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
唐·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
,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
,不得到遼西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更贊美這首詩的“篇法圓緊
金縷衣
唐·杜秋娘
(也有一說
勸君莫惜金縷衣
花開堪折直須折
此詩含意很單純,可以用“莫負(fù)好時光”一言以蔽之
登幽州臺歌
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臺歌》這首短詩
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這首詩不僅意蘊(yùn)深遠(yuǎn)
憫農(nóng)二首
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dāng)午
誰知盤中餐
詩的語言通俗、質(zhì)樸
次北固山下
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
海日生殘夜
鄉(xiāng)書何處達(dá)?歸雁洛陽邊
王灣是洛陽人
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
,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
可憐樓上月徘徊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
鴻雁長飛光不度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
斜月沉沉藏海霧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被聞一多先生譽(yù)為“詩中的詩
賦菊
唐·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颯颯西風(fēng)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
,報與桃花一處開。唐末詩人林寬有這樣兩句詩:“莫言馬上得天下
,自古英雄皆解詩。”古往今來,確有不少能“解詩”的英雄,唐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黃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個。蟬
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
。清施補(bǔ)華《峴傭說詩》云:“三百篇比興為多
,唐人猶得此意。本詩與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李商隱的《蟬》成為唐代文壇“詠蟬”詩的三絕。題臨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墻壁上
,不但通過描寫樂景來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審美境界中己亥歲感事
唐·曹松
澤國江山入戰(zhàn)圖
,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曹松(828——903)
,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頻。無題
宋·應(yīng)和子
蠟燭短燒紅
,風(fēng)過落花紅,兩岸夕陽紅。過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詩詞世界: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與元軍作戰(zhàn)
,被俘,途經(jīng)零汀洋時,元軍逼迫他招降堅守崖山的宋軍,他寫下了這首詩。詩人以詩明志,表現(xiàn)出視死如歸的高風(fēng)亮節(jié)和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菩提偈
唐·惠能
菩提本無樹
本來無一物
見于《六祖法寶·壇經(jīng)》,流傳甚廣
登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
,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fēng)骨。詩雖不協(xié)律,但音節(jié)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題都城南莊
唐·崔護(hù)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不知何處去
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一首美麗的詩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姑蘇城外寒山寺
張繼流傳下的作品很少
山園小梅
宋·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
霜禽欲下先偷眼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林逋種梅養(yǎng)鶴成癖
蠶婦
宋·張俞
昨日入城市
遍身羅綺者
這是一首言簡意賅的諷喻詩,詩人借養(yǎng)蠶婦女的所見所感
玉樓春·春情
宋·宋祁
東城漸覺風(fēng)光好
浮生長恨歡娛少?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蠍矍Ы疠p一笑
此詞上片從游湖寫起
代悲白頭吟
唐·劉希夷
洛陽城東桃李花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
已見松柏摧為薪
古人無復(fù)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fēng)
年年歲歲花相似
寄言全盛紅顏子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
宛轉(zhuǎn)蛾眉能幾時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這是一首擬古樂府詩
長安秋望
唐·趙嘏
云物凄涼拂曙流
,漢家宮闕動高秋。殘星幾點雁橫塞
,長笛一聲人倚樓。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
,空戴南冠學(xué)楚囚。詩中的景物不僅有廣狹
、遠(yuǎn)近、高低之分,而且體現(xiàn)了天色隨時間推移由暗而明的變化。特別是頷頸兩聯(lián)的寫景,將典型景物與特定的心情結(jié)合起來,景語即是情語釵頭鳳·世情薄
宋·唐婉
世情薄
人成各
世傳唐婉的這首詞,在宋人的記載中只有“世情薄
,人情惡”兩句,并說當(dāng)時已“惜不得其全闋”(詳陳鵠《耆舊續(xù)聞》卷十)。此詞最早見于明代卓人月所編《古今詞統(tǒng)》卷十及清代沈辰垣奉敕編之《歷代詩余》卷一一八所引夸娥齋主人說。由于時代略晚,故俞平伯懷疑這是后人依據(jù)殘存的兩句補(bǔ)寫而成。折桂令·春情
元·徐再思
平生不會相思
,才會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
,心如飛絮,氣若游絲。空一縷余香在此
,盼千金游子何之。證候來時,正是何時
?燈半昏時,月半明時。這首曲子的脈絡(luò)很清晰
,全曲分為四個層次:首三句說少女陷入了不能自拔的相思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隴西行
唐·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
可憐無定河邊骨
《隴西行》是樂府《相和歌·瑟調(diào)曲》舊題,內(nèi)容寫邊塞戰(zhàn)爭
。隴西,即今甘肅寧夏隴山以西的地方。這首《隴西行》詩反映了唐代長期的邊塞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zāi)難。虛實相對,宛若電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歡迎大家在留言區(qū)補(bǔ)充
還有哪些詩人靠一首詩名流千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24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奧地利國家條約完畢了外國控制
下一篇: 銅川博物館即將精彩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