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項羽為什么不過烏江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項羽不肯過烏江除了他的英雄主義在作怪之外,還有兩個原因,其一就是他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其二就是項羽心里非常清楚,就算自己僥幸過了烏江,也不見得就能東山再起,因為劉邦的勢力不可小窺,如今自己已經是喪家之犬。再也不是曾經擁兵幾十萬的霸王項羽,落得這般地步,項羽怎么可能在茍且偷生。
就是他有心過烏江,他也丟不起這個人。所以霸王項羽要的是臉面,就算烏江自刎也要給自己留下一個好名聲。
“王不過項,力不過霸,將不過李,拳不過金?!边@句俗語想必大家都非常了解吧!其中的“王不過項”指的就是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乃楚國名將項燕之孫,項梁的侄子,正兒八經的將門之后。這個人雖然有王者風范,大將氣魄,可是此人最終還是因為剛愎自用,驕傲自滿,目中無人的性格,毀了自己的前程。
著名的歷史典故《鴻門宴》說的就是項羽和劉邦的故事,項羽雖然武功高強,膽大妄為,可是他有一個弊病,就是聽不得別人的阿諛奉承,當年鴻門宴上,本來謀士范增是想讓項羽伺機殺了劉邦的,可是劉邦赴宴之后一頓花言巧語恭維的話,說的項羽是滿臉歡喜,無地自容,最后放棄了刺死劉邦的念頭,結果劉邦在張良的幫助下,順著尿道撿回了一條性命,劉邦逃跑也為日后垓下決戰(zhàn)項羽埋下了伏筆。
項羽一時的憐憫之心,錯失了刺殺劉邦的絕佳機會,鴻門宴之后,項羽和劉邦的矛盾雖然暫時得到了緩解,可是就在項羽大軍進入咸陽,殺了義帝子嬰,火燒阿房宮,自稱西楚霸王之后,便和昔日的盟友劉邦因封王之事徹底鬧掰了,項羽和劉邦從此勢不兩立,正式拉開了楚漢爭霸天下的序幕。
公元前202年,劉邦手下大將韓信率領大軍屯在垓下,精心布置了十面埋伏,就等著引項羽的大軍入內,好一網打盡。果然項羽在韓信的激將法蒙蔽下,親自率領十萬大軍直進攻垓下。就這樣項羽的大軍陷入了韓信漢軍的包圍圈,項羽帶領人馬奮勇殺敵,敵軍是殺退一撥又上來一撥,左三層有三層將項羽的大軍圍在了當中。項羽一看大事不妙,于是命令將士們趕緊撤軍,就這樣沖出了重圍,回到了自己的大營。
就在當天夜里,項羽大營四面響起了楚歌,到處都是劉邦的漢軍,項羽陷入了十面埋伏。項羽夫人虞姬見此情景,根本沒有生還的希望,于是在項羽面前拔劍自刎。項羽抱著虞姬的尸體大聲痛哭,覺得對不起虞姬,大丈夫可殺不可辱。第二天,項羽整裝待發(fā),胯下烏騅馬,帶領八百精兵,殺出了一條血路,終于沖出了四十埋伏圈。
項羽是出來了,可是細數(shù)一下身邊的將士們,僅僅剩下二十幾人?;仡^一看劉邦的漢軍已近在咫尺,馬上就要追上來了,前面又遇烏江擋道,項羽是進退兩難。無奈,烏江之畔,項羽帶領這二十幾人與漢軍展開了殊死搏斗。項羽眼看著自己的士兵一個接一個地倒下,心如刀割,最后只剩下他一個人,項羽力殺百人之后拔劍自刎,一代霸王項羽就此命喪烏江。
不過,項羽認可自刎也不肯過烏江,他的這種誓死捍衛(wèi)尊嚴,不當俘虜?shù)木瘢_實令人敬佩。
中國的歷史文明璀璨,而在幾千年的歷史中,也有著許多讓人淚目的故事,很是凄美。
我們在回顧歷史的時候不難發(fā)現(xiàn),古代的任何一朝代都有許多的謀士和武將,而最多的應該屬三國時期了,但是我們今天談論的去并不是三國時期的故事,而是發(fā)生在秦朝末期的事情,當時苦于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暴政,許多人發(fā)起反抗,這其中有人勝利自然就有人失敗,其中便出現(xiàn)了劉邦和項羽。然而項羽最后的結局卻讓許多人都覺得非常的可惜。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不得不說項羽確實是一個英雄,但是自古英雄可以闖出流傳千古的名聲,但是最終能夠成就大事的卻不多。
關羽這個人非常的優(yōu)秀,在軍事上的才能非常強,但是在政治上卻不夠優(yōu)秀,甚至可以說是差勁,當時鴻門宴的時候,項伯好幾次都想除掉劉邦,但是因為他的優(yōu)柔寡斷而錯失良機,使得劉邦借口逃走,若是他可以在當時將劉邦除去,后面那會有此悲歌。
項羽對自己的屬下是非常好的,有士兵生病了都親自去看望,讓將士們非常感動,而當有人立下了功勞,卻猶豫該不該給予獎賞。所以項羽的失敗是注定的,需要的是像張良蕭何這樣的人才來輔助他。但是如果他依舊自作主張的話那也是毫無辦法,而且這樣的人才還在劉邦身邊,所以最終也只是一個西楚霸王。
但是最后的項羽逃到烏江的時候,他為何不肯渡江?當時的劉邦派兵追擊項羽,項羽只好帶著手底下已經不多的人逃走,逃到烏江邊上的時候,對邊便是他的家鄉(xiāng)。但是劉邦與項羽斗了這么久對項羽可以說是非常的了解,同時對項羽的能力也是極為的忌憚,怎么可以讓項羽輕易渡江,于是便命部隊唱起了江東的歌謠。四面楚歌,項羽的士兵聽后自然更是極為思念故鄉(xiāng),而且也不想做什么反抗了。而項羽也覺得有愧于江東父老,無顏回去。于是與虞姬自刎與烏江。留下了一段凄美的故事。
李清照的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這應該是對項羽最好的評價了吧。他不是一個好的統(tǒng)治者,但是確是真正的英雄男兒,也正是有了這些凄美的故事,中國的歷史也變得色彩斑斕。相比項羽的英雄,劉邦就是一代梟雄,而且善于用人,最后也如愿統(tǒng)一了天下。
在中國古代的時候,有很多的朝代更迭,每一個朝代都給歷史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施行暴虐的統(tǒng)治,六國百姓對秦積怨頗深,后來也終于有人起來反抗暴秦的統(tǒng)治。雖然最后劉邦獲得了最后的勝利,但是他的對手也很令人佩服。項羽最后兵敗,在烏江自刎,但是他的英雄形象卻讓人敬仰。項羽之所以在烏江選擇自刎,是因為他所重視的人都離去了,心理落差很大,也無顏回去面對江東父老,更加沒辦法說服自己接受這樣的殘局。
一、項羽重情義,一腔熱血項羽的英雄氣概被很多的詩人歌頌,比如李清照。但是也有不少人認為項羽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項羽的武功十分厲害,也十分勇猛,但是他沒有作戰(zhàn)的智慧。盡管他有很多次可以打敗劉邦的機會,但是他還是敗在了自己的固執(zhí)和情義上。項羽看到百姓所遭受的痛苦,想到西楚的滅亡,還有西楚百姓的愿望,他的內心的絕望的,因為他沒有辦法去面對一個失敗的自己。
二、項羽失去至愛,也失去了擁護項羽一生不多的柔情都給了虞姬,他對于虞姬的愛情是忠貞的,虞姬的死讓他很痛苦,但是他也沒有放棄生的希望。當他接受了農夫的指路,而后又發(fā)現(xiàn)被農夫所騙,身邊的士兵都逃散后,他已經孤立無援。他曾經是一呼百應,帶領軍隊也是勢如破竹,如今卻這般失去威嚴,只能靠一艘小船還有烏江亭長的搭救,他放不下自己的驕傲。
至今想到項羽,也是他不愿過江東的景象,英雄自刎,盡管他曾經很勇猛,也有過無數(shù)風光的時候,但是在自刎的那一刻,他是絕望的,他的心也死了。所以,項羽留給人們的英雄形象是悲壯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2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揭秘,劉邦為什么那么深愛戚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