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有三個陷阱:貪婪,浮躁,固執(zhí)。
早點看清,躲過便是福氣。
01
貪婪
《易經·頤卦》:“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jié)飲食?!?/p>
《莊子》中說:“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p>
鳥兒在深林里安家,不過占用一根樹枝;偃鼠在河邊飲水,喝飽也就懂得停止。世間萬物,似乎都懂得“過猶不及”的道理,而人類的貪心,卻像是填不滿無底洞。
俗話說,人心不知足,常逢災與愁;三十三天上,仍要起高樓。貪婪是人生第一大陷阱,富貴而驕奢,必將自取滅亡。
托爾斯泰在其小說《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中,就曾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衣食無憂的帕霍姆,整日因租田來種憂心忡忡,希望擁有自己的田產。偶然的一次契機,帕霍姆終于擁有了自己的田產,家產也不斷得到了擴充,日子過得更好了。
可對土地貪得無厭的帕霍姆并不滿足,試圖擴充更多的土地。在欲望的驅動下,對更多土地陷入想象中的帕霍姆,毅然決然地帶上仆人,奔赴遠方去追逐更多的土地。
最終,帕霍姆在用腳丈量土地的貪婪中吐血而亡。死后,他的仆人發(fā)現(xiàn),帕霍姆最后需要的土地,其實只有從頭到腳六英尺那么一小塊。
想要得到太多,所以什么都舍不得放棄,結果卻什么都沒有得到,反而搭上了性命。
中經視覺 羅建榮攝
真正有智慧的人,能舍,也敢舍。
《淮南子》有言:“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wǎng)。”眼睛總是緊盯著別人,每當看到別人享受,內心就會升起貪念??吹玫饺饲暗孽r花和掌聲,卻看不到背后的付出與艱辛。不事勞作,一心只愿坐享其成,必將招致兇險。
舍棄貪念,在欲望面前選擇退讓與放棄,這才是一個智者應有的行為。
02
浮躁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沉穩(wěn)厚重是一種德行,能夠讓我們免于浮躁。以包容的德行,承載萬物。不驕不躁,越厚重,越有福。
《大學》中說:“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笨梢哉f,靜是安定、思慮和有所得的基礎。
一個人內心不靜,很難真正思考問題,做人做事也一定會驕矜、浮躁。安靜的人則會在仔細觀察中審時度勢,更容易深入思考,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感悟人生道理。
“括囊。無咎,無譽。”戒除浮躁,要做到謹言慎行。
俗話說,“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管住自己的嘴巴,就像扎緊錢袋一樣。這樣做縱然不會給人帶來榮譽,至少也不會招致災禍。
“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睔鉂M則浮躁,心滿必傲慢,才滿便會禍患至?!度龂萘x》中,楊修的機智才華連曹操都曾自嘆不如,可偏偏因為這份才華,引來殺身之禍。
他常賣弄小聰明,如解門上添“活”字一事,與眾分食寫有“一合酥”的一盒酥。最后更因猜透曹操心中所想,破解“雞肋”軍機,而丟了性命。
“不諂上而慢下,不厭故而敬新?!笔饬枞苏?,總以為自己聰明天下第一,驕傲自負,趾高氣揚,可卻忘了有本事的人沉穩(wěn)厚重,明白謙卑。
03
固執(zhí)
“尺嫌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替,以存身也。”蟲子收縮身體,是為了更好地伸展;蛟龍蟄伏化作蛇,是為了保全自身。
生存之道,在于能屈能伸,人越固執(zhí)路越窄,想法也就越單一。固執(zhí)己見不懂變通,是人生第三大陷阱。
《易經》常說:否極泰來。
萬事萬物都在循環(huán)之中,當人瀕臨絕境時,或許輕輕一個轉彎,就是柳暗花明。
蘇軾被貶黃州之后,在承天寺駐足,與朋友相聚。褪去了官員的身份,他重新成為一個學者。在漂泊的大半生中,他陸續(xù)完成《易》、《書傳》、《論語說》。
以蘇軾、蘇轍為代表的蜀學與當時王安石提倡的經學,逐漸呈分庭抗禮之勢。而他留下的詩歌、書法、繪畫、散文更是不計其數(shù)。
當無法濟世救國,蘇軾就回歸學人本色。官場失意的蘇軾,就這樣慢慢成了影響文壇千年的大文豪。
人生一世,短短幾十年,切莫執(zhí)著。得不到的盡早放手,一條路不通,就換一條。與其苦苦掙扎,不如另尋出路。遇事別鉆牛角尖,該轉彎時別執(zhí)迷,多一種可能,才能多一種精彩。
“人生最遺憾的,莫過于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zhí)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p>
對于生活,需要一份全力以赴的熱情,對待任何事情都盡最大的努力做好,活出生命的精彩。
同時,更需要一份隨遇而安的勇氣,選擇了,努力了,堅持了,走過了,問心無愧就好,至于結果怎樣,其實并不重要。
世上沒有走不通的死胡同,只有轉不過彎的死腦筋。
來源:民生周刊、儒風大家
監(jiān)制:姜帆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22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