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5年前的今天,1908年5月23日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約翰·巴丁誕生。
約翰巴?。?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美國物理學家,因晶體管效應和超導的BCS理論兩次取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巴丁1908年誕生于美國威斯康星州的麥迪遜市,1923年進入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機電工程系學習, 1928年獲得學士學位,1929年獲得碩士學位。畢業(yè)后巴丁留校擔負機電工程研究助理。1930年到1933年期間,巴丁在匹茲堡海灣實驗研究所從事地球磁場及重力場勘測方法的研究。1933年巴丁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在E.P.魏格納的指點下研究固體物理學。1935年到1938年期間任哈佛大學研究員,并于1936年取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1938年到1941年間,巴丁擔負明尼蘇達大學助理教授,1941年到1945年在華盛頓海軍軍械實驗室工作,1945年到1951年在貝爾電話公司實驗研究所研究半導體及金屬的導機電制、半導體表面性能等問題。1947年和同事布拉頓發(fā)明了半導體3極管,1個月后,肖克利發(fā)明了PN結晶體管,3人因發(fā)現(xiàn)晶體管效應共同取得195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50年代初期,巴丁就已開始斟酌超導電性的問題。他意想到電子與聲子的相互作用是解決問題的關鍵。1953年,施里弗來到伊利諾伊大學,在巴丁的指點下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并選擇超導問題作為博士論文題目。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楊振寧推薦下,剛從哥倫比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不久的庫柏開始與巴丁和施里弗進行合作。1957年,巴丁和庫珀、施里弗共同創(chuàng)建了BCS理論,對超導電性做出了公道的解釋。他們3人也因此取得197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巴丁同樣成為第一位,也是目前為止唯逐一位兩次取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28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弘揚五四精神奉獻青春熱血
下一篇: 中國甘肅古浪發(fā)生8.0級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