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周培公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周培公的盛京之行完全不是流放、罷黜,而是晉升。雖然東北屬于苦寒之地,卻是清朝的大后方和龍興之地,盛京為清朝邊疆之最重要的地方,康熙將盛京留給周培公,是將自己的命脈起源放到周培公手中,所以罷黜、流放一說子虛烏有,晉升、提拔才是真。
周培公自幼喪父,十歲那年,李自成率兵進城,母親也在兵荒馬亂中去世了。在這樣的狀況下,周培公只好自謀生路,不得不依附他人以維持自己的生計。但是,身世的悲慘,并沒有讓周培公的前程受阻。他一直堅持讀書,不斷學(xué)習(xí),并胸懷大志,立志要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yè)。
《康熙王朝》里,繼位不久的康熙一直想通過削藩鞏固皇權(quán)。但由于朝廷操之過急、嚴重誤判形勢,不僅逼反了吳三桂等人,還使得察哈爾王也趁機作亂。
此時的清王朝風(fēng)雨飄搖,坐困愁城的康熙也有些心灰意冷。周培公就在這個時候登場了,他與副將圖海率領(lǐng)由家奴組成的部隊,勢如破竹,很快剿滅了察哈爾王叛軍,穩(wěn)定了局勢。
解除朝廷危機后,他又揮師直逼王輔臣。關(guān)鍵時刻他只身前往王輔臣大營勸降,最終使其投向朝廷陣營,令康熙興奮不已。周培公馬不停蹄,又率軍南下,屢屢重創(chuàng)吳三桂。
吳三桂即將垮臺之際,明珠卻提出應(yīng)節(jié)制周培公。不久,京城來旨,調(diào)周培公回京,把最后取勝吳三桂的功勞讓給了圖海。
周培公到了北京之后,就被派到了盛京。即今遼寧省沈陽市。盛京在清朝的地位,有點像南京在明朝的地位,是僅次于首都北京的存在。所以周培公看似是被發(fā)配到了邊疆,但是實際上對于周培公來說,可以說是另一種信任。
周培公去盛京,是被康熙委任、任命、嘉封為盛京提督,不符合待罪之身的流放前提,同時也不符合流放的形式,沒有戴罪之人流放去做官的。
提督是武官的職位名稱, 全稱為提督軍務(wù)總兵官。并不是統(tǒng)兵之人都叫做提督,提督一職為清朝各省綠營中的最高主管官,官位高至一品。
以前的清朝歷史上,盛京提督都是八旗將軍承擔(dān),而周培公作為一個漢人能夠得此重任,可見康熙的信任。這個重要的職位能夠委任的人,首先得是放心的自己人,其次要有統(tǒng)兵之能才行。所以周培公擔(dān)任此職位,表明了康熙對其能力和忠誠的絕對信任。
綜上,周培公的盛京之行完全不是流放、罷黜,而是晉升。
歷史上不是被貶,而是任務(wù)需要
周培公,名昌,字培公,今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qū)麻城鎮(zhèn)官堰村人,生于明崇禎五年(1632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終年69歲。周培公文武兼?zhèn)洌瑒傉阌?,才智過人,恪盡職守,深諳治世之策,深得為人之道,是康熙身邊的重要謀臣之一。
康熙年間刊刻的《湖北先賢詩佩》卷五記載:周昌,字培公,荊門人。父早喪。先生娠甫十歲,李自成訌荊郢間,母孫夫人殉難死,先生落魄無依。為州卒小吏,旋附顯者入都門,充內(nèi)閣供奉??滴醣剑淘岫酵踺o臣叛,先生進謀曰:“關(guān)陜天下之脊也,吳逆(三桂)不從川據(jù)陜而戀棧常岳間,誠出下策。今輔臣舉足輕重,實系天下安危。雖因一時激變通吳、耿(精忠)二逆而心念國恩,猶盲之不忘乎視,痿之不忘乎起也。倘得能言士諭之,必復(fù)降。
《清史稿》也清楚地記載了周培公“說降”之事。
1674年(康熙十三年)臘月,吳三桂等“三藩”起事謀反,策動陜西提督王輔臣在北方反叛呼應(yīng)。在耿精忠、王輔臣先后發(fā)動叛變后,吳三桂曾試圖應(yīng)援、打通與耿、王的聯(lián)絡(luò),使叛亂地區(qū)聯(lián)成一片,迅速壓縮對清軍的包圍圈。康熙看清了吳三桂的戰(zhàn)略意圖,毫不遲緩地派出大軍,從江西、浙江、陜西、甘肅等地阻擊吳軍,圍剿耿、王叛軍。當(dāng)時的西部戰(zhàn)場--陜甘地區(qū),為西北邊防重地,又近京師;而對朝廷構(gòu)成直接威脅的主要是王輔臣的叛軍,因此,康熙把注意力集中放在西部戰(zhàn)場,以恩威并用、剿撫結(jié)合的手段,力圖盡快撲滅王輔臣的叛亂。1676年(康熙十五年)康熙任命圖海為大將軍,統(tǒng)轄陜甘征討大軍。王輔臣擁兵自重,以驍勇善戰(zhàn)聞名,清將都有點怕他,不敢輕易進兵,他也沒把清兵放在眼里,對10萬清軍圍困毫無懼色,目空一切。圖海一到平?jīng)?,諸將勇氣頓增,紛紛請命攻城。周培公向圖海上取平?jīng)霾?,被召為幕僚,他認真分析了當(dāng)時的形勢提出,陜西關(guān)中地區(qū)是天下脊梁,吳三桂這次造反不及時從云南取道四川進取陜西,而盤踞在湘鄂之間與荊襄官兵對峙,實在太不會算計?,F(xiàn)在,王輔臣起來造反,舉足輕重,但他的反叛,是情勢所逼和舍不得高官厚祿,這好比白內(nèi)障患者渴望重見光明,又恰似半身不遂者企求站立行走。如果朝廷派個能說會道的人前去勸誡,王輔臣必然會懸崖勒馬,投降朝廷。這樣也就用不著興師動眾與他們硬碰硬了。圖海聞周培公之言,正中下懷,可是眼前并無合適的人可派。王輔臣手下參將黃九疇、布政使龔榮遇(周培公奶娘龔嬤嬤的兒子)與周均是同鄉(xiāng),曾屢勸王輔臣歸降,王舉棋不定。他們設(shè)法將內(nèi)部情況寫成文字,用蠟丸封閉,密送周培公。周培公利用這一有利條件,自告奮勇,主動請纓,愿冒死進城勸降,說:“往而魁,公受其福,往而不繼,昌受其禍。”意思是說:如果前去說服了王輔臣,那是大學(xué)士的福份;如果遭到不測,自己則死而無怨。
圖海聞聽此事后十分高興,星夜趕寫奏本送至京城??滴趸实郛?dāng)即傳諭周昌進京,并親自在乾清宮召見。聽完周培公的設(shè)想后,康熙皇帝嘉封周培公為參議道臺、銜一品,賜穿黃馬褂,攜帶諭降詔書,前往平?jīng)稣袚?。周培公領(lǐng)旨出京,單槍匹馬進入王輔臣軍營。周培公七進七出,終于說服王輔臣。王輔臣迫于勢窮糧盡,聽從了周培公的勸告,便派手下一副將隨周出城,面見圖海,表示投降。圖海派人馳報京城,康熙欣喜,頒發(fā)大赦令。次日,圖海命周培公攜帶皇帝赦詔,再次進城撫慰。王輔臣派龔榮遇率士民代表出城,向圖海獻平?jīng)雒麅?,其子王繼貞及總兵等上繳吳三桂投遞的函札及“平遠大將軍印”、“陜西東路總管將軍印”各一顆,接受清廷招撫。
平定王輔臣陜甘叛亂,不僅解除了朝廷的重大威脅,而且剪除了吳三桂在西北的羽翼。朝廷對參戰(zhàn)的漢將分別論功行賞,委以重任,多方鼓勵和獎賞,使他們忠心耿耿為朝廷效力。周培公對獎賞只有一個要求:母親孫氏以父死殉節(jié),望皇上能為母請旌。圖海奏請康熙皇帝升任周培公為山東登萊道,并對周培公母親孫氏予以嘉封。1676年(康熙十五年),朝廷誥封其母孫氏為貞烈恭人,加贈夫人銜。其父封贈為朝烈大夫,加贈中奉大夫銜??滴趸实圻€親自御筆為孫氏撰寫祭文,規(guī)定了祭祀規(guī)格,命布政司堂上官分守武昌道參政吳毓珍辦理。周培公在家守孝三年,后到山東任職,因與總兵官意見不合,難以繼續(xù)共事,僅在任三年,便辭官回到荊門家鄉(xiāng)。
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北方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葛爾丹率眾叛清。賦閑在家的周培公仍不時關(guān)注朝廷政事,聞訊后連忙趕寫平叛“條呈”送到京城,亦被康熙皇帝采納,任命周培公為盛京(今沈陽)提督,負責(zé)戍邊,1701年(康熙四十年),卒于任上。
周培公一生寫過不少詩,曾在當(dāng)時廣泛流傳。在其陜西軍旅時寫有:“老去辭家事遠游,幽年何故久淹留,燕關(guān)秦塞長為客,露竹蟬風(fēng)早報秋。半壁燈昏人破夢,一聲雞唱月當(dāng)樓。此時離愁添多少,不見歸鞍到郢州?!蓖砟?,他寫有一首詩寄朋友、兵部左侍郎張可前,詩云:“青山作障水環(huán)洲,遙念名園花事稠。別后孤舟對明月,歸來臥病又新秋。門無剝啄皆因懶,邑有流亡徒抱愁。何會與君重會面,晚風(fēng)同上仲宣樓?!敝芘喙闹鳎皇杖搿督殁植荨?。 他曾繪制了《清全圖》。
周培公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二月河小說《康熙大帝》以及電視劇《康熙王朝》對周培公的經(jīng)歷做了相當(dāng)大的改編,把歷史上本來是三藩之亂時撫遠大將軍圖海麾下幕僚的周培公,拍成了康熙欽命的撫遠大將軍,圖海反而成為了他的助手,總之,周培公的人生在電視劇中,已經(jīng)變得面目全非。
至于在《康熙王朝》中,周培公為何在幫助康熙皇帝平定了三藩之亂后遭貶?十多年后,康熙又為何想起來這位擅敗將軍?本文就以《康熙王朝》劇中的故事情節(jié)為基準,稍作解釋,原因加起來總共有三點。
第一:皇宮之亂時,勸說康熙立太子,得罪了明珠
在劇中,周培公有一個舉薦人,就是康熙少年時的師傅伍次友,而最嫉妒以及暗害伍次友的是誰呢?就是康熙的寵臣明珠,因此,明珠天然就和伍次友舉薦的周培公不對付,但這并不是明珠對周培公下手的主要原因。
《康熙王朝》第22集,吳三桂已經(jīng)舉兵造反,天下大亂,其時,恰逢康熙的皇后為他生下嫡子、二阿哥胤礽,但皇后也因難產(chǎn)即將死去,她在臨死前死死盯著康熙,就是不愿意咽下最后一口氣,很顯然,有心思未了,眾人都不解其意。
這時,是一旁的周培公看出了皇后的心思,果斷站出來勸說康熙在這個危急關(guān)頭早定國本,也就是冊立皇太子,康熙也迅速反應(yīng)過來,馬上冊立皇后剛生下的二阿哥胤礽為皇太子,皇后心愿已了,安心逝去,周培公的這個舉動也把明珠得罪到死。
在二阿哥出生之前,康熙已經(jīng)有了位皇子,也就是大阿哥胤禔,而明珠就是胤禔的親舅舅,一直以來,明珠都在謀劃讓大阿哥做皇太子,而二阿哥胤礽是明珠的主要政敵索額圖的外孫,周培公的舉動不但讓明珠的謀算破滅,還誤以為周培公是索額圖一黨,明珠后來也就成為周培公遭貶的主要幕后推手。
第二:以漢將身份統(tǒng)帥大軍立下滔天之功,皇帝和滿族權(quán)貴不放心了
周培公在被康熙委任為撫遠大將軍后,統(tǒng)帥全京城的八旗家丁,連續(xù)平定了察哈爾叛亂和王輔臣叛亂,為三藩之亂被剿滅立下了滔天之功,但是,他因為是漢將,始終遭到猜疑,甚至于在劇中,王輔臣之亂還沒有完全平定時,他的撫遠大將軍就被撤換了,就是怕他功高難治。
在幕后推動這一切的,就是明珠,并且,因為周培公也始終拒絕索額圖的拉攏,連索額圖一派也在背后推波助瀾,幾乎滿朝權(quán)貴都在抵制和詆毀周培公,當(dāng)然,這也是康熙樂見其成的,沒有康熙的點頭,誰能輕易撤換一個撫遠大將軍?
劇中周培公的去處也很巧妙,是盛京提督,盛京也就是沈陽,是清朝入關(guān)之前的國都,算是龍興之地,在清朝入關(guān)后被定為陪都,在歷史上,駐守盛京的提督全是滿人,大半還是愛新覺羅氏的宗室子弟,直到清末的光緒三十一年,才出現(xiàn)一個漢八旗的盛京將軍,周培公這個盛京提督是劇情需要,在歷史上,是不可能出現(xiàn)的,畢竟,周培公連漢八旗都不是。
盛京是清朝權(quán)貴給自己留下的后路,在清朝早期,除了罪犯,都不允許漢人出關(guān)的,在關(guān)外生活的全是八旗子弟,在盛京的軍隊全是八旗兵,周培公即使是名義上在盛京最大的將軍,可他如果有不軌的想法和行為,是無法指揮得動全盛京的八旗兵的。
也因此,讓周培公擔(dān)任從一品的盛京提督,看似是給他升了官,是籌功,其實也正如劇中康熙所講的,是發(fā)配,是監(jiān)視居住,盛京是清朝的大后方,也沒有戰(zhàn)事,讓周培公去盛京,真是難為他了,導(dǎo)致他十幾年都無所事事,只好在盛京默默的畫?皇輿全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3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