛陳往事,又得包拯等人的協(xié)助,尋回流落民間的李氏,母子團圓。
這個故事除李氏產(chǎn)子被他人撫養(yǎng)1點之外,其余都是編造的。
且說李氏產(chǎn)下兒子趙受益以后,因與劉德妃有約在先,只好忍痛把男嬰交給劉妃,劉妃也根本沒有用甚么貍貓來換太子何況當(dāng)時誰也不能料定此子后來一定是太子而是將孩子交由真宗的另外一個妃子楊淑妃,讓她幫著撫養(yǎng)。
劉德妃是兩年以后的公元1012年12月9(丁亥)日才被立為皇后的。劉氏被立為皇后,其實不是由于她搶了李氏的兒子,而是由于她性警敏,曉書史,聞朝廷事,能記其本末。宮闈事有問,輒援用故事以對,帝深重之。
公元1022年2月戊午日,宋真宗趙恒病死,遺詔太子趙受益于柩前繼位,改名為禎,是為仁宗。由于仁宗只有12歲,所以,由劉氏幫助處理國事,所謂權(quán)處罰軍國事。奸臣丁謂、雷允恭等向劉落后言,打算去掉真宗死前遺詔中令皇后權(quán)處罰軍國事中的權(quán)字,因遭1班顧命老臣的反對而未果。幾天以后,心懷不滿的劉后投桃報李,在有關(guān)皇太后與皇帝處理朝政的問題上玩了反對她的群臣1下,她通過入內(nèi)押班雷允恭之口轉(zhuǎn)告眾人:帝朔望見群臣,大事則太后召輔臣決之。全部地把大權(quán)獨攬了過去。
公元1030年2月,河中府通判范仲淹疏請劉后歸政于帝。其疏略云:陛下(指劉太后)擁扶圣躬,聽斷大政,日月持久,今皇帝年齡已盛,睿智明圣,握乾綱而掌坤紐,非黃裳之吉相也。豈若保慶壽于長樂,卷收大權(quán),還上真主,以享天下之養(yǎng)。劉后其實不理睬范仲淹的上疏。
又過了兩年,到了公元1032年2月,一直默默無聞的李氏病重,不治而死。打從公元1010年生下兒子,到公元1032年去世,22年間,李氏是怎樣生活的呢? 她絕非像民間傳說中那樣,流落民間,撿了兩個兒子,艱巨度日,但也一直沒有大富大貴。
前面我們已提到,由于產(chǎn)下仁宗趙禎的原因,李氏被真宗趙恒封為崇陽縣君。過了幾年,又生了1個女兒,李氏被晉爵為才人,然后是婉容,等到仁宗即位后,李氏又被封為順容,被遣去看守永定陵(真宗之墓)。
李氏的晚年雖然沒有得到劉后的允許去認回自己的親生兒子,但劉后對她也一直不薄。為了補償李氏的失子之痛,劉后曾派自己的表哥龔美時已改姓劉,稱劉美與另外一個名叫張懷德的大臣充任尋訪使,到李氏的故鄉(xiāng)金華縣去尋訪李氏的家人,尋得李氏之弟李用和,由劉后親身下令,將李用和補3班奉職。1半是由于畏懼舊主,1半是由于感恩,所以終其一生,李氏一直沉默處先朝嬪御中,何嘗自棄,直到臨死,才由順容晉封為宸妃(史稱她為李宸妃)。
宋朝是個很講求禮儀的朝代,大臣們的禮儀觀念極強。因此,圍繞著李氏的葬禮,1場爭辯悄悄地在劉后與當(dāng)朝宰相呂夷簡之間進行。對李氏優(yōu)待是優(yōu)待,但在劉太后的心中,李氏雖然已被封為宸妃仍與當(dāng)年的侍兒沒有甚么兩樣。因此,劉太后依然只想以宮人之禮安葬李氏。后來在首輔呂夷簡的建議下,改用1品大禮盛斂李氏,靈柩自西華門出,李氏的一切衣飾均與太后無異。這一著棋,在呂夷簡的點撥下,劉后又走對了。
公元1033年3月甲午日,劉太后崩于宮中。
劉后去世以后,燕王趙德昭(不是傳統(tǒng)筆記小說中的8大王或8千歲)入宮奔喪,趁便向小皇帝趙禎進言,指出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以非命!趙德昭的這句話帶有明顯的挑撥離間的味道。
原來,根據(jù)宋太祖的母親杜太后的安排,北宋王朝的皇位繼承方式應(yīng)當(dāng)是:太祖死,太宗立;太宗死,太祖的兒子接位。趙德昭是宋太祖的兒子,他見乃叔宋太宗沒有把皇位傳給他,自然怨氣沖天,所以,出來揭破仁宗皇帝的身世之謎。聽了趙德昭的話,仁宗皇帝慟哭不止,想到母親生下自己以后就忍痛割愛,想到幾10年間,兒子近在咫尺卻不能相認而給母親帶來的痛苦,趙禎接連幾天不視朝,累日下哀思之詔自責(zé)。并下令對劉后害死母親1事進行調(diào)查。
調(diào)查結(jié)果并不是像燕王所說。最值得信任的李用和(李宸妃之弟)開棺后回來報告,說李妃死后一切均按太后之禮盛斂,仁宗皇帝的氣也就消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14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