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73年前的今天,1640年6月5日 ,明末清初小說家《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誕辰。
蒲松齡,字留仙,又字劍臣,別名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蒲家莊人。生于明崇禎103年(1640年6月5日)4月106日。他生長在1個漸趨衰落的地主家庭里。遠祖蒲魯渾和蒲居仁,做過元朝般陽路總管。高祖蒲世廣是個廩生,曾祖蒲繼芳是個庠生,祖父蒲生訥連秀才也未考取。祖父輩蒲生信,做過玉田知縣,即《聊齋志異夢別》中的玉田公。父蒲槃,字敏吾,少力學(xué),至210余歲還未能考中秀才,遂去而賈。他稱自己父親于權(quán)子母之余,不忘經(jīng)史,其博洽淹貫,夙儒不能得,到了410幾歲還沒有子嗣,便不欲復(fù)居積,1面閉門讀書,1面散其錢財,周貧建寺,后得4子1女,松齡為第3子。其時家漸落,不能延師,便親身教子讀書。
蒲松齡天性穎慧,過目了然,在兄弟當(dāng)中最受父親的鐘愛。109歲初應(yīng)童子試,便得到縣、府、道都第1的優(yōu)良成績。山東學(xué)道施閏章(愚山)很欣賞他。他對施閏章的知遇之恩,銘刻于心,在《聊齋志異胭脂》中歌頌施:真宣圣之護法,不止1代宗匠。衡文無屈士己也。而愛才如命,尤非后世學(xué)使虛應(yīng)故事在所及。從蒲松齡對施閏章的感念中,也多少可以窺見精神上受的某些影響。
進學(xué)第2年,蒲松齡就與同邑李希梅(堯臣)、張歷友(篤慶)等少年秀才結(jié)為郢中詩社。蒲與張、李同年進學(xué),當(dāng)時正是同學(xué)少年,斗志昂揚,相期矯首躍龍津。但是,科舉對蒲松齡并不是是直上青云的階梯。繼少年進學(xué)初露鋒铓以后,3年復(fù)3年的鄉(xiāng)試,卻成了他畢生難以闖過的關(guān)隘。
康熙3年(1664),蒲松齡曾讀書于李希梅家,他們?nèi)辗置鞔?,夜分燈火,在一起專心致志苦讀了幾年書,這不但說明他們彼其間在思想、性情、道德、學(xué)問互有影響,而且說明,蒲松齡的淵博學(xué)識是從刻苦研究中逐步積累起來的。
青年時期的蒲松齡,不但奮力于舉業(yè),冀博1第,而且對流行于農(nóng)民大眾中的俚曲歌詞產(chǎn)生濃厚興趣,還能自度曲。同邑友人唐夢賚《7夕宿綽然堂同蘇貞下、蒲柳仙》詩中寫道:乍見耆卿還度曲,同來蘇晉復(fù)傳觴。蒲松齡一生作有許多小曲和104種俚曲,特別是小曲,極可能其中就有青少年之作。
蒲松齡對民間傳說故事,極感興味。他的《聊齋志異》也就是在青年時期開始創(chuàng)作的??滴?年,張歷友在《和留仙韻》之2中有句:司空博物本風(fēng)流,涪水神刀不可求。君向黃初聞?wù)?,我從鄴下識應(yīng)侯。1對結(jié)客白蓮社,終夜悲歌碧海頭。9點寒煙回首處,不知清夢落齊州。從張歷友這首詩中已明顯地流露了蒲松齡不但愛好清談述異,而且在這時候已開始志怪傳奇類小說的創(chuàng)作了,只不過當(dāng)時還沒有《聊齋志異》之名而已。這就是說,蒲松齡對民間鬼狐故事的興趣、寫作志怪小說的熱忱,不是在功名無望、滿懷孤憤的情況下才萌生的;而是在潛心舉業(yè)的青年時期,就雅好搜神、喜人談鬼,并且熱情地記錄、加工,從事創(chuàng)作。這是興趣和才華的頑強的表現(xiàn),也是成績《聊齋志異》這部偉大作品的1個不可忽視的因素。蒲松齡后來將1腔孤憤寄托于神話空想小說而不是別的情勢,是與他早年對民間異聞傳說有特殊感情,對空想小說情勢的特別愛好有密切的關(guān)系。
康熙9年至10年,在蒲松齡的一生經(jīng)歷中是很有特點的1年。這時候他應(yīng)同邑進士、新任寶應(yīng)知縣孫蕙的約請,南下江蘇去作幕賓。孫蕙請蒲松齡為幕賓,主要是因其為同鄉(xiāng)可作心腹助手,蒲松齡才識過人,堪任文牘事,其中固然也有同情蒲松齡落拓不遇、家境窘迫的意思。孫、蒲既是同鄉(xiāng),又是老相識,彼此沒有甚么隔膜,蒲松齡除代孫蕙作酬酢文字,草擬書啟、報告和告示之類,還常隨孫蕙行役河上,或游揚州。蒲松齡對孫蕙體恤民苦,忤河務(wù)大員,因此遭到彈劾,更是同情。他在《聞孫樹百以河工忤大僚》1詩中寫道:故人蕉萃折腰甚,世路風(fēng)波強項難。吾人祗應(yīng)焚筆硯,莫將此骨葬江干。詩寫得極動感情,極言做強項令之難。另外他還有《3月3日呈孫樹百,時得大計邸鈔》和《大人行》都表現(xiàn)了自己位卑才短,無力相助,和對孫蕙處境的深切同情。
這年3月,孫蕙調(diào)署高郵,蒲松齡隨往,但是,他已厭倦了幕賓生活,思家甚切,不時流露愿歸返故鄉(xiāng)的情思。如《旅思》詩云:10年塵土夢,百事與心背。天逐殘梅老,心隨朔雁飛。早春疑乍冷,久客似新歸??蓢@金城柳,參差已10圍。《堤上作》詩云:獨上長堤望翠微,10年心事計全非。聽敲窗雨憐新夢,逢故鄉(xiāng)人疑乍歸。這里流露的既是思鄉(xiāng)又是自傷。其中最為重要的1首詩是《感憤》:漫向風(fēng)塵試壯游,天涯浪跡1孤舟。新聞總?cè)牒硎?別本狐鬼史亦作夷堅志),斗酒難消磊塊愁。尚有孫陽憐瘦骨,欲從玄石葬荒丘。北邙芳草年年綠,碧血青磷恨不休。這里抒發(fā)的是憂憤,是明珠暗投,表明自己不甘為人作幕一生。終究,在這一年的秋季,他便辭幕返回故鄉(xiāng)了。
作幕生涯只有1年,但對蒲松齡的創(chuàng)作生活大有裨益。首先,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1次遠游,大開眼界,飽覽風(fēng)光,開闊了胸懷,陶冶了性情。1年間,他對南方的生活狀態(tài)、風(fēng)俗習(xí)慣也有所了解,這對他創(chuàng)作以南方為背景的那些作品,如《晚霞》、《白秋練》、《5通》等明顯是不可或缺的;如《蓮香》作于南游期間,是可以肯定的。其次,幕賓生涯使他有機會接觸封建官僚機構(gòu)的各色人等??梢哉f幕賓1年使他深入到封建官府心臟,熟習(xí)了其中種種內(nèi)幕,這就為他在《聊齋志異》中描繪、揭穿官場的弊害生出各種新巧的構(gòu)思打下了厚實的生活根基。再次,在作幕賓期間,他還得以接觸了南方一些能歌善舞的青年女性,如顧青霞、周小史,蒲松齡都有詩歌詠過她們。在《傷顧青霞》1詩中對這位歌女的不幸早逝,寄以深切的同情和憂傷,這與《聊齋志異》多篇對年輕鬼女的描述在精神上是相通的。另外,1年作幕使他搜集了大量創(chuàng)作素材。前面提及的那首《感憤》詩中所說:漫向風(fēng)塵試壯游,天涯浪跡1孤舟。新聞總?cè)牒硎?,斗酒難消磊塊愁。這里不但表明他寫作《聊齋志異》時間較長,也說明他積累較多?!肚赡铩菲┳⒚魇歉哙]翁紫霞提供的材料。還有,詩中把狐鬼史與磊塊愁聯(lián)系起來,說明這時候作者已有明確的創(chuàng)作意圖,是作為孤憤之書來寫作了。
康熙10年8月初,蒲松齡自淮揚返里。次年,他應(yīng)鄉(xiāng)試,又沒有中試,雖然他帶著孫蕙的1封薦書,也沒起作用。這時候他的心情痛苦之極,每一年營巢抱卵,拙似春鳩,銜草隨陽,勞同秋燕,場屋中更更漏聞,風(fēng)檐下步步鏤心,結(jié)果還是年年落魄,使他410衰同710者。這時候他真的是3載行藏真落水,10年意氣已闌珊。
由于子女多而且小,天時又連歲降奇荒,康熙101年淄川1帶大旱,蒲松齡處于他曲折一生中最艱巨困苦的時期。所謂貧因荒益累,愁與病相循(《410》);大者爭食小叫饑(《寄弟》);午時無米煮麥粥(《日中飯》),都是這一時期寫下的詩句,到他老母亡故時,以致無錢治具,告貸無門,最后不能不接受王如水的慷慨相助。這位小說家和詩人的貧困已到達了窮途末路的地步。
可喜的是在此艱苦歲月中,蒲松齡仍然堅持《聊齋志異》的寫作,他雖也產(chǎn)生過鬼狐事業(yè)屬他輩的動機,卻始終未輟筆。就在四十歲那年春季,這部杰作初具范圍,并開始流傳,蒲松齡感慨之余,乃作《聊齋自志》1文以弁其首。文中寫道:門庭之凄寂,則冷漠如僧,筆墨之耕耘,則蕭條似缽??梢娝窃谙喈?dāng)清貧的生活中進行寫作的。
家庭生活難以為繼,又不愿為人作幕,也就只好到縉紳人家去坐館了。大約從康熙102年(1673)起,蒲松齡開始了長達近410年之久的塾師生涯。
初始,蒲松齡在本邑城北豐泉鄉(xiāng)王家坐館,與王敷政的幾個弟弟1正、居正、觀正及其堂弟王體正相處極其和諧,時有詩歌唱和。蒲松齡在王觀正死后寫的悼詩《夢王如水》,縱情地抒發(fā)了他的沉痛之感,說明他們之間的深情厚誼。
蒲松齡大約在王家呆了兩年以后,就到撤職歸田的翰林院檢討唐夢賚家去做西賓了。唐夢賚極欣賞蒲松齡的才華,后數(shù)年唐夢賚為《聊齋志異》作序,說蒲松齡幼而穎異,長而特達,下筆風(fēng)起云涌,能為載記之言。于制舉之暇,凡所見聞,輒為筆記,大要多鬼狐奇異之事。向得其1卷,輒為同人取去;今再得其1卷閱之,凡為余所習(xí)知者10之34,最足以破小儒拘墟之見,而與夏蟲語冰也??梢哉f,唐夢賚是蒲松齡的知音,也是最早贊美《聊齋志異》的人。
大約在康熙107年左右,蒲松齡可能在刑部侍郎高珩家坐館??滴?08年(1679)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初次結(jié)集,作《聊齋自志》,高珩為之寫序,論述該書之特點和價值,以相推獎。這些都說明蒲松齡的藝術(shù)才華和《聊齋志異》的價值已受本邑名流所注視。但是康熙107年,蒲松齡在鄉(xiāng)試中又名落孫山,蹭蹬的命運和貧困的生活依然在包圍著他。
康熙108年,蒲松齡年逾不惑,窮愁不遇,功名無望,貧病交加。但是可以慶幸的是,從這一年開始,他不再飄若萍梗,已有了1個比較安逸的館去坐,淄川5村西鋪的顯宦畢家,聘他為西席。蒲松齡遂設(shè)帳于綽然堂。畢家在明末是個名門望族,號稱3世1品、4士同朝。蒲松齡的東家是刺史畢際有。這位畢際有,字載績,順治3年(1645)拔貢入監(jiān),考授山西稷山知縣,后升江南通州知府。因解運漕糧,積年掛欠,賠補不及,康熙2年(1663)被罷官。以刺史稱之,乃指其通州知州職銜。畢際有喜讀書,精于鑒賞,風(fēng)雅自命,在南通州做官時便廣交名流,與江南京大學(xué)名士陳維崧、孫枝蔚、杜凌、林茂之等結(jié)識,夜夜名流滿高宴。歸田后,雖仍留意翰墨,有所著述,輯成畢自巖《石隱園集》,還曾助修邑志,但年事漸高,對東山再起、光大祖業(yè)已然無意。
畢際有聘請蒲松齡來家設(shè)帳,1方面是為了教幾個孫子讀書,但另外一方面,蒲松齡也是他清談的伴友,文字的代筆。這樣,畢際有對待蒲松齡比較友好,賓主相處10年,一直比較和諧。
畢刺史家的豐富的藏書開擴了蒲松齡的眼界,也為他提供了1個較好的讀書和寫作的環(huán)境,更成心思的是畢際有雖曾為貴官,但思想較為開明,其實不輕視小說家言,不以他家的塾師談鬼說狐,撰寫艷情小說為侈陳奇異,有乖風(fēng)化,不但不加干涉,乃至風(fēng)雅相屬,援助《聊齋志異》的創(chuàng)作。他除提供一些素材外,還親身為《聊齋志異》撰寫短文,其中《5羖大夫》和《鴝鵒》兩文,篇末明白地寫著畢載績先生記、畢載績先生著。這對蒲松齡繼續(xù)創(chuàng)作《聊齋志異》,該是一種鼓勵吧!
畢際有死后,其子畢盛巨主持家務(wù),賓主年紀(jì)相仿,長時間同桌共食,相互依傍,直是猶如兄弟。蒲松齡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度過他后來的310年。除以有限的時間出游、應(yīng)試和抱病歸家外,幾近全在畢家度過。
在這期間,文壇上的一段佳話出現(xiàn)了。大約在康熙2107年春暮,文壇兩英俊相識。困守窮廬的秀才蒲松齡結(jié)識了位居臺閣的詩壇盟主王士禎(字子真,1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隱士)。
畢、王兩家,世代聯(lián)姻。畢際有的夫人是王士禎的從姑母。王士禎與蒲松齡會面,就是在畢家。蒲松齡與王士禎兩人1朝相晤,便結(jié)下了文字之交??滴?107年(1708)蒲松齡有《王司寇阮亭先生寄示近刻,挑燈吟誦,至夜夢見之》7絕2首,其1云:花辰把酒1論詩,210余年悵別離。曩在游仙夢中見,須眉猶是未蒼時。
王士禎返回新城后,主動寫信給蒲松齡,而蒲松齡對王士禎的態(tài)度是尊重和愛戴。維系他們之間的紐帶則又是《聊齋志異》1書。聽說,王士禎非常欣賞《聊齋志異》,他未等全書脫稿,就按篇索閱,每閱1篇寄還,按名再索或傳其愿以千金易《志異》1書,其中有些話雖不可信,但王士禎對《聊齋志異》很是贊美則是事實。比如,他曾寫過若干條眉批,并在蒲松齡五十歲那年寫詩推重《聊齋志異》,這就是那首為后世廣為傳誦的詩:姑妄語之妄聽之,豆棚瓜架語如絲。料應(yīng)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時。蒲松齡也有詩酬答:志異書成共笑之,布袍蕭索鬢如絲。10年頗得黃州意,冷雨寒燈夜話時。王士禎對蒲松齡的情義,對《聊齋志異》的稱贊,不但對蒲松齡是一種鼓勵,也使《聊齋志異》飛出淄川,廣為社會所知了。
由于孩子們漸次長大,蒲松齡的家境也日益好轉(zhuǎn),到他7101歲撤帳歸來時,其家已經(jīng)是1個小康之家了。在這段時間內(nèi),他沒有續(xù)寫《聊齋志異》的跡象,但還堅持詩文、雜著的寫作。剛交7106歲的蒲松齡,依窗危坐而卒,時為清康熙5104年(1715)正月。
《聊齋志異》的創(chuàng)作,前后歷410余年之久,貫串了蒲松齡的大半生。《聊齋志異》屬志怪傳奇類小說,凡4百910余篇,絕大多數(shù)是狐鬼花妖精魅的故事,和一些奇聞異事。
蒲松齡創(chuàng)作《聊齋志異》的動機、進程和苦悶,在他所寫的《聊齋自志》中說得極其分明:
披蘿帶荔,3閭氏感而為騷;牛鬼蛇神,長爪郎吟而成癖。自鳴天籟,不擇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螢之火,魑魅爭光;逐逐野馬之塵,罔兩見笑。才非干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聞則命筆,遂以成編。久之,4方同人,又以郵筒相寄,因此物以好聚,所積益夥。獨是子夜熒熒,燈昏欲蕊;蕭蕭瑟瑟,案冷疑冰。集腋成裘,妄續(xù)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驚霜寒雀,抱樹無溫;吊月秋蟲,偎闌自熱。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間乎!
《自志》表明,《聊齋志異》乃發(fā)憤之作,亦是孤憤之書。他通過志異抒懷言志,憂國憂民,類似屈原作《離騷》。自志也說明,《聊齋志異》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了艱苦的進程,自志還說明,創(chuàng)作志異遭到社會的冷落,友朋的勸阻和世俗譏笑。可見《聊齋志異》是集萃蒲松齡一生血汗而寫成。它凝聚著作者對現(xiàn)實人生的體驗,其意義比蘇軾在黃州借聽人談鬼來排解政治上的苦悶,更加幽憤深廣。
《聊齋志異》最富現(xiàn)實性和人民性的篇章,是那些揭穿和控訴封建吏治黑暗、統(tǒng)治階級腐朽和對人民的殘暴迫害的優(yōu)秀作品?!断狡健穼戁らg的城隍、郡司、冥王貪污腐化,狼狽為奸,對負(fù)屈銜冤的席方平實施種種嚴(yán)刑,實際上是現(xiàn)實生活中封建官僚機構(gòu)的真實寫照?!堵毫睢分械目h官,貪暴不仁,死于他棍棒下的老百姓,狼籍于庭?!秹衾恰穼?個老人夢見衙門上下都是吃人的狼,堂上堂下,白骨如山,通過夢境則深入反應(yīng)了現(xiàn)實官府就是虎穴狼窩,官吏就是吃人肉、喝人血的豺狼。在名篇《促織》里,作者為我們勾畫了1幅觸目驚心的人民苦難圖,人命不及促織,這便是封建社會的現(xiàn)實。
畢生掙扎在科舉道路上的蒲松齡,對科舉弊端有切膚之痛,所以,《聊齋志異》里有很多篇中深入地揭穿了科舉制度的腐朽黑暗,特別是對考官的昏聵無知刻畫得入骨3分,對科舉制度戕害讀書人的心靈,寫來暢快淋漓,使人回腸蕩氣。在名篇《賈奉雉》中真實地描述科場的美惡顛倒,試官的愚智不分。在《司文郎》、《考弊司》、《于去惡》等虛幻故事中更尖銳地諷刺了考官的不學(xué)無術(shù)、愛錢如命。難怪在《3生》中1群科舉失意者的鬼魂,一起向閻羅王請愿,要求對看不出文章好壞的考官,挖其雙睛,以為不識文之報,剖其心,以伸不平之氣,這類純屬空想的離奇情節(jié),無疑是反應(yīng)了廣大屢困場屋的知識份子的憤懣情緒。蒲松齡還以漫畫家的筆觸,為科舉制荼毒下的知識份子畫像,《王子安》中困于場屋的名士,白天作夢成翰林,大呼長班,為狐仙譏笑、戲弄,這就把讀書人那種迷離恍忽、如癡如狂的精神狀態(tài),勾魂攝魄地描繪出來。
《聊齋志異》中寫得最有情趣的是那些人鬼狐妖的愛情故事。這些人鬼狐妖多具人情,和易可親。通過他(她)們的奇特故事,或歌頌其生死不渝的愛情;或描繪其閨房嬉戲,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封建禮教,流露出婦女個性解放的思想萌芽。如《連城》中描述連城與喬生以吟詩而成知己,連城贈金助喬生燈光,喬生割肉為連城合藥。生不能成連理,死成伉儷。《瑞云》、《辛104娘》、《小翠》皆歌頌了男主角不以妍媸為念,不因愛人變丑而愛弛的高潔情素。至于像嬰寧之天真,連瑣之柔弱,黃英之端莊,俠女之堅毅,狐女之幽默都不合封建社會所謂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格言。固然《聊齋志異》中的愛情故事,也難免玉石雜陳、良莠并茂,其封建說教部份更不可取。
《聊齋志異》中還有些故事,富有寓言意味,其哲理蘊涵頗能啟人心智?!秳谏降朗俊方衣读?個很深的哲理,即在學(xué)習(xí)與工作中心浮氣躁,1意取巧,不肯付出艱苦勞動,肯定是要碰壁的。而《畫皮》則說明,惡鬼一樣的壞人,常常喬裝打扮,隱蔽自己的真相而以各種假象迷人,要不受壞人欺騙,必須學(xué)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
《聊齋志異》在藝術(shù)上的成績,就在于蒲松齡充分發(fā)揮了傳統(tǒng)志怪傳奇小說的藝術(shù)功能。人們讀《聊齋志異》,便被那1則則奇特故事引導(dǎo)著去認(rèn)識社會、理解人生。情節(jié)生動和豐富是《聊齋志異》的又1重要藝術(shù)特點,魯迅評論《聊齋志異》的情節(jié)藝術(shù)說:描述委曲,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又或易調(diào)改弦,別敘畸人異行,出于幻域,頓入人間;偶述瑣聞,亦多簡潔,故讀者線人,為之一新。①
《聊齋志異》最初以抄本情勢流傳,到乾隆3101年(1766)始有知不足齋刻本(青柯亭本)問世,爾后有多種選本、注本、評本出現(xiàn)。1956年文學(xué)古籍刊行社影印蒲氏手稿本2百3107篇,1962年中華書局出版會校會注會評本,共包括4百9101篇和附錄9篇。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鑄雪齋抄本。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鑄雪齋排印本?!读凝S志異》現(xiàn)有英、法、德、日等108種外文譯本。典雅古奧的《聊齋志異》能夠譯成幾種世界主要語言廣泛流傳,說明了它的巨大的生命力。
蒲松齡是位勤奮的著作家,除《聊齋志異》外,他還為農(nóng)民編了很多實用書籍,如《日用俗字》、《農(nóng)桑經(jīng)》、《婚嫁全書》、《藥祟書》、《歷字文》等。康熙5103年(1714),輯錄《會天意》,以收量晴謀雨之意。后又手錄《觀象玩古》,備旱澇之秋,為瞻云望歲之助。
蒲松齡的雜著,表明了他與黎民百姓的血肉相干的聯(lián)系。舉凡鄉(xiāng)民需要的種桑種地,醫(yī)病取藥,婚嫁禮儀,天氣觀測,修身養(yǎng)性,他皆有著述。這自然是他長時間鄉(xiāng)居接觸實際的結(jié)果,也說明他的知識淵博。
另外作者還有詩千余首,詞百余首,文4百余篇,戲劇3種,俚曲104種,上述作品除失傳者外,絕大多數(shù)已收入路大荒編的《蒲松齡集》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34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