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曹鏡明
題丨小龍女曾被金庸兩次改名,一個太俗,一個太扯,遭讀者強烈抵制
小龍女真名叫什么?兩個版本:一個太俗,一個太扯,不得不放棄
金庸先生作為武俠小說宗師,一生塑造出許多經(jīng)典的角色,其中就有《神雕俠侶》中的“小龍女”,然而讀者皆知“小龍女”的生平經(jīng)歷,可是她的真名叫什么,恐怕就無從得知了吧!由此,在此篇文章中,簡單介紹小龍女真名的兩個版本!
據(jù)傳聞《神雕俠侶》在報紙上,連載的時候,起《天殘地缺》一名,其中天殘意為楊過斷臂,地缺意為小龍女失貞。而在連載版本中,金庸先生就有明確的寫到小龍女的原名是什么,即龍碧霞!所謂“碧霞”多是指隱士、神仙的居住之所,例如唐朝詩人李白在《題元丹丘山居》一詩中寫到“羨君無紛喧,高枕碧霞里?!?/strong>同樣是唐朝詩人曹原在《小游仙詩》中寫到“方士飛軒駐碧霞,酒寒風冷月初斜。”
如此看來,與小龍女不食人間煙火的人設,也頗為切合。可是叫做“碧霞”的人,實在太多了,導致沒有什么新意,甚至還有些“俗”感。由此,隨著情節(jié)的展開,越來越多的讀者,覺得“龍碧霞”這個名字,不配“小龍女”的形象,寫信讓金庸改名。而金庸呢?也在連載的過程中,聽取了讀者的意見,在接下來的情節(jié)中,都以“小龍女”代稱“龍碧霞”,以此消除讀者對于這方面的不滿。
受困于那個時代的傳播影響,以及后來修訂版本中都沒有再提“龍碧霞”這個名字,導致大多數(shù)人都不知道小龍女的真名叫什么,或者說是“小龍女”就是叫“小龍女”,沒有別的名字。然而,金庸先生也是一個較真的人,知道讀者不喜歡這個名字,自己呢?也在再三琢磨之后,感覺“龍碧霞”這個名字不怎么配“小龍女”,但是也一定要給她再起一個新的名字,一來告訴讀者,自己可以取個好名字的;二來也是滿足自身創(chuàng)作精益求精的要求。
可是,隨著《神雕俠侶》各個版本以及各種形式的演義,導致已然成為讀者、影迷心中的經(jīng)典。即便是金庸先生也不好在做更改,也怕由于新名字未能獲得所有人的滿意而引導什么不好的結果。正如在寫小龍女失貞尹志平的時候,就曾有數(shù)百位讀者相聚在明報大廈門前,以示抗議。不過,金庸也有別的辦法,那就是在別的小說中,暗示“小龍女”新名字是什么。
金庸作品《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以及《倚天屠龍記》都在情節(jié)上,存在一定的延續(xù)關系的,尤其是前兩部,很多主要人物都是重疊的,類似于中原五絕、郭靖黃蓉之類的。而在《倚天屠龍記》中,就有過一段這樣的探討,話是出自武當俞岱巖口中的。而俞岱巖作為武當派重要人物,肯定不會無緣無故的亂說些什么的。
當時,一位老者問道:“倚天不出,誰與爭鋒?卻又作何解釋?”俞岱巖答道:“倚天”也許是一個人吧?聽說楊大俠的武功學自他的妻子,那么“倚天”或許便是他夫人的名字!在俞岱巖的語句中,可以得知楊過的妻子,也就是小龍女,叫做“龍倚天”。當然作為后來者的俞岱巖,肯定是無法真正追溯出真相的。故而,也在回復中用到“聽說”二字。可是無風不起浪,尤其作為修道之人,肯定是要先管住自己的嘴的。
既然,俞岱巖敢在回復中說到小龍女叫做龍倚天,肯定是多半如此。至于為何是“聽說”兩字,多半也是金庸先生假借俞岱巖之口,向讀者試探,看看讀者是否滿意自己為小龍女所取的新名字——龍倚天。然而,金庸先生沒有料到的是,這一試探之舉,并沒有引起多大的風浪,也就直接導致,這次為小龍女重新取名的行為,無疾而終。
由此,對照一下小龍女的另外兩個名字:龍碧霞、龍倚天,似乎都沒有小龍女聽的順耳順心。也有可能是這些年,都叫小龍女,大家都習慣了,認可了。但是不管小龍女的原名究竟叫什么吧!相信讀者、影迷對她的喜愛,更多是基于自身的人物性格,而非是名字。
作者自薦:
1)王晶新版《倚天屠龍記》,港式鬧劇何時結束?觀眾不應為情懷買單
2)《斛珠夫人》開機,楊冪很美,可毫無價值,成IP時代的犧牲品!
3)武俠夢:如若可以穿越的話,你會選擇以下哪項神功?理由是什么?
4)肖戰(zhàn)力薦好書:成落寞時的慰藉,和小飛俠的陪伴一起渡過難關!
5)肖戰(zhàn)又雙叒叕發(fā)聲,為何被黑的總是他?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
本文系【曹鏡明】原創(chuàng),圖片來源網(wǎng)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31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國與蘇里南共和國建交
下一篇: 劉、鄧指揮豫北戰(zhàn)役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