凳子作為人們?nèi)粘I钪械挠镁呤且环N非常常見的家具,它不僅具有悠久的發(fā)展史,而且形狀多樣、種類豐富、功能性強。凳子最早期是長方形狀,后來到了明代逐漸演變?yōu)榉叫?,還因為南北方的差異制作出了不同功能性的凳子。到了清朝凳子已經(jīng)從最開始的坐具演變?yōu)檠b飾品,盆景、瓷器裝飾下都放置一個凳子,增強裝飾品的藝術(shù)性。因為凳子的廣泛作用,有些人看中人其中的商機,此人就花50萬偽造了漢代玉凳,還拍出了2.2億元,專家笑道:漢代沒有凳子。
2011年,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行了盛大的拍賣儀式,各行各業(yè)的收藏家紛紛前往競拍文物。在眾多的藝術(shù)品中,有一個漢代玉凳引起了全場的注意,這個玉凳采用了質(zhì)地晶亮的玉石制作,呈青黃色,其中還摻雜有糖色成分,是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妝臺組件,整體樣式臺桌由十扇圍屏拼合組成,圍屏梁上面浮雕有螭紋。坐墩面板上面和四周則刻有龍鳳穿花紋,腿足上也浮雕有螭紋。
這件玉凳不論是玉器的成色還是制作技術(shù)都屬于上上品,是難得的精品,引得許多收藏家爭相競拍。經(jīng)歷了十幾分鐘的激烈競爭后,這件漢代玉凳以2.2億元的天價落錘,堪稱是中國拍賣行中最值錢的玉器。這一消息傳出后引起了業(yè)內(nèi)許多專家的注意,更是引起了一場大笑話,有位專家表示:漢代是沒有凳子的,當時的人都席地而坐,所以這個玉凳是怎么來的呢?這真是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2012年,邳州寶玉石行業(yè)協(xié)會會長汪先生在接受采訪時爆出,拍賣了2.2億天價的漢代玉凳其實是假的。這個玉凳制作于十幾年前的邳州市一個玉器工坊中,有一位民間收藏家花了50萬元偽造了這個玉凳,當時他還被邀請當做現(xiàn)場指導(dǎo)。制作完成后有以260萬元的價格賣出,原本只是想做一個藝術(shù)品,沒想到會鬧出這樣的誤會。汪先生這話一出玉凳造假事件也終于水落石出。但這件事情的發(fā)生不免讓我們想起國內(nèi)其他的文物造假事件,比如說“金縷玉衣偽造事件”。
金縷玉衣也稱玉匣,是漢代皇帝和貴族死后所穿的斂服,使用了上千片玉器和金線制成,外形和人體幾乎無異,象征著身份尊貴,也意味著起死回生,屬于古代較為高貴的禮器。我國專家在考古研究時也曾出土過漢代玉匣,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滿城漢墓內(nèi)穿在劉勝身上的金縷玉衣,這件玉衣價值極高,是由2498片玉片和1.1千克重的金線制成的,是我國保存完好的玉衣。這件玉衣的現(xiàn)世使得眾多不法分子蠢蠢欲動,其中有一位名為謝榮根的收藏家就花2萬元偽造了一件金縷玉衣。
大家都知道金縷玉衣制作工藝繁雜,就連專家都不敢輕易嘗試,但謝榮根卻僅憑個人之力制成玉衣,還請專家鑒定證書,拿到銀行騙取了7億元的貸款.不得不說他的手藝是值得肯定的,但偽造文物屬于違法行為,最終他不僅要賠償銀行的損失,還要付出慘痛的代價。這兩件偽造事件告訴我們,偽造文物是不對的,藐視國家律法更是不對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34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原中華民國總統(tǒng)徐世昌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