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的勞動修行
施崇偉
勞動節(jié),是國際的。蘇東坡,也是國際范。法國《世界報》組織評選1001-2000年間的“千年英雄”,全世界一共評出12位,蘇東坡名列其中。勞動節(jié),我想起蘇東坡。想起的,不僅是他的詩文,還有他一生除寫詩作畫、致仕愛民之外的勞動故事。
蘇軾幼年時,深得母親程夫人悉心管教。程夫人除了教導孩子勤勉讀書外,還教他種樹、愛鳥,做力所能及的農(nóng)活。蘇家宅院有一片幽謐的竹林?!傲謹嗌矫髦耠[墻,亂蟬衰草小池塘。”這里,便是少年蘇軾的最早的勞動課堂。
“蘇堤春曉”是杭州西湖勝景。今日漫步荷塘柳堤,切不可忘記當年蘇軾之功。身為杭州的地方官,為整治西湖,他不僅僅是搞調(diào)研、作方案和發(fā)號施令,還親切帶領身邊工作人員和弟子挽起袖子加油干。他們挖溝、清淤、修補井壁,使得相國井水溢出井坎,向南流入漕河;疏通涌金池;在上池門外設置兩道閘門,一道閘門連接池內(nèi)將河水引入,另一道閘門以五根竹管引出池水,匯入河水流向東邊,進入南井。
蘇軾仕途多遇不順,單是天災之患也是一起接著一起。然而,都被“勞動者”蘇東坡的身體力行一一化解。初仕鳳翔府判官,便遇陜西旱情,他幾上太白峰,帶領百姓到道觀求雨。密州遇蝗災,他親臨田間地頭,帶領百姓用“秉畀炎火”之法和“荷鋤散掘”之術,火燒、深埋,消滅蝗害,終至“蝗不復生矣”。斗徐州水患,他先是冒雨踏泥濘到禁軍駐地求援:“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宜為我盡力!”再親荷畚鍤,布衣草屨,“廬于城上,過家不入”。
最顯其勞動本色的,必然是黃州。元豐三年初,蘇軾貶至黃州,好在二十年來一直追隨他南北來去的好友馬夢得給他籌集到幾十畝蒿草叢生、荊棘遍地的荒地,讓他春耕秋種,過上了自給自足的農(nóng)夫生活。他本向來以苦為樂,母親從小的勞動教育在此派上了大用場。他脫去長袍,摘去方巾,一身農(nóng)夫打扮,帶著兩個兒子,躬耕隴畝,揮汗如雨,自力更生。他給友人寫詩:“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他給友人致信:“某現(xiàn)在東坡種稻,勞苦之中亦有其樂。有屋五間,果菜十數(shù)畦,桑百余本。身耕妻蠶,聊以卒歲也?!边@段時光,會種地,會造屋,會做東坡肉的蘇軾,以“東坡”之名,用勞動的方式,走出了最繁華的風景。
少時的勞動教育,逆境中的勞動歷練,有了這套本事的蘇東坡,即使到了更加艱苦的嶺南、澹州,再沒有什么可怕的了。在惠州,一邊再治西湖一邊“日啖荔枝三百顆”;在澹州,他和鄉(xiāng)野農(nóng)夫開荒種地,自建茅屋三間聊以棲身,卻命之以浪漫之名“桄榔庵”。至此,風雅之至,風趣之至,曠達之至。勞動者東坡,天下無敵。
他把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概括為一句話,“人間有味是清歡”,贏得了后世的共鳴。
蘇東坡告訴我們:勞動是生命的一種需要。勞動的過程,也是一種修行。當我們把工作與勞動看成是修行,鋤兩分地,種一園菜,流一通汗,便可獲得生命里有滋有味的“清歡”。
既如此,我也安排好了今年五一節(jié)五天長假計劃,回農(nóng)村,去勞動,去修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15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十字軍洗劫君士坦丁堡
下一篇: 中國開始推行9年制義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